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豐富、題材廣泛,在白面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藍面藏戲”,不但内容豐富、題材廣泛,而且繼承和保留了在古格王朝時已有的《布馬》等民間舞蹈形式。使民間的廣場舞蹈進入了程式化的藏族戲劇,同時還引用了藏民喜愛的民間音樂,使藏戲流傳于藏族民間長盛不衰。
2、信仰特點,為符合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點,人們在祭祀禮儀中,創編了使用各種神祇面具,并含有大量藏族土風舞成分的程式舞蹈。這種祭祀舞蹈被後來盛行的藏傳佛教黃教教派所采用,稱其為《羌姆》,流行于西藏、内蒙、甘肅、青海、四川等省區信仰黃教的廣大地區。《羌姆》舞蹈多由《拟獸舞》、《法器舞》混雜而成。
3、“跳神”活動,每逢重大宗教節日,喇嘛寺都要舉行“跳神”活動。在唢呐、蟒筒、長号、鼓钹齊鳴之中,表演者頭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裝扮成衆神列隊繞場一周,揭開序幕。然後陸續表演《兇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喜樂神舞》和《護法神舞》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