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明朝的于謙簡介

明朝的于謙簡介

娛樂 更新时间:2024-12-26 13:36:42

  在當今的相聲界,于謙算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了,不過,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雖然也叫于謙,卻和喝酒抽煙燙頭的相聲演員于謙大相徑庭,除了同名同姓之外,他們兩個人沒有任何的交集,他是曆史上的一位名臣,在熱播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就有這個人物出現的鏡頭,而他的一生雖然很是輝煌,卻也有些凄涼感在内。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1)

  于謙劇照

  于謙,一位赫赫有名的明朝大臣,也是令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今浙江杭州人士。在17歲時,就寫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傳唱程度之高,流傳程度之廣,影響範圍之大,都是有目共睹的。按理來說,這樣一位文采斐然的學霸,在仕途中應該是一路高歌猛進,這樣一位渾然正氣的明朝忠臣,其果雖然不說是壽終正寝,至少也應該是被後人所歌功頌德的,可為什麼他卻會是結局悲慘呢?今天,咱們大家就一起走進于謙,揭秘那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真相,還原曆史本來面目。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2)

  于謙之死

  1. 學習好,相貌好,人品更好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如果把這句話用來形容于謙,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了。在于謙很小的時候,他這個學習狂魔的名号就已經在書院裡流傳開來了,上至巡按大人,下至書院裡的師生,“于謙”這個名字早就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少保負穎異之才,蓄經倫之識,詩如河朔少年兒,無論風雅,頗自奕奕快爽。”(引自王世貞評價)如果單單是學習好的話也就罷了,在許多人嫉妒之時,還可以自欺欺人地說他是一個書呆子。可是根據《明史》記載,于謙不僅從小就學識淵博,而且長相也是十分帥氣,七歲的時候,就已經比許多人都身材高了,再加上膚色白皙,兩個眼睛炯炯有神,行為舉止潇灑自如,在一群學生中簡直就是鶴立雞群般的存在。所以就算是放在當今這個時代,于謙也絕對是一位妥妥校草本尊。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3)

  于謙畫像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渾身上下都無不充滿着一種傲然正氣,在他讀書的時期裡,有一位令人非常讨厭的老師,他仗着自己學問高,就經常在人們面前作威作福,讓許多同學都苦不堪言。所以,後來的很多學生本着法不責衆的心理一起惡作劇,将這位老師推進池塘,所有人都袖手旁觀,一哄而散,隻有于謙實在是看不過眼,出于同情心将他救了上來。

  這也并不是因為于謙不讨厭這位老師,隻是他看不慣這種以多欺少的惡劣行為罷了,隻是後來這位老師想要出一口心中的惡氣,就說是他将自己推下去的,誰知于謙輕蔑地看了他一眼,諷刺一番之後就走了。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4)

  于謙畫像

  所有人都看傻了眼,他這種愛憎分明,有極強的原則,卻不允許被觸碰底線的行為令許多人都欽佩不已。在正義面前,他能夠做到不計前嫌,即便是自己十分厭惡的人遇到危險,也會出手相助,這樣的大度和風範實在令人折服!

  2.科考之路一波三折 雖然于謙從小就是才華橫溢,飽讀詩書,但是他的科考之路卻是一波三折,并不順利。說起來也是值得一提的,古代的讀書人想要做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飛沖天,就隻有自古華山一條道,而這一條道指的就是科舉。科舉就是我們今天考試選拔學生的前身,隻不過與今天的考試制度不同的是,古代科舉是為了選拔官員而存在的,即考上之後直接當官,無需再經過學習了。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5)

  北京守衛戰于謙

  所以正因為這樣的制度關系到千萬百姓的民生福祉,科考體制就會有些僵化,有點照本宣科和迂腐的成分存在。而古代的一些官員之所以混得相當出彩,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在于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并且敢于和當時的那個封建時代唱出不同音。而于謙就是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人物,現在的我們看起來可能很令人佩服,但在當時,這種與衆不同的做法隻能造成一個後果,那就是——鄉試落榜。後來經過六年時間的漫長準備,于謙終于再度踏上了艱難的科舉之路,這一次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直接接連過了鄉試和會試,而且會試還是取得了第一的好名次,轉眼間就來到了殿試。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6)

  于謙詩

  這三種考試,按理來說應該是會試的難度最大,而殿試相對來說雖然級别最高,但也隻是走個過場而已。而耿直的于謙卻在這張考試之中認真分析了朝廷裡的各種利弊,落筆之處毫不留情,當時主考的皇帝正是心高氣傲的明成祖朱棣,所以考試結果不理想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了。

  不過無需擔心,雖然于謙沒有得到明成祖的重用,但是他憑着自己的優秀品質和出色人格得到了一個超級大粉絲——宣宗皇帝,最終還是按照命運即定輪盤,走上了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7)

  于謙浮雕

  于謙雖然科考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卻并沒有像一般文人那樣,淪落為木納的學習機器和奴隸,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明道理,懂是非,這樣的品質在當時的朝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而年少時這樣的優秀表現也為後來的成就奠定基礎,契機早已嶄露頭角。

  3.百年難得的好官,結局卻讓人意難平 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政治開始漸漸地趨向于腐敗化,内閣元老被替換下去之後,有一些人趁着這些空檔開始作威作福,大臣所奏請之事能否得到實行,不是看事情的重要程度,而是看随之而來的賄賂财寶的數量。

  當所有人都拿錢說話地時候,隻有于謙兩袖清風進京述職。他的這一作法因為很大程度上威脅到了權貴的利益,所以也讓那些貪污受賄的官員恨得咬牙切齒,他們打算聯合起來陷害于謙,想要處死他,而于謙卻毫無懼色,真是應了他自己所寫的詩“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引自于謙《石灰吟》)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8)

  于謙劇照

  後來在百姓的力保之下,于謙才得以出獄,之後朱祁鎮聽信了太監王振的讒言,在明朝生死存亡的關頭上做下了錯誤決策,帶兵禦駕親征卻被敵軍俘虜,這些敵軍想的是,你們的一國之君都已經在我手上了,那整個明朝還不是任我們拿捏嗎。

  誰知這時候,在朝廷已經是舉足輕重的于謙卻讓他們的如意算盤落了空,他直接沒有想着去換回朱祁鎮,而是直接讓朱祁钰當皇帝,很快就策劃了京師保衛戰,整個大明王朝也正是在這個保衛戰之中轉危為安。而于謙卻因為沒有積極營救朱祁鎮,所以在朱祁鎮當政之後,因為他私人恩怨的原因将其滿門抄斬。

  明朝的于謙簡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9)

  于謙劇照

  就這樣一個人人稱道的好官,一個就明朝于水火之中的功臣,一個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僅僅因為皇帝的個人喜好,就如此輕易地結束了自己輝煌卻悲慘的一生,于謙死于冤殺是整個明王朝邁出十分危險的一步,對家國有如此大功勞的人卻不得善報,在後人看來是非常心寒的,所以說,這不僅僅是忠臣良将于謙的悲哀,同時也更是整個大明王朝的悲哀!

  參考資料:《明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