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GDP三季度增長6.9%,高于市場預期的6.8%,而一季度7%,二季度7%,三季度6.9%,是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成績。第四季度隻要還能維持這個數字,基本上離完成全年7%的增長也差不多了。
第二産業增長隻有6%,工業增加值增長6.2%,增速仍然是回落的。2015年1-9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0.3%,比1-8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然後進出口總額前三季度的也是下降的,那也就是說我們這10年來,賴以生存的兩大利器,一個投資、一個出口全都出了問題。那消費靠的住嗎?社會零售品總額增長10.5%,其中網上零售額36.2%,所以總理應該感謝馬雲,但這其中有多少是網絡刷單的,可能連阿裡自己都不知道,當然阿裡也好國家也罷,他們也不想知道。
首先說發電量,今天公布的9月發電量,同比下降3.1%;中國1-9月發電量同比增長0.1%;幾乎沒增長,因為電是所有經濟活動的基礎,電的消耗擴張,也就意味着經濟擴張,而電如果都沒人用了,那也就是說所有的經濟活動遇冷。當然也有人說,中國今年是因為結構轉型了,高耗能的企業關停并轉了,所以發電量下來了,又節能又發展不好嗎?那好我們接着往下看,看能不能得出這個結論。
再看鐵路貨運量,這個指标更誇張,1~8月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22.6億噸,同比下降10.9%,8月份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2.8億噸,同比下降15.3%。足以可見,鐵路貨運量大有越跌越多之勢。經濟學的一個基礎理論就是交換産生價值,而要交換就要把東西運來運去,而鐵路運輸就是最廉價,最大規模的運輸方式。那連鐵路都不工作了,經濟還能平穩運行?當然有人又狡辯了。也可能是我們其他的運輸方式增加了。
最後看看經濟的血液,錢是否還工作。也就是銀行的中長期貸款,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4萬億元。9月份增量僅為1.3萬億元,主要還是貸款增長貢獻。9月份的中長期貸款增加3256億元人民币,自連續4個月的2000億元量級步入3000億元量級,顯示出銀行體系在努力的為經濟增長做貢獻。
綜合來看,目前的經濟就是,努力在改變,但卻收效甚微,随着物價指數的擡頭,銀行壞賬的增多,未來靠信貸來維持經濟增長的方式,也将遭遇天花闆。而微觀層面,顯然冷卻的程度更快,很多企業已經關閉,南方一些工廠,從來不停工的那種都已經開始了雙休,甚至工人被分為了單雙号上班。以房地産為代表的産能過剩,在經濟的下行周期内,庫存依舊沒有緩解迹象,現在無論是樓市、生活資料、生産資料的整體庫存仍然非常嚴重,這直接導緻了開工意願不足,發電量減少,貨運量減少。銀行貸出去的款,壞賬風險在增加,還有一大部分錢,雖然以貸款的方式放出來,但卻遊離于實體經濟之外,有的去做高利貸,有的去炒房炒股,繼續推高資産價格。
所以,單單的GDP到底是6.9%還是7%實在意義不大,完全依靠強大的統計局,就可以解決。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庫存怎麼辦?房價這麼高,房子賣不動了,其他上下遊40多個産業的東西又該怎麼賣!放水吧,怕物價起來,不放水吧,底下确實困難,想去投資,但是債務已經很高了,而且之前投資的都完全不賺錢,如果再借錢蓋城,下個月的利息可能已經還不上了。多收點稅國家去建設行不行,民營企業集體死給你看。那減稅?民營企業能好點不?公務員的工資、軍隊給養下個月也沒着落,還有那麼多非洲哥們要援助。國家實在也是困難。這個局到底怎麼破,充滿了糾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