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然海貝。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主要使用于中原地區,後逐步被金屬貨币取代,單位為朋,每拾枚币為一朋。
2、人工貝類石貝。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商周時期,商品經濟不斷發展,貨币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為彌補自然貨币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玉貝、骨貝、陶貝、石貝等,被統稱為人工貝類貨币。
3、包金貝。公元前11世紀,商代中晚期,随着社會的發展,人類掌握了冶煉技術,于是便出現了金屬貝類貨币,形仿天然海貝。用青銅澆鑄的無文銅貝,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金屬鑄币。
4、先秦貨币。平肩弧足空首布、尖足平首布、三孔布、銳鋒刀、截首刀、直刀、圓孔圜錢、方孔圜錢。
5、秦漢貨币。秦半兩,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後,以秦币為全國貨币,秦半兩成為與上币黃金對稱的下币,鑄行全國。
6、兩漢貨币。榆莢半兩、三铢、武帝五铢、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東漢前期五铢、剪邊五铢、董卓五铢。
7、晚清紙币。清代晚期,交通暢達,商業繁榮,民間資本活躍。除官錢局發行錢票投人流通外.民間各大錢莊和商号也紛紛發行鈔票,當時稱之為花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