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的使用真題很值得研究,應該是人手一份的,因為美院出題“中規中矩”,每年的題型大緻不變,有小部分重題,甚至有規律可循,更關鍵的是真題可以為我們指明複習方向,避免跑偏。建議各位考生看書前就買真題看,這樣對考試形式和容易考的地方有一些感覺,這樣不至于對真題有陌生感。究竟有哪些“規律”呢?首先,題型每年差不多,那麼我們就要看分值了。中美史判斷題是個難點,經常是4分。一個對号叉号下去就相當于4個填空做錯了。判斷題可能在年代、作者名字、作品名稱上設點,這是仁慈的,在年号、名号、時間、數字上設題真是不好辦啊。填空基本都是從書中摘出的句子,喜歡出“最xxxx的”之類的,有難有易,無法捉摸。大題很明顯啊,喜歡考“題材”,不贅述。
從真題中還可以看出外美史的考試範圍比較小,大多都是著名的作品。大家可以親自做一下外美和概論的論述題,很明顯,裡面有出現過重題。第二,中美史的複習中國美術史的考試特點就一個字:細。細到隻有想不到沒有考不到,所以單獨說一下。因此中美史複習說簡單就是無所不看,說難就是看的太多記不住。另外大家不能把重點放在繪畫部分,繪畫、雕塑、建築、工藝品、民間美術、書法各方面都要照顧到。今年的論述題是“請結合美術作品…………”,而不是“結合繪畫作品……”。近兩年繪畫部分的考點比往年逐漸縮小。近代部分大家也不能忽視,近三年每年都有一個近代人物的名詞解釋,基礎題中還會涉及到兩個左右。就像上文提到的,美術史一定要要融會貫通,任意出一個角度自己都可以穿成一條線,必須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記憶以後也可以嘗試自己提出一些角度總結,目的就是加強記憶,加強理解,觸類旁通。
名詞解釋和大題的答題方法名詞解釋是很好的題啊!把名詞解釋背過了連起來就差不多是大題了。答的時候無非就是那些,什麼人(作品),什麼時候,做了什麼(畫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有何影響。我認為“為什麼會這樣”很重要,也就是社會背景。是什麼社會狀況導緻藝術家形成了某種思想或風格,藝術家和作品背後的思想和意義是重要的。大量堆砌華麗辭藻不可取,我們不比誰的文筆最好。“有何影響”可以說對社會的影響、對藝術界、對後輩、對畫派的影響等等。寫大題時要有“發散的思維”。一般考題材,可能要列舉好幾件作品。不同年代的、不同門類的都可以列舉。這就需要腦子裡有清晰地線路,同上所說。也要求我們熟悉每幅畫畫的是什麼。思路要打得開,想得多、想的全。比如一副《文姬歸漢圖》可以是女性題材、可以是戰争題材、可以是邊塞題材、也可以是家的題材……還是的,社會背景是關鍵。同一個題材在不同年代出現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和藝術特色,為什麼會這樣?不同時期的社會有何不同?人們如何評價?這些都可以寫,也不至于寫不夠字數。說到字數,名詞解釋得三五百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