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圖之創作,始于印度,北傳經中亞、西域到中國、日本,南傳則流行于東南亞諸國。現存之遺品頗多,如印度之巴赫特之欄楯中有九色鹿、六牙白象、墓魄太子、睒仙人、大天王、商主、猕猴王、野雞王等二十餘種雕像。山琦塔門有睒仙人、須大拏太子等。
本生圖于我國北魏時代即為常見之佛教藝術題材,如敦煌莫高窟中多窟均有屍毗王、薩埵那、鹿王、須大拏等壁畫;雲岡第十洞有儒童本生浮雕;龍門賓陽洞有薩埵王子本生浮雕。入唐以後,本生題材一度沉寂。五代吳越王錢弘俶塔中有薩埵那、月光王、慈力王本生浮雕。宋代大足寶頂山大佛灣十七摩崖則刻有須阇提、轉輪王、忍辱太子、睒子、薩埵那等本生圖。 日本法隆寺“玉蟲廚子”之台座亦有雪山童子、薩埵王子圖等留存下來。據法顯傳師子國無畏山寺條載,錫蘭夙行五百本生之雕造,或作須大拏、睒變、象王、鹿馬,凡此形像,均彩畫莊嚴,狀如生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