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開元十六年(728),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遊京師,應進士,不第”。他又逗留長安,欲獻賦上書以求薦引,仍無成。十七年冬,他郁然歸裡,在“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的情況下,于次年再度出遊:“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宿建德江》即是他遊浙江時所作。
詩似乎是寫遊子客思、羁旅閑愁的常見題材,但結合其遊吳越的背景,可窺見此中更深的憂思。
第二句便一語點醒。“日暮”是前句景物的烘染,又是移、泊行動的藉賴。因“日暮”,故需停舟夜宿,才有江上煙霧,方牽出詩人縷縷愁緒。“新”字簡質又精缛,意蘊頗深。其有增多與新生兩層含義,顯出量的疊加和質的變化。詩人此次出遊,思鄉之愁,羁旅之愁,失意之愁,于此時此刻愈積愈多;在這種煙霧朦胧之中他更感到自己仕途的渺茫,“十上恥還家,徘徊守歸路”(《南陽北阻雪》)的不遇之慨,“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歲暮歸南山》)的老大無成之歎,又平添了些許新愁。“新”字便是詩人上述雙重“客愁”之總挈。
後二句仍以“日暮”為中心,更細微地刻畫自然物象。極目遠眺,晚景蕭瑟,空曠的原野上,天幕下垂,比樹還低,給人似乎開朗而實為壓抑的感覺;俯首近視,江水清澈,一輪孤零零的明月倒映江中,依傍船舷,與舟中孤獨的人相對無言,又喚起似乎親近卻益發孤寂的感受。這裡,詩人并沒有得到多少安慰,反而增加了他的抑郁感和寂寞感。他在落第後的詩中就流露過這種感受:“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隻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留别王維》)“永懷蓬閣友,寂寞滞揚雲。”(《初出關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沈德潛評曰:“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唐詩别裁集》卷十九)此時的物境正表現了他的這種心境。可見,詩中的“客愁”,已不是一般之鄉愁,而是政治上失意之憂愁。
王夫之雲:“天壤之景物,作者之心目,如是靈心巧手,磕着即湊,豈複煩其躊蹰哉?”(《古詩評選》卷五)所謂“磕”、“湊”,即詩人“心目”與自然“景物”接觸的瞬間,立刻發生内在的默契,構成情景交會的藝術形象。這首詩便體現了這種特點。詩人愁思,因景而生,又托物以索,詩味醇厚濃至,具有深層意蘊。詩的結構活脫圓融,精整密緻。第二句為全詩轉柁,景由此而洗發,情借此而展拓,從景生情到景中情,再從景中情達到情景相諧,表現出情感的層進過程。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