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三個成語的勵志句子

有三個成語的勵志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4:16:29

有三個成語的勵志句子(一題三省不止于思)1

情景再現:

期中試卷發下後,有一個學生拿着試卷來找我。原來試卷中有這麼一題:“照例子寫成語:遮天蔽日(含一組近義詞) 她寫了一個“千軍萬馬”,結果判錯。她認為“千軍萬馬”是對的,理由是:“千”和“萬”不都比喻很多嗎?為什麼不是近義詞?難道是“一千”和“一萬”的意思嗎?那“千軍萬馬”不就是一千個軍人,一萬匹馬了嗎?

深入思考:

第一次思考:學生有理。所謂近義詞,是指詞彙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對于“千軍萬馬”這個成語,如果單獨拿出“千”和“萬”,從數詞這個角度看的确不構成近義詞;可如果按題目的意思——照例子寫成語,從這個成語整體意義上理解,那“千”和“萬”的确是意思相近的詞。既然在成語中意思相近,那為什麼不能說是近義詞呢?又為什麼判錯呢?

第二次思考:閱卷老師有理。“千軍萬馬”中的“千”和“萬”不是原義的千和萬,而是比喻很多。(《現代漢語詞典》909頁和1185頁)即為比喻義。也就是本義不同,比喻義相同。這樣的成語有三言兩語、銅牆鐵壁、唇槍舌劍等。可六年級的學生又怎麼能理解什麼是比喻義呢?如果從本義來判錯與對,老師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次思考:這是一題考成語積累的題目。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難怪譯作家感歎:最難翻譯的是成語,幾個字卻内涵豐富,即使譯出了字面意思,也無法表達文字背後的内涵和情感。是的,詩詞歌賦無不浸透着文化人的心血,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段曆史。語言凝練,但意蘊深厚;言簡意赅,但意境深遠。

但是,傳統的語言文化一旦與考試牽扯上了關系,慢慢就變了味。編者無心,教者有意,為了結果,衆師者趨之若鹜。結果就這麼重要嗎?難道我們不該彰顯過程的風采來遏制結果的傲慢嗎?試想想平時的成語教學,動辄歸類背誦,抄寫默記,再不然就是設計種種題型,挖掘重重陷阱,眼睜睜地看着學生往裡跳。在做慣了,看透了這些題目後,學生聰明了,認清了形式,欣然接受了這樣的考試方式。“結果”一次又一次地昂首挺胸于“過程”面前,以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再次顯現霸主地位,“過程”被忽視了,淡忘了,擱置了,有誰敢說“不”?在“結果”被無限尊崇的境況下,“過程”隻是一堆準備填飽鴨肚子的飼料。

語文課程标準總目标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成語教學乃至語言文字的教學是一種熏陶,是一種品味,是一種感覺,它需要潛移默化,它需要潤物無聲,它需要過程的滋潤。

小學生積累成語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熟讀成誦?僅僅是為了了解結構上的特點嗎?放眼萬千成語,如若理解得不準、不深、不透,或不顧時代的差異、主客觀條件的變更而死記硬背、機械搬用,又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千軍萬馬” 出自《南史·陳慶之傳》:“名軍大将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形容雄壯的隊伍或浩大的聲勢。如若把“千萬”剝離出來,還原其本來的意思,這還是千軍萬馬裡的“千”和“萬”嗎?那直接解釋為一千個軍人,一萬匹馬,豈不更好?“千軍萬馬”那恢宏的氣勢,那人山人海的場面,豈不是蕩然無存?這種割裂式的成語教學如何能還成語一個完整,一個意境,一個美?這豈不與成語教學漸行漸遠?

整體感知成語,在海納百川的心境下師生一起感受成語的心靈脈動,讓學生真正把知識、情感和道德融會貫通于生命的文化長河之中。

一題三省,不止于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