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沉迷微信朋友圈?齊齊哈爾新聞網12月7日訊 (馬靜) 現如今,在這個人人都玩“朋友圈”的時代,圈中的親子互動竟也成了一大“亮點”有的親子相互點贊其樂融融,有的互不幹涉,愛發啥發啥,但也有的子女與父母卻在朋友圈“上演”了監控與反監控的“諜戰劇”,于是子女“屏蔽”父母漸多,留下“一條橫線”任父母想象父母抱怨、子女煩心,到底是誰出了問題,又該如何化解這“一條橫線”帶來的隔閡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父母沉迷微信朋友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齊齊哈爾新聞網12月7日訊 (馬靜) 現如今,在這個人人都玩“朋友圈”的時代,圈中的親子互動竟也成了一大“亮點”。有的親子相互點贊其樂融融,有的互不幹涉,愛發啥發啥,但也有的子女與父母卻在朋友圈“上演”了監控與反監控的“諜戰劇”,于是子女“屏蔽”父母漸多,留下“一條橫線”任父母想象。父母抱怨、子女煩心,到底是誰出了問題,又該如何化解這“一條橫線”帶來的隔閡呢?
多數子女朋友圈内屏蔽父母
對于父母在朋友圈内的第一次出現,大二學生小徐是這樣評價的:“媽媽給我點了贊,然後電話立刻就過來了,詢問我怎麼這麼晚了還不睡覺,就是因為我午夜12點發了一則失眠的動态。”
在小徐看來,朋友圈屬于自己的隐私生活,有些不想讓父母知道的事情都會在圈内表達,而自從父母也學會了上微信,竟無孔不入地進入到了小徐的朋友圈生活中,這讓小徐厭煩不已的同時也無可奈何,“我媽太唠叨,我去哪吃飯了,跟誰去的,她看到朋友圈狀态,都要打電話來詢問,實在受不了,現在發朋友圈都得反複思量,有時還不得不發些父母想看的違心話,真是心累啊。”小徐說。
而屏蔽父母的年輕人還不在少數,市民趙小姐稱自己跟父母有代溝,因為朋友圈的事兒就發生過很多的誤會。“有時候在朋友圈内發些傷感的歌詞,可能并沒有什麼實在意義,隻是抒發一下當時的心情。但這一點父母就不能理解,覺得我遇到了難事,有時候就成篇成篇地給我發‘心靈雞湯’,有時候一個電話打過來刨根問底。”趙小姐說,後來我将父母屏蔽了。
父母知道被屏蔽暗自傷心
今年52歲的劉阿姨剛剛學會使用朋友圈就迫不及待地将女兒加了進來,每天劉阿姨将自己圈内的養生文章轉發給女兒,還不時地到女兒朋友圈裡逛一逛,點個贊。本來想借着朋友圈了解遠在外地求學女兒的生活,但兩人卻因為朋友圈的一個狀态爆發了一次争吵。一次,劉阿姨看到女兒發狀态說失戀了,劉阿姨這哪還能坐得住,立即買車票趕往女兒學校,苦口婆心地勸說女兒不要為了談戀愛而耽誤學業,但沒想到卻令女兒氣憤不已。“女兒得知我來就是為了勸她不要談戀愛,立即就火了,說我監視她的生活,窺探她的隐私,自那以後,女兒朋友圈就一直靜悄悄的,我猜可能是把我拉黑了吧。”劉阿姨傷心地說。
市民王阿姨微信加上兒子後,也天天給兒子發“養生勵志”文章,本來希望兒子能夠更加注重身體,沒想到兒子卻直截了當地告訴她,以後别給我發那些沒用的文章,電視上都曝光了,很多養生文章都是假的。“他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也不想事事都由我操心。”王阿姨說。
平衡溝通創建和諧親子圈
有些父母打算借着朋友圈了解子女私生活,但有些開明父母卻能在朋友圈内做到與子女“相敬如賓”。市民趙先生說,自己的女兒上大學很少回家,微信确實能從側面了解到女兒的近況,但我覺得孩子畢竟有自己的個人生活,父母不應該幹涉太多。
“一次女兒在朋友圈内吐槽考試沒過很傷心,我在她的評論下發了雲的表情,女兒還好奇地詢問我是什麼意思,我笑她笨,說這不就是神馬都是浮雲的意思嗎,女兒還反笑我有冷幽默的功底呢!這樣互不幹涉的朋友圈,令我和女兒的關系又親密了不少。”市民趙大伯說。市民楊先生也表示,自己結婚成家後,照看父母的時間少了很多,而自從與父母加了朋友圈,有時候發些父母想要看的養生知識,他們還會給我點贊,心裡就覺得暖暖的。楊先生還建議,父母和子女平日生活中應該多溝通、多交流,比如父母在表達對某件事的看法時,不要單方面地執着于關心、教育和對子女講道理,而子女在發表一些“前衛”觀點的時候,可以适當地給父母闡述其中的含義,和父母保持平衡的溝通,親子朋友圈才會更加和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