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安鐘鼓樓簡介

西安鐘鼓樓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7 15:21:44

說起鐘樓,不得不說西安。西安古稱長安,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時間最久、都城規模最大、曆史文化遺迹最豐富的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擁太白華嶽之秀,窗臨秦川渭水之闊,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迹得天獨厚,勞動人民樸實仁厚,忠誠品格待人寬厚,朝來撞鐘,夜來擊鼓,世代相傳,由來已久。比如說唐時長安城就施行晨鐘暮鼓制,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鐘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百姓習以為常。漢時據蔡邕撰寫的《獨斷》記載:鼓以動衆,鐘以止衆。夜漏盡,鼓鳴即起;晝漏盡,鐘鳴則息也。說晨鐘暮鼓的詩詞歌賦,如唐·杜甫: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唐·李鹹用: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挂情。宋·蘇轼: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南宋·陸遊: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休時。南北朝·庚信: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寺院對聯:洪鐘震響覺群生,聲遍十方無量土,等等。

“五千年城阙仍雄,河山永固;八百裡鐘聲猶壯,歲月長新。”我國古代城市的特有建築鐘鼓樓,西安均有。特别是屹立在城市最中心位置的西安鐘樓,建于1384年,初建于西大街北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1582年由巡撫禦使龔懋賢主持整體遷于今址,成為一座绾毂東西、呼應南北的軸心建築,榮幸的于1956年8月6日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二秦關斯樓鎮,萬千江山此鐘鳴。”在曆史學者眼中,西安鐘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曆史價值、藝術價值等方面衡量,屬形制最高、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理所當然的成為西安地标性建築,著名的旅遊勝地,備受全國特别是世界各地遊客青睐。大凡來過古城西安的人,都以一睹鐘樓為榮,以一睹鐘樓為快,而地地道道的西安人,登大小雁塔,上鐘鼓樓,有習有常,以習為常。

“古迹可尋,光陰難再,宮阙樓台追往事;終南不老,渭水長流,詩文鐘鼓入新聲。”和大家一樣,我也多次登過鐘鼓樓,也有過和父母親一起登鐘鼓樓的想法。說起來慚愧,我和父母親登鐘樓,竟是在西安成家立業的二十多年之後。父母親多次來西安,曾和父母親到鐘鼓樓附近的同盛祥吃羊肉泡馍,吃德發長餃子,逛開元商城,有好幾次提議父母親去參觀鐘鼓樓,可能是鑒于我們的工資低,收入微薄,養家糊口困難,父母親每每不肯允諾,總是說在鐘鼓樓底下轉轉、周邊看看,就行了,也能夠感受到鐘鼓樓的高大、雄偉。考慮到父母親向來節儉,也不敢擅自作為,擔心有違父母親的良苦用心,同時因平時忙于工作,帶父母遊覽也隻能選擇在節假日裡,因之多次錯過與父母親同上鐘鼓樓的機會,小有遺憾。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與父親在回民街吃過羊肉泡馍後,再次來到了鐘鼓樓廣場,又試探性的問父親,這次咱上鐘樓看看?不曾想,77歲的父親竟爽快的答應了,并沒有反對的意思,讓人喜出望外。沿鐘樓北側的台階拾級而上,西北角靜靜伫立着的大鐘,紋絲不動,仿佛特意等候我們的光臨,隻是靜悄悄的把她熱情洋溢的歡迎之意,銘刻在其深邃莊重華麗清晰的紋飾當中。“鐘号景雲鳴采鳳;樓雄川口鎖金鳌。”父親說,鐘樓,鐘樓,樓因鐘而得名。咱家到西安九十公裡,說的就是到鐘樓的距離。鐘樓在西安市中心,來了就多看看。于是乎,父親看大鐘的時候特别專注、用心,一會到右邊,一會又轉到左邊,好像要把整個大鐘熟記于心似的。在與父親的交流中得知,在農閑時間,鄉鄰們常說家長裡短,常議兒女孝順之事,常談城市所見所聞,常常提及西安著名的旅遊景點,其中就有人無意間問及父親兩個兒子在西安工作帶你上過鐘鼓樓沒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可能是為了維護兒孫的聲譽,回去能更好的和親朋好友有話叙說,父親改變了過去的注意,才給我們提供了表現的機會。據資料介紹說,鐘樓的大鐘有三個:唐景雲鐘,明代鐵鐘,現代仿制景雲鐘。目前展示的是1996年仿唐景雲鐘,高2.45米,重6.5噸,鐘裙外徑1.65米,外觀、紋飾、銘文酷似原鐘,音質嘹亮、雄渾,可與原鐘媲美。而唐景雲鐘,為國寶級文物,鑄于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故名,鐘高247厘米,重約6噸,口徑呈别緻的六角弧形,從上到下分成3層18格,格内分别雕刻飛天、翔鶴、走獅、騰龍、朱雀等精美紋飾。鐘身正面,有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并書寫的292字骈體銘文。鐘頂端飾有一隻蹲獸“蒲牢”,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鐘鳴聲揚數十裡,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鐘”。于1953年珍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館,陳列在二門裡東亭内,被國家列入195件珍貴文物《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予以特别保護。明代鐵鐘現收藏于西安博物院。有趣的是,随着時代的發展,鐘的用途卻悄悄的發生了變化。過去敲鐘,或報警,或報時,現在鐘響,祈福納祥,願天下吉慶有餘,祝衆生歲歲平安。比如中央電視台每年除夕之夜“新年鐘聲”的音源,就是出自唐景雲鐘的真誠鳴唱。

父親登過鐘樓後,甚是興奮,把見聞、感受說給母親聽,把照片拿出來讓母親看,還把在鐘樓附近街頭自動售貨機上購買的一瓶喝了幾口、自己珍藏了一個星期的碳酸飲料遞給母親喝,我們幾個趕忙予以制止,趁勢而為,借機邀請母親到西安登鐘樓、喝飲品。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母親動心了,表示願意前往,一睹為快。2010年12月5日,星期天,母親如約而至。我和老四楊振鋒以及兒子楊勃一起,陪同母親登上了鐘樓,夙願得償,彌了缺憾,也實現了母親的許久期盼和多年心願。在參觀過程中,有導遊介紹說,鐘樓構建于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樓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構造技術因循唐宋建築法則、又有明代的應用革新,整體呈現出典型的明代建築藝術風格。樓分上下兩層,均有鬥拱、藻井、木刻、彩繪等古典優美的圖案裝飾,雕梁畫棟,下層為一重屋檐,上層有兩重屋檐,四角攢頂覆蓋碧色琉璃瓦,四周有明柱回廊,彩枋細窗及雕花門扇,鎏金寶頂,金碧輝煌,是一座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宏偉建築。以鐘樓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并分别與明城牆以及四個門相接。相對父親而言,母親從不錯過任何可以遊覽欣賞的機會,時而東瞧瞧、西轉轉,時而北觀觀、南看看,時而聚精會神遠眺東南西北的城門樓,時而全神貫注俯視四條大街的車水馬龍,記憶猶新的是母親望着由184塊四季花卉組成的彩繪天花,專心緻志,贊不絕口,時不時直誇好、好、好,記得說的最多的一句:這鐘樓蓋的,可能和北京的皇宮一樣。可不是麼,西安鐘樓的重檐攢尖式屋頂與故宮中和殿相同,描龍畫鳳用的和玺彩繪也與皇家建築一樣。

“八百秦川十萬客;千年古都獨一樓。”登鐘樓,多數人都會徑直上二樓,登高遠眺,以睹鐘樓的神秘之容,司空見慣的是對一樓景觀有所疏忽,也對精緻的木雕作品匆匆而過,走馬觀花。其實,西安鐘樓上有三方碑刻:一是由陝西監察禦使龔懋賢在鐘樓東遷後親筆提寫的《鐘樓東遷歌》碑,對鐘樓贊頌有加;二是由陝西巡撫張楷在清乾隆五年大修後書寫的《重修西安鐘樓記》碑,詳細記述了鐘樓不同凡響的前世今生;三是1953年西安市政府翻修鐘樓後留下的記載文碑。對之,我和父母親也沒有細看。

鐘樓的槅扇雕镂十分精美,做工精雕細琢,尤以門扉木雕圖案作品見長:有的廖廖幾刀、一目了然,有的簡單明了、樸實無華,有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有的提綱挈領、簡明扼要,真實展現出明清盛行的裝飾藝術,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力量、智慧和胸懷。鐘樓的浮雕共八組六十四幅,每一幅浮雕都叙說講述着一個曆史典故或轶聞趣事:一層北門自西向東為虬髯客、木蘭從軍、文姬歸漢、吹箫引鳳、紅葉題詩、班昭讀書、博浪沙椎秦、唱籌量沙;東門自北向南為長生殿盟誓、連環計、黠鼠、挂角讀書、卞莊刺虎、嫦娥奔月、東坡題壁、李白邀月;南門自東向西為文王訪賢、伯牙鼓琴、畫龍點睛、斬蛇起兵、伯樂相馬、柳毅傳書、舜耕曆山、圯橋授書;西門自南向北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甄龍頌雞、黃耳傳書、孫期牧豕、陶侃運甓、馮谖彈铗。二層北門自西向東為“八仙醉酒”人物之鐘離權、張閣老、呂洞賓、曹國舅、鐵拐李、藍采和、韓湘子、何仙姑;東門自北向南為單刀赴會、擊鼓金山、嶽母刺字、孟母三遷、子路負米、畫荻教子、溫峤絕裾、聞雞起舞;南門自東向西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情景之鐘離權、張閣老、呂洞賓、曹國舅、鐵拐李、藍采和、韓湘子、何仙姑;西門自南向北為羲之換鵝、衛懿公好鶴、茂叔愛蓮、灞橋折柳、踏雪尋梅、陶潛愛菊、尋隐不遇、孤山放鶴。這些作品,既短小精悍、又生動有趣,既通俗易懂、又意韻悠長,既包羅萬象、又飽含智慧,既蘊含豐富、又寓意深刻,可以說老少皆宜,雅俗共賞,格物緻知,誠意正心,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估計許多人往往因為時間的關系無暇顧及,或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或有所選擇的欣賞欣賞。

“八百裡秦川文武勝地;五千年曆史古今名城。”對鐘樓木雕作品,父母親也是随大流,跟着旅遊團隊的導遊聽聽三、五個簡要介紹而已。對我來說,有的耳熟能詳、朗朗上口,如尋隐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有的熟視無睹、深度不夠,如八仙過海;有的稍有所聞、略知一二,如聞雞起舞;有的蜻蜓點水、一知半解,如枕戈待旦;有的糊裡糊塗、渾然不知,比如衛懿公好鶴,出自《左傳·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将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餘焉能戰!”又如畫荻教子,出自《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記載了歐陽修發奮讀書之事: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闾裡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而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寝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不是作文需要,還真對之不甚了解。說明,讀書學習,是終身作為,應當切實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不斷充實,不斷提升,不斷進步。

“風姿靓麗,樓築三秦盛世春;氣宇軒昂,鐘鳴萬裡長安韻。”千年古都,常來長安。華夏祖先誕生于此,中華民族形成于此,中國曆史開端于此。正像歌曲《送你一個長安》所唱:“藍田先祖,半坡炊煙,幽王烽火,白鹿馳原,沿一路厚重走向久遠;恢恢兵馬,嘯嘯長鞭,秦掃六合,漢度關山,剪一葉風雲将曾經還原 。”重檐鬥拱、攢頂高聳、屋檐微翹、華麗莊嚴的鐘樓,雖曆經風風雨雨,仍以宏偉的氣勢,偉岸的雄姿,迎接着來自五湖四海的貴客,見證着城市的變遷,向人們訴說着她的曆史,向世界展現着她的發展。每每路過鐘樓時,尤其在燈火通明、流光溢彩的夜景下,都會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端詳她一陣子,她端莊大氣的送走熙來攘往、熙熙攘攘的白晝,迎來寒來暑往、五彩缤紛的夜晚,顯露出典雅莊重的真容,感歎鬥轉星移,物是人非,南來北往探秘之人慕名而來,知來藏往之客乘興而歸,來來往往,令人神往;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迎來送往的人物素不相識,人來人往的情景周而複始,我們每個人都是鐘樓的過客。回想起來,我和父母親登鐘樓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父母親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我仍覺得擁有父母親陪伴的時光其樂融融,幸福甜蜜,和樂自得。“鐘聲破曉,三秦大地迎日出;鼓韻和風,千載古都伴月明。”近年來,西安市積極發展西安風格的城市文化,充分彰顯千年古都的獨特魅力,不斷加大曆史城區及城址環境、曆史文化街區、革命文化遺址等場所保護力度,對劃定的街區、曆史地段、世界遺産、文物保護單位、曆史村鎮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按照不同對象類型,細化保護措施,注重落實落細落到位。西安鐘樓也迎來了保護發展的機遇期,擔當着建設曆史文化名城一員的重要角色,時常舉辦一些名人字畫、金石藏品展覽、音樂表演等活動,吸引着無數中外遊客旅遊觀光,真誠的希望你:适時邀請居住在鄉下或者遠方的父母同登西安鐘樓,共同領略中華文化深厚底蘊和文化遺存、曆史變遷的滄桑,深度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源遠流長,深切感受炎黃子孫的那份自豪和榮光,盡情享受這片土地的古老、傳統、現代與時尚,感悟萦繞于心的牽挂,釋放心存許久的念想,還你一個願望,圓父母一個夢想,你說,是不?!

西安鐘鼓樓簡介(我和父母親登鐘樓)1

作者簡介:楊文峰,漢族,生于1960年6月,陝西乾縣新陽鎮鹹陽村人,畢業于吉林大學法律系,曾任西安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副巡視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