人行道站石表面為耐候鋼 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攝
有鋼城特色的樹穴 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王謙 通訊員劉冬生 雷宇)14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紅鋼城大街(臨江大道—團結大道)整治提升工程現場,探訪剛建好的長約160米的施工示範段,道路有着諸多鋼城的特色元素。
紅鋼城大街即現在的建設十路,該道路整治提升工程北起臨江大道,南至團結大道,是貫穿青山區、洪山區的一條城市主幹路,全長約4.5公裡,是武漢火車站通往軍運會沙灘排球主會場的必經之地,改造後将成為一條生态景觀廊道。
記者在示範段現場看到,道路上的樹穴篦子是刻有“紅鋼城記憶、紅鋼城大街”等字樣的耐候鋼闆;垃圾桶、車擋均采用厚重感的深紅色,突出鋼城特色。
“工程最大的一個亮點在于,人行道站石在國内首次設計為耐候鋼包邊站石,也就是在混凝土站石外面還包裹了一層4毫米厚的耐候鋼。”建設方武漢城投橋建集團紅鋼城大街項目現場負責人胡偉介紹,耐候鋼既防撞又防腐蝕,用于站石包裹不僅壽命長,還體現了鋼城文化。
特别是人行道有弧度部位的站石,都是特别預制而成,不同于以往直接将站石切割成小塊拼裝,這樣更經久耐用。路邊的坐凳采用芝麻黑花崗岩石材,坐凳面層采用芬蘭防腐木。
胡偉介紹,道路兩邊栽種的樹木也很有講究,搭配種植了無患子、獨幹烏桕和叢生烏桕等一些喬木科樹種。“秋天來臨的時候,這些樹木樹葉的顔色會變成像鋼鏽一樣的紅色,與人行道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顔色相輔相成,更突出了紅鋼城獨特的文化氣息。”
道路建設還融入了海綿理念和工藝。人行道上,青灰色相間的雙色矽砂透水磚交替鋪設;人行基層道施工中,采用大孔無砂混凝土,内設導滲管等,使雨水得到充分排放。渠化島綠化,通過種植一些耐水濕的植物,來增強道路對雨水滞留、積蓄和淨化的能力。
“示範段像一把尺子,用一個标準丈量着整條道路的建設。下一步,整個紅鋼城大街都将以示範段為标準進行施工。” 市城投橋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整個道路整治提升工程預計8月底完工,屆時市民可開車直接從武漢火車站開往臨江大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