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副院長張濤院士出席該院科技“雙碳”服務經濟主戰場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并緻辭。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目前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提供技術支撐、大連相關企業設計制造和建設運營的首個國家級大型化學儲能示範項目——百兆瓦級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近日已進入并網調試最後階段,預計10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
中科院科技“雙碳”(碳達峰、碳中和)服務經濟主戰場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2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先鋒研究員團隊提供技術支撐、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制造、大連恒流儲能電站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百兆瓦級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最新建設進展對外發布。
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先鋒研究員介紹即将投用的百兆瓦級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相關情況。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科院副院長張濤院士表示,該院前期部署實施“潔淨能源”“钍基熔鹽堆”“碳收支”“美麗中國”等“雙碳”科技領域先導專項,2022年4月又在“雙碳”行動計劃框架下啟動“煤炭清潔燃燒與低碳利用”。這次發布的百兆瓦液流電池儲能電站成果就是中科院“潔淨能源”先導專項的重大成果之一。
據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介紹,基于該所研發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利用不同價态的釩離子作為活性物質,基于正負極電解液中釩離子發生的氧化或還原反應,實現電能和化學能的相互轉換,進而實現電能的大規模儲存和釋放。該技術安全性高、可靠性好、輸出功率和儲能容量規模大、壽命長、性價比高、電解液可循環利用、對環境友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研究團隊還将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在國外進行産業化推廣,已與比利時企業簽訂用戶相關技術許可協議,實現中國液流電池儲能技術首次向發達國家輸出。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自2002年開展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研發以來,一直堅持“産、學、研、用”的創新開發機制,基礎與應用研究并重、應用研究和技術轉化相結合,不斷解決全釩液流電池産業化過程中存在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技術成果,現擁有液流電池相關國家授權發明專利近200項,國際專利7項;牽頭制定包括首項液流電池國際标準在内20餘項标準。
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相當于城市的“電力銀行”,在整個電力系統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在電網用電低谷時,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給電池充電,将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于電池中;在電網用電高峰時,将儲存于電池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進行放電。此外,它也能配合常規火電、核電等能源,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該電站投用後将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網率、平衡電網穩定性并提高電網可靠性,對加快推進中國大規模儲能在電力調峰及可再生能源并網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總投資約38億元人民币,總建設規模為200兆瓦/800兆瓦時,即将投用的是該電站的一期工程,規模為100兆瓦/400兆瓦時,即該電站的額定功率為10萬度電/小時,最多可存放40萬度電。按照中國居民日常生活每日人均用電2度左右計算,其可供20萬居民一天的用電需求,從而緩解所在地區電網調峰壓力,提高供電可靠性。(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