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标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标準》指出:澆築後的混凝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養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與質量。因此,施工(生産)單位在施工(生産)前,應對其施工(生産)對象,根據所采用的原材料以及混凝土性能要求,提出切實可行而又能保證混凝土強度與質量的養護方案,并将其列為質量管理制度的内容,并應随時檢查其執行情況。
起始養護時間對控制早期收縮的重要性
1、對不摻用減水劑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縮很小,早期的灑水養護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證混凝土強度的發展。因此,我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的規定,混凝土的起始養護時間是澆築後12小時以内。
2、對大量摻用減水劑的現代商品混凝土,經相關試驗證明,初凝後8小時内的收縮急劇增加,而在實際工程中最大量、大體積的樓闆裂縫也主要出現在混凝土初凝後幾小時以内。因此,掌握好起始養護時間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縮裂縫的關鍵。如果繼續按照澆築後等12小時再進行灑水養護,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縮裂縫的産生最佳時間,從早期收縮裂縫控制來講,将失去了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單位仍然習慣于傳統的施工養護經驗,沒能根據現在商品混凝土的特點,即在混凝土剛初凝時(表面失水前),就采取合理養護措施,有效降低收縮,減少開裂。
商品混凝土需要及時而充分的濕養護
1、所謂及時養護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沒有失水前,就進行養護。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掌握及時養護有一定的困難,往往需要根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氣候等情況來确定(一般在混凝土剛初凝時,就要進行濕養護),如果在養護時表面已出現失水現象,則需要在養護前,就對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進行處理,再養護,以保證養護的效果。
2、所謂充分養護,主要是:要保證在整個規定的養護期間,混凝土都不能失水,不失水就是養護充分的;否則,失水就是養護不充分的。混凝土養護越充分,那麼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混凝土養護不充分,那麼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多。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單位對混凝土的養護都是在澆築後第二天開始灑水,每天2—5次,這樣,養護既不及時也不充分,造成裂縫就很多。
濕養護7天期間内,各階段對養護的影響
1、根據試驗數據和生産經驗總結,商品混凝土的7d強度大概是28d強度的(65%~85%) ,因此規範要求濕養護7天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天都不失水。
根據我們的生産經驗,在這7天中,時間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
2、3d強度大概是28d強度的45%~60%,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尤為關鍵。前3天如果不失水,那麼之後繼續澆水保濕至7天,從工程實際來看,效果都不錯。
3、第一天是非常關鍵,如果第一天失水過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後都很難彌補。
4、我們發現有的工地,第一天不注意保養,第二天才開始蓄水養護,養護結束以後,闆面還是有很多的裂縫,分析其原因:
是因為第一天已經有了裂縫的産生,這說明第一天的不養護導緻比較粗大的毛細孔已經形成,很難愈合。
所以,濕養護7天,關鍵在于前3天,最關鍵的是第1天。因此,我們不管用什麼方式保養,都要保證第1天不出現失水的現象。
混凝土二次抹壓的重要性
1、一次抹平
混凝土澆築振搗密實後,為了保證表面的平整度,必須馬上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稱為“一次抹平”。
2、二次抹壓
一次抹平後,如果不立即進行混凝土的養護措施,那麼到混凝土初凝前,必須至少再抹一次,這次不隻是抹平,還要“壓”,将混凝土表面抹壓密實(将混凝土内部的泌水通道、毛細管道,進行抹壓、消除掉),稱為“二次抹壓”。
二次抹壓的主要作用有3點:
1)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混凝土内部的泌水通道(即毛細管道)及早期的塑性裂縫。
2)提高混凝土表層的密實度。
3)表層密實度提高後,減緩了混凝土内部水分遷移、蒸發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3、從一次抹平到二次抹壓,是混凝土逐漸初凝的過程。
4、裂縫的形成。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隻要環境相對濕度低于100%,混凝土表面就會失水,内部形成缺陷-毛細管道。這些缺陷不消除,在混凝土表面繼續失水的情況下,孔道就會進一步加深,裂縫進一步擴展,出現開裂,嚴重者會造成貫穿性裂縫,導緻樓層漏水。
5、我們發現,在濕養護不夠及時、不夠充分的情況下(例如傳統濕養護),隻有一次抹平而沒有二次抹壓,混凝土的開裂将很嚴重。
實施二次抹壓後,開裂程度大大減輕。因此,除非實施即時養護,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失水缺陷,否則二次抹壓工藝是必須的。
6、傳統的抹刀手工抹壓。
在二次抹壓工藝中,現在往往習慣于抹刀手工抹壓,不僅效率低,力度也不夠,當缺陷由表及裡發展較深時,将很難消除。
7、圓盤式抹光機。
二次抹壓最好采用圓盤式抹光機,消除表面缺陷(及混凝土内部的泌水通道)與密實表層的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
8、二次抹壓後,必須立即對混凝土進行充分的濕養護,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質量,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打下早期質量基礎。
做了二次抹面不一定沒裂縫
現在人工抹面已經跟不上澆築和凝結的速度了。機械抹的話早磨浮漿太多;等抹機可以上去,如果暴曬大風的話,面層就已經出現失水通道了。
二次抹面後再蓋膜的話第一是水份不夠薄膜貼附,第二是腳印難以修複。振實拖平後覆蓋薄膜,經過無數工地的測試及後期的連續泡水,看到沒有滲透。不能夠等初凝後再覆蓋。
二次抹面總會出現在初凝後。初凝前人工抹面,初凝時也會出現沉陷的。不二次抹面,振實後拖平覆蓋薄膜就算初凝時有沉陷也會少很多,有也隻是收縮沉陷,并不會裂下去,也不至于滲水。
澆築時插立式震搗,再隔開點時間再平闆式,再整平尺再同時覆蓋薄膜,三步一起可以免去二次抹面,沒有問題。
初凝後的水份不足薄膜吸附,覆蓋後也容易被風飛起,早掀或覆蓋時間不足早飛起一樣會裂。
按規範要求覆蓋薄膜養護,不蓋裂了大都是早期養護不足水份流失過快造成。
在初凝至終凝過程中,少失水少開裂
混凝土從攪拌完成到施工澆築完成(或初凝前)為塑性階段。混凝土澆注後,在塑性階段砂石骨料下沉,水向上遷移(泌水)。因鋼筋、石的阻礙可導至出現塑性裂縫。塑性裂縫可以通過二次振搗、二次抹壓收面修複。
有砼行提出闆面混凝土滞後振搗方式減少闆面開裂,即将梁振搗密實,闆面混凝土在人工找平後滞方,讓混凝土自然沉降,并泌出部分水份,待混凝土坍落度在10左右時再拖平闆振動器振搗(同時在梁部上面加強振搗)。這樣混凝土勻質性會更好,振搗完成後及時收面并灑水養護或覆膜養護。不讓闆面失水,可以極大減少闆面開裂。
注:混凝土澆注前模闆應保持濕潤狀态。
控制好混凝土塑性階段澆注、振搗、收面壓實,減少混凝土塑性沉降産生的缺陷及裂縫。混凝土進入第二階段,混凝土初凝到終凝階段。
混凝土初凝到終凝時間基本上在45分鐘左右。水泥開始水化形成CSH凝膠形成強度,由于早期強度低,抗拉強度更低。保證混凝土收縮值越小越好(混凝土抗拉強度隻有抗壓強度1/6~1/10)。這時混凝土收縮主要體現在混凝土内部毛細孔孔徑的收縮。由于毛細孔失水,毛細孔内部水由平液面變成凹液,從而形成内部張力,拉功毛細孔孔徑變小,大量毛細孔孔徑變小,使得混凝土整體産生收縮應力。當收縮應力大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強度時,混凝土變會産生裂縫以釋放收縮應力以達到自身平衡。
現在機械化施工水平高,一個闆面混凝土1~2小時澆注完,而闆面混凝土硬化面積大,初凝至終凝階段控制毛細孔内水分蒸發遷移是控制闆面混凝土重要手段,沒有其他。所謂的高性能混凝土控制不好一樣裂。這個階段保水保濕是最最關鍵。
商品混凝土(預拌混凝土)不僅僅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是過程管理,省力别省功。在地球上,永遠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在初凝至終凝過程中,少失水,少開裂。
大面積闆面的養護
材料及大自然的力量設計時難以估測,設計的配筋大多隻考慮荷載。素砼類似路面砼,澆築至壓光終凝溫升幾個小時養護好上百米長度也是可以不裂的。在溫峰高點或外環境溫度降低時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所以要設計縮縫切給它按縫裂。
鋼筋砼在于滿足荷載需求外要結合工程部位面積及所處位置是否是露天室外構件再配置構造鋼筋增加平衡度。
對于頂闆它大多都是被覆蓋着的,應該不能屬于室外構件,但在施工過程經曆的時間段比較長,有的曆經兩個春秋。
對于砼的養護,個人認為頂闆及負樓層闆厚度比較厚,砼的養護程度不足,會存在比較多的膠材參與中後期的水化,并且是各自不同步的水化産生收縮。
産生不同的收縮,凹型口上是收縮應力集中點,容易産生放射狀裂縫。建議大面積闆面使用覆蓋薄膜養護,并且連續噴水保持薄膜不要飛起,按規範要求養護14天,減少中後期裝修水雨水等造成的水化收縮。并且盡早做防水層及覆蓋上部材料,讓其盡早進入恒溫,減少溫度就是體積的整體平面收縮。
接觸過的中型小區,完成了主體工程并進入了裝修階段。整個小區全面覆蓋薄膜,标準層闆裂縫量極少,隻有極少處漏蓋的廁所位有滲水。頂闆施工車道口有部份施工時上重車壓裂,外側牆沒有覆蓋薄膜有部份裂縫。整個小區的裂縫修補費用減少70%就是得幾十萬的事情,還有減少了業主的維權投訴是筆無形的口碑帳。
文章來源築龍論壇,僅作交流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