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意見?曆經兩個多月的籌備,各項工作已就緒的北交所于11月15日開市首日,10家已完成公開發行等程序的企業直接在北交所上市,加上71家存量精選層公司平移至北交所上市的相關流程已履行完畢,意味着這81家公司正式成為北交所的首批上市公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意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曆經兩個多月的籌備,各項工作已就緒的北交所于11月15日開市。首日,10家已完成公開發行等程序的企業直接在北交所上市,加上71家存量精選層公司平移至北交所上市的相關流程已履行完畢,意味着這81家公司正式成為北交所的首批上市公司。
北交所開市意義重大,将載入中國證券發展史。今年9月,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緻辭中宣布,将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闆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兩個月過去北交所就正式加入中國資本市場大家庭,足見速度之快。
很明顯,服務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是北交所的核心定位。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建設不斷完善,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仍不算暢通,但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作用卻很大。有統計顯示,中小企業貢獻了90%的市場主體、80%的新增就業和70%的創新成果。一如劉鶴副總理此前在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所言,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要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由于中小企業數量龐大,且科創闆、創業闆均主打硬科技,所以定位于服務創新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北交所就成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有益補充。從首批上市的81家公司來看,北交所充分體現了緻力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定位。公開信息顯示,其中已有16家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認定,如再加上省級專精特新認定的,接近半數;另據統計,這81家公司的專利申請總量為6600餘件,平均每家企業約為82件;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為1000餘件,平均每家企業約為13件。
北交所的另一項重要使命是承接新三闆改革的未竟之業。衆所周知,新三闆的定位也是服務中小企業融資,近年一直在改革,但成效并不顯著。數據顯示,2020年新三闆66家精選層公司、1250家創新層公司、5988家基礎層公司全年分别成交273.9億元、650.99億和369.75億元,活躍度與滬深兩市的闆塊相比也是天差地别,一年的成交不足後者一天的零頭。
此次71家存量精選層公司平移至北交所上市,意圖明顯。且從北交所新的交易方式和規則看,亦旨在試圖改善後者的活躍程度,增加對企業的吸引力,具體包括堅持精選層靈活的交易制度,實施連續競價,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次日起漲跌幅限制30%,相對滬深兩市所有闆塊都更有彈性。
根據監管層初衷,北交所将一方面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闆上市功能;一方面又與新三闆現有創新層、基礎層堅持統籌協調與制度聯動,維護市場結構平衡。可見,北交所的設立,既彌補了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不足的短闆,還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同時激活整個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和能力,标志着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邁入新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實施注冊制的北交所,在法治建設和完善監管等方面也要向科創闆、創業闆看齊,避免成為部分企業原始股東分享上市财富的盛宴,融資完成後給投資者留下“一地雞毛”。而應該通過法治的環境和完善的監管體系,緻力于打造有助于企業融資和投資者分享企業成長财富的理想場所。
總體而言,要善用北交所這一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既活躍實體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又能讓廣大民衆從助力企業成長中獲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