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開封陳橋遺址

開封陳橋遺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2:44:08

注水後,杯底小蟹會浮起 視頻來源 國家文物局直播錄屏@考古小隊長(00:04)

9月28日,國家文物局召開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布會,通報了四處考古新發現,其中一件出土于河南開封州橋與汴河遺址的青花小瓷杯在直播中勾起了大衆的好奇心。

這件酒杯敞口外翻,底有三足。俯視若八方杯形制,杯胎卻俢得圓潤。唇邊舒展如盤荷漫卷,口沿内飾以青花,圖紋似萦波之菱葉,參差蕭疏。杯内倒覆小鐘,上卧一蟹如豆,栩栩如生。待注酒水,遂漏入鐘裡,托載起瓷蟹。小蟹若張皇欲逃,拍浮水中央。此景可謂野趣盎然。

元人吳存有詩曾道:“折葦枯荷綠一窪,遊魚戲蟹小生涯”。杯盞中使用鯉魚、螃蟹、烏龜、水鴨元素做裝飾,在古代酒器設計裡并不少見。明清荷葉吸杯,不少會捏塑魚蟹之類,貼合的位置恰恰好遮蔽管莖穿杯的孔洞,迷你可愛。但像開封州橋這件活靈活現的小螃蟹,實是罕見。

此件青花瓷杯由考古工作人員從開封州橋崇祯十五年洪水層中挖掘出來,保存完好。據微博@考古小隊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考古發掘隊領隊)說:“北宋州橋廢棄之後,明代在上面建了廟。小杯是廟裡的。”網友親切稱呼其為蟹杯,其中也不乏有人提及“公道杯”。

開封陳橋遺址(開封州橋遺址的)1

出土“蟹杯”原理示意 繪圖 花糕員外

那麼,它到底該叫什麼名字?是一件什麼物事呢?

細細考察,我國古代文獻中“蟹杯”一詞主要有兩種含義。

一是以蟹殼為杯。唐代常用“紅蟹”“虎蟹”的殼來制作蟹杯。劉恂 《嶺表錄異》中說,紅蟹的殼是殷紅色,選擇巨大的可裝為酒杯。虎蟹的殼上有虎斑,也可為酒器。唐段公路《北戶錄》亦載:“儋州出紅蟹,大小殼上多作十二點,深胭脂色,其殼與虎蟹堪作壘子。”

宋代傅肱 《蟹譜》記載漁民有時也選蟹鬥大的,“用以酌酒,謂之蟹杯”,自然率性。宋人趙鼎臣《以雙蟹杯酒饷阿寶作詩戲之》言:“雙螯才映箸,一勺僅盈瓯”。

明末清初,蟹杯為酒器的做法同樣有迹可循。周亮工《閩小記》介紹閩中虎蟳時,嫌它質粗味劣,而殼極像人家門戶上所繪虎頭,顔色圖紋倒是漂亮的,“北人異之,有鑲為酒器者”。

還有一種仿蟹形的酒杯。《說郛》引宋鄭獬 《觥記注》:“蟹杯,以金銀為之,飲不得其法,則雙螯鉗其唇,必盡,乃脫,其制甚巧。”按文獻描述,這種酒杯如果使用時不得其方法,會被蟹螯夾住嘴唇,要把酒飲盡才脫身,可以說十分“霸道”。

元代陶宗儀《辍耕錄》提及當時幾位善做銀器的能工巧匠,有一人名叫朱碧山,他的代表作便是銀槎與蟹杯。明代王鏊《姑蘇志》:“銀作出木渎,元朱碧山蟹杯甚奇,其法不傳。”今人也隻能從明人姚丹丘詠物詩《銀蟹杯》裡窺探此技藝的高超了:“工巧成杯細钑雕,物形何事不能逃。雙螯直立人驚畏,八足橫行酒動搖。”

由以上兩點可知,開封州橋所出晚明“小螃蟹”杯并非宋元時期螃蟹形狀的蟹杯一類。在筆者看來,它的設計靈感,與唐代舞仙盞頗有淵源,不妨借用詩意稱呼其為:戲蟹杯、拍浮盞。

《雲仙散錄》引《逢原記》曰李适之有酒器九品,舞仙盞是其中之一:“舞仙盞有關捩,酒滿則仙人出舞,瑞香毬子落盞外。”仙人長風吹月度海來,雲垂餘發,霞拖廣袂……古人醉眼朦胧裡一個可以觸摸的長生夢。

宋末元初方一夔也有過類似的經曆吧,其《以白瓷為酒器,中作覆杯狀,複有小石人出沒其中,戲作以識其事》言:“彼美白瓷盞,規模來定州。先生文字飲,獨酌無獻酬。咄哉石女兒,不作蛾眉羞。憐我老寂寞,赤手屢拍浮。子頑不乞火,我醉不驚鷗。無情兩相适,付與逍遙遊。”定州白瓷盞,中有覆杯,藏着雕刻的女偶。酒水波瀾,瓷偶浮水也跟着起落,舉袖拂羅衣,好似舞蹈一般。

開封陳橋遺址(開封州橋遺址的)2

舞仙盞原理推測 繪圖 花糕員外

揚之水老師《讀物小劄:“驚喜碗”》文中介紹一件存于柏林悅古堂的白瓷“驚喜碗”。因為趣味,這件瓷器在圖錄标為:überraschungsschale。überraschung意為驚喜,schale意為杯碗。這例白瓷盞可證唐宋時期的“舞仙盞”為實物而非想象虛構,盞中人形可對應詩裡“石女兒”。

開封陳橋遺址(開封州橋遺址的)3

金 定窯白釉印花驚喜碗 柏林悅古堂藏

不過在中國古代,這類酒具并不以“驚喜碗”為名。在王依農的《浮海升仙:宋元“驚喜碗”》中有六例标本,兩例南宋,三例金代,一例元代。這隻開封州橋戲蟹杯便可視為一例明代實物,隻不過是用螃蟹替換了舞仙。

除了觀賞價值之外,搖曳生姿的人偶曾被安排上了另一個職能——勸酒,玩法和唐代酒胡子類似。晚清許之衡著《飲流齋說瓷》介紹“酒令杯”:“于杯内作人形,略似不倒翁狀。一瓷罩覆之,中有圓孔,恰能露其頂,注酒滿,則人形浮出。無酒則否。蓋視人形之向對,以為行酒令之用也。”可見從唐到清,從舞仙盞到酒令杯,酒器杯形随社會審美而發生了變化,而它們設計依據的原理是一緻的。

若要瓷偶浮在水上,并不一定要物體密度比水小,可以制成中空結構以增加排水體積。按阿基米德原理,隻要此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足夠大,就算物體密度比水大也同樣可以浮起來。古文裡未明說的“關捩”,便是實際制作時在瓷偶足按上薄瓷空心的浮子,或者将螃蟹也做成空心的。

開封陳橋遺址(開封州橋遺址的)4

巴黎塞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吸杯螃蟹coupe sifflante 圖 巴黎塞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

因為人形與酒盅的造型,人們看到這類酒盞不免想到類似的現在的“公道杯”。它主要有兩種含義:一為茶具,均勻茶湯的器皿;二為酒杯,斟酒如超過設計高度,酒水會從杯底全部漏出。

這種産生虹吸現象的杯子,國外也有出土文物,稱為“坦塔羅斯杯”(Tanatalus bowl),來自古希臘神話裡“每當坦塔羅斯彎下腰去喝水,池水立即就從他身旁流走。獨留下他孤身一人在平地上。好像有妖魔作法,把池水瞬間抽幹了似的”的傳說。

這隻杯子中體現出的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衍生出的許多流變很有意思,要知道,在我國及鄰國,這類杯子常常立着仙風道骨的老翁,傳達着“滿招損,謙受益”的處世哲學。

開封陳橋遺址(開封州橋遺址的)5

“坦塔羅斯杯”

“公道杯”三字在中文古籍資料中暫未見記載,可能其與“驚喜碗”一樣,并非古稱。這種命名的方式給判斷酒杯出現的年代造成了困局,衆說紛纭,莫衷一是。筆者認為其款式最遲出現在唐宋之際,名稱卻需要從古籍中找尋:

《雲仙散錄》引《逢原記》酒器九品附有的介紹說明,除了舞仙盞,還有一品蓬萊盞:“蓬萊盞上有山,象三島,注酒以山沒為限。”這一段記載常常出現,卻未得到重視。酒水最高能灌注到酒盞裡那蓬萊仙山,雖無下文,但是不妨礙今人揣度,這酒杯如何能排在九品第一位,如何才能當得起仙山之名。若酒水再多些,又會如何?

開封陳橋遺址(開封州橋遺址的)6

元 鈞窯天藍釉驚喜盞 1974年内蒙古赤峰市甯城縣南山根元墓出土 赤峰市博物館藏

開封陳橋遺址(開封州橋遺址的)7

蓬萊盞原理推測 繪圖 花糕員外

此外,宋初《清異錄》中記載了另一個故事。唐文宗在位時,宦官專橫跋扈,皇帝往往被牽制,故而醉生夢死。宮中的小女官賄賂内執事打造特殊的酒器。“造黃金盞,以金蓮荷菱芰為玦束盤,其實中空,盞滿則可潛引入盤中。人初不知也,遂有神通盞、了事盤之号。”唐宋酒盞多是酒盞與酒台盤為一組。這件黃金打造的花型酒杯注滿酒後,酒水會神不知鬼不覺潛入盤中,難怪被稱為“神通盞”、“了事盤”。

到了明朝,此物又稱為平心杯。明人劉定之有《平心杯贊》:“陶甆為杯,有童中立,斟之以酒,浸趾沒膝,彙腰平心,不可複益,益則下漏,淋漓滴瀝,至于杯幹,衣履盡濕,童仆竊笑,賓主失色,維昔哲匠,用戒貪得,豈惟酒哉,可該凡百。”陶瓷制杯子,中央立有小童,酒水水位過高,倘若沒有盤托,容易弄濕衣衫鞋履。所謂“平心”,是以水位最多與小童心口齊平而得名。清代《匋雅》中載:“建瓷于碗内于人立形,其陸鴻漸耶,下有小孔,酒滿則漏去,曰平心碗。”這類酒杯底部是有孔的。

從物理角度看,舞仙盞、酒令杯是利用了浮力知識,而神通盞、平心杯則運用了液體壓強知識。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管口處壓力相等,待容器内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才會停止流動。

中國的勞動者似乎很早觸摸到了科學規律的面紗,作為經驗智慧傳給後代。傳世杯盞中應用物理原理設計制作的各種“驚喜”器皿相當可觀。當時的知識分子,文人墨客會替手藝人“廣而告之”,然對工藝技法不會有過多的筆墨。在這種秘而不宣的娛樂氛圍之下,探尋“原理”、歸納“定律”的人并不占多數,這也是一種遺憾。

這次,開封州橋遺址裡上千件瓷器文物,可以說一層一層揭開陌生又熟悉的曾經。曆史長河綿綿不絕,串聯古今,淺取一瓢飲。酒器杯盞,是中國宴飲文化的見證,各種設計也是中國古代科技與藝術的結晶。而将物理與美學,融入日常用品,帶給人出乎意料的“驚喜”,這種創作的理念也希望對現代設計者有所啟發,摹古出新。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花糕員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