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心中顔回寫詩
始識顔回,應是在初次閱讀《論語》之時,當時便對這個孔子啧啧稱贊之弟子傾慕有加,自引為私淑。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雍也》)
最是佩服回之不遷怒,三個字了了數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真的難。也難怪孔子說“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盛贊顔回的身體力行。我羨慕顔回,所以去學習顔回,時刻以“不遷怒”警示自己,有沒有用現在不敢高言,生活倒是寬慰許多。
其實,這應該算是最基本的,隻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罷了。你不開心了,不高興了,受委屈了,可以去自我排解,也可以找知交親朋娓娓傾訴,不必搞得雞飛狗跳,對所有人冷眼相向,憤世嫉俗,好像天下人都欠了你多少錢似的。在我看來,這不僅是個人素養之缺失,亦是情商極低之表現。實在無法自我排解,就默默呆着好了,免得惹人生厭。說得通俗一點,我又不是你親爹,哪有那麼多閑工夫逗你開心。
我深知人是一種最善于遷怒的動物,“城門失火,殃及漁池”的現象,古今中外無處不有,此處也無需舉例。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時刻警醒自己,學顔回那樣“怒于甲者,不移于乙”,雖聖人難學,最不濟也先做到表面功夫。
至于“不貳過”,我更是欽佩不已。老話都聽過“不要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有過錯不再重犯,看似簡單的事情,卻是人生之大智慧,想一生做到真的是難乎其難。也許有人喜歡看一些曆史故事,看多了就不禁感歎“曆史總是這般驚人的相似”,所以古人說“讀史以明志”,有些時候隻是嘴上說說罷了。
犯錯了總聽有人寬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覺得這句話不對。聖賢并非無言行之過失,而是能夠做到過而能改,改而不貳。很多人都犯過錯,我也是,但不斷的試錯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的成長過程。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除蠢人外,誰也不想堅持錯誤。那就砥砺前行吧。
很贊同梁漱溟先生《論儒佛道》所言:“儒、佛、道三家之學均貴踐履實修,各有其當真解決的實在問題,非徒口耳三存之間的事。”
聖人之學,應該是細嚼慢咽,化到骨血裡,然後再從倫常日用和言論行為中表現出來。
至此,不得不再說一句:賢哉回也!不遷怒,不貳過。末學後進一生笃學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