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贊》曾言:“惟有吾師金骨在,曾經百煉色長新。”佛教文化中,舍利至寶具無上價值,時至今日,舍利仍為佛教信徒追捧對象,吸引無數弟子目光。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宗教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無論是起源于印度地區的佛教,或是中國本土的道教,都有效地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組成内涵,并為世人帶來更多精神寄托與信仰寄托。
通過對佛教文化進行了解便會發現,在佛教弟子觀念中認為,唯有真正得道之人,方能在圓寂後化為舍利子。縱觀佛教文化的發展曆程,無數高僧留下的舍利子有着極高的珍藏價值,後人也能通過此類舍利子的幫助,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
曾經,一個印度鎮國之寶舍利子,便在失傳1400年後現身于南京地區,當有關專家發現這一舍利子後,更是直呼:其價值不可估量。這顆舍利子究竟是何來曆?為何身為印度鎮國之寶的它會在我國南京地區現身呢?
2007年,我國相關部門打算對南京地區的大報恩寺遺址進行全面開采,經過一年的努力,相關專家意外發現一塊極為珍貴的佛頂骨舍利。據佛家史料記載可知,釋迦牟尼涅槃後,便留下佛頂骨、佛牙等珍貴的舍利子,這一佛頂骨舍利珍貴無比,呈現圓形,下部有一空洞,約有手指粗細。
通過對佛教文化發展曆程進行了解可知,對于佛教教徒而言,佛頂骨舍利的文明傳承意義不可估量。
在有關專家對佛教史料進行查驗後發現,這塊佛頂骨舍利便是釋迦牟尼留在世間的舍利子,曾經,這塊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是印度地區的鎮國之寶,在1400年前,佛頂骨舍利失傳于世,成為佛教徒心中的一大遺憾。
對于此次佛頂骨舍利子的重新現身,無論是文物研究專家或是佛門弟子,均興奮無比,在對這塊佛頂骨舍利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專家們便開始尋找釋迦摩尼佛頂骨舍利來到中國南京地區的原因。
公元前268年,阿育王成為印度地區的新任國王,據相關史料記載可知,阿育王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教信徒,這也使得佛教文化在印度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在此前的印度社會中,受戰亂動蕩的影響,釋迦牟尼所留下的舍利子分别被放在8個佛塔之中,成為印度國内珍貴的鎮國之寶。
當阿育王正式登上王位後,便将8個佛塔之中的舍利子取出,并轉移到其它地區供奉,以此對佛教文化的傳播提供幫助。
起初,佛頂骨舍利子流傳于東南亞地區,随着時間的推移,佛教文化傳播範圍越來越廣,最終,在王玄策出使天竺後,便将這個珍貴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子帶回中原,并将其供奉在皇宮之中。
後期,随着社會形勢的變遷,佛頂骨舍利的供奉之地幾經變動,最終,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子被送往南京地區的一座寺廟中供奉。自此留存在我國境内,成為我國僧人們心中的信仰寄托。
據相關專家測算,如今重新現世的佛頂骨舍利子比史料中記載的小了許多,這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曾經的佛頂骨舍利子幾經分散,甚至遭到他人切割。在這一珍貴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重新出現于世人面前後,我國佛教文化研究事業發展水平攀升到新的高度。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2010年,我國相關部門為這一珍貴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子專門舉辦紀念儀式,當這一消息傳出後,全國各地的佛教信徒紛紛來到活動現場,想要一睹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子的真實風采。
對于佛家弟子而言,這一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的珍貴價值除其蘊藏的曆史意義外,更代表着佛教弟子心中對宗教教義的美好寄托。綜合多方面原因,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被封為佛教中的至寶之物,進而對佛家文化發展提供新的幫助。
從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子的珍貴價值中便能感受到,無論在哪個領域的曆史研究進程中,文物都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基于實物文物的幫助,世人得以了解到更多曆史發展故事,進而從曆史之中學習到一定的經驗,對未來生活提供相應幫助。
現如今,許多存在于史書當中的珍貴至寶,在相關專家的幫助下重現于世,相信在未來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也将出現更多珍貴的曆史寶物,以此幫助各國文化實現更好地發展,進而為人類社會增添新的色彩。
參考資料:《釋迦牟尼佛舍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