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踐行堅持守正創新

如何踐行堅持守正創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19:49:01

如何踐行堅持守正創新?10月25日,再次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八個字的重要思想,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強調“推動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高質量發展,讓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煥發新的光彩,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全國中醫藥大會上發表講話明确表示:“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創新,紮實推動《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落地見效,走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發展路子”寥寥數語,卻言近旨遠,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思想高度和良苦用心,也值得我們中醫人深入思考、重新審視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路徑與方法,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踐行堅持守正創新?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踐行堅持守正創新(深刻領悟傳承精華)1

如何踐行堅持守正創新

10月25日,再次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八個字的重要思想,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強調“推動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高質量發展,讓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煥發新的光彩,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全國中醫藥大會上發表講話明确表示:“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創新,紮實推動《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落地見效,走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發展路子。”寥寥數語,卻言近旨遠,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思想高度和良苦用心,也值得我們中醫人深入思考、重新審視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路徑與方法。

吸納精華是傳承的目的

“傳承”是中醫藥學曆經數千年而泉源不竭的必要條件,也是中醫學術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必由之路。中醫藥學之所以格外重視傳承,不僅因其學術發展在曆史上主要以師徒口傳心授為主要方式,更源自其學科基礎建立在先賢高瞻遠矚、樸素唯物的文化哲思和曆代醫家迫于千般疢難而迸發的臨床智慧。因此成就了這樣一門兼具人文與科學、富含哲思和理驗的獨特學科。雖有豐富的文化内涵,但中醫學與單純的人文學科絕對不同,因其所采納的任何文化哲思都必然要即時的經曆臨床反複淬煉才能得到認可和發揚,也因此成就了其能夠作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而被視為中華文明瑰寶,成就了其作為中華文化指導現實實踐的知行合一代表。那麼,傳承不僅僅要求我們盡量全面的繼承,更重要的是去粗存精、取長補短,并進一步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發掘和光大其“精華”,因此,傳承中醫藥學什麼樣的精華就是我們中醫人要着力思考和認識的内容了。

筆者認為,中醫藥學傳承精華主要包含五個部分的内容,即科學精神、哲學思想、醫學理論、臨床經驗以及人文德育。

一是科學精神。從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科學探索及獻身精神,到扁鵲之“信巫不信醫者六不治也”的科學唯物精神,以及曆代醫家面對時代不同、地域差異、體質變化、物候差異、疾病譜變化而進行的中醫理論及技術創新而展現的科學實踐精神,中醫藥學的科學精神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曆程中閃耀着炫目的光輝。如果中醫藥學在其學科發展中沒有科學精神,必然會裹足不前而贻害生民;也正是因其在很早的曆史階段便已具備科學精神且持之以恒,而使中醫藥學寶庫蘊藏了豐富而實用有效的理、法、方、藥。可以肯定的是,科學精神帶來寶貴醫學資源,不僅能成就青蒿素提取與應用的偉大,也必然成為全世界科學界不容忽視的智慧源泉。

二是哲學思想。中醫藥學孕育于中華傳統文化,也由此吸收了其最為精粹的哲學思想,如講求“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藏象合一”及“見微知著、司外揣内”的整體觀念,講求“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及“觀其脈症、知犯何逆、随證治之”的辨證論治觀,講求“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變、病後防複”的治未病思想,講求“燮理陰陽、以平為期”及“中病即止、慎勿太過與不及”的中和思維等。中醫藥學充分汲取了中華文明的哲學智慧并進一步借由臨床實踐而内化為實用的醫學理論和技術方藥,這些曆經千年反複錘煉的醫學哲學智慧對于今天的醫學界乃至政治、文化、經濟、生态等其他領域均有着重要的啟示和意義。

三是醫學理論。中醫藥學因其千百年的積累而具有豐富的理論内容,除了上述具有核心普遍指導意義的整體觀、辨證觀、未病觀、中和觀以外,曆代醫家因為疾病譜的變化、時事物候的變遷、體質環境的變動、醫學境況的變異均進行了醫學理論的革新,如宋代錢乙對于小兒的生理病理認識和髒腑辨證,金元時期劉完素對于火熱病機的辨識、張從正對于臨床治法的攻邪認識、李東垣針對内傷病症闡發的脾胃論、朱丹溪立足生理闡發的滋陰論,還有明代溫補脾腎的溫補派以及清代對抗溫熱病的溫病派,乃至清末民初探讨中西醫結合的中西醫彙通學派等。這些醫學觀點、學術派别看似繁雜,實則互參互正、優劣互補,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為現今日益複雜的醫療形勢、臨床病情以及廣大民衆愈發迫切的健康需求提供切實有效的診斷防治指導理論,為未來醫學研究提供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的思路與方法。

四是臨床經驗。世界上少有學科能如中醫藥學一般能綿延千年、經久不衰的積累和沉澱,成就了其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醫學文獻,而海量的醫學經驗也由此載錄和流傳。古人早已認識到醫學的複雜性,雖然對于不同疾病有着不同的基本辨識規律和治療法則,但是臨床情況瞬息萬變、個人情況也千差萬别,所以在臨床診治過程中,也要知常達變、靈活應對,醫學的經驗性就成為中醫藥學格外重視的部分。故而除了構築具有普遍指導性的醫學理論以外,我們也注重搜集、整理、總結散在的、廣泛的醫學經驗,并據此進一步探讨理論的演化與發展。因此,中醫學臨床經驗就成為其傳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形成了寶貴的臨床智庫。在未來的傳承過程中,持續發掘古代典籍中的臨床經驗,并全面地總結和繼承近現代名中醫學術經驗,也将是中醫藥工作巨大而必要的任務。

五是人文德育。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在生産生活實踐過程中開始更多地倚重科技的力量。但科技是把雙刃劍,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人們的認識,也局限了人們的認識。尤其對于醫學來說,各類先進的醫學儀器确實為診斷乃至治療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科學技術是有天花闆的,我們應當在醫療過程中借助科技而不要隻仰仗科技。中醫藥學在臨床服務中始終重視人的客觀觀察和同情同理作用,因此能夠解決許多科學儀器診斷不出而确實困擾病患的苦痛。同時,醫學理應格外重視人文關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醫學經常滞後于病情,在很多疾病的晚期、生命的末期,技術回天乏力時,人文精神更顯得尤為重要。誠如古人有雲:“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因而勸誡醫者當“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大醫精誠”“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在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不能忘卻醫療行為中人的主體作用,中醫藥學所蘊含的人文關懷、道德風範,在醫患溝通障礙凸顯的現實情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總的來說,傳承是中醫藥學不斷發展的基礎保障,但傳承什麼需要我們深思和反省,隻有萃取中醫藥學中最具特色優勢、最有指導意義、最堪示範作用、最能契合剛需的内容,才能讓中醫藥事業具備解決實際問題和與時俱進的實力與潛能。

守正是創新之正道

中醫藥學重視傳承,但同樣重視創新。從六經辨證、髒腑辨證、經絡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到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從火熱論到溫病理論,從脾胃論、内傷論到命門學說、脾腎并重理論,還有血證論、瘀血理論、中西醫彙通論等,誠如前述,中醫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革新不絕、演化不斷的。可以說,中醫藥學是傳統的,但同樣是與時俱進的,傳承成就其底蘊深厚,創新則讓其生機無限。但是,正如業界共識,創新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醫藥學曆代創新都必然是厚積薄發、由博返約。由此觀之,在高舉創新大旗引領學科進步之前,必然需要“守正”為其基準,方能迎風展旗而屹立不倒。

在筆者看來,中醫創新之守正在于三點:堅定中醫文化與理論的自信,具有開放包容心态,注重創新的現實意義。

一是堅定中醫文化與理論的自信。從科學創新角度來說,多少年來,不論是立法、政策還是學術讨論,無不在提倡遵循中醫學科發展規律、探索中醫科研獨特道路。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現代科研領域西方科學方法的強勢影響,中醫藥學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科學的研究都在不可避免地仿照和因循西方科學研究思路,尚未真正開創或發掘契合中醫學本身學科屬性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因此,中醫藥學守正創新的首要關鍵在于我們依然要不懈地堅定中醫文化和理論自信,不遺餘力地繼承并發掘由古代至現代的中醫藥學理論創新、臨床實踐、科研思路的智慧,彌補近現代中醫學未曾系統構建的科學研究認識觀和方法論,有機地結合先進科學研究方法,走出一條符合中醫學科特質和規律的科研道路。堅定中醫文化和理論自信,必然是在傳承工作做好的基礎上,充分認識中醫文化内涵和理論内容,才能最終高屋建瓴地為其創新提供守正的中醫科學創新思路。

二是具有開放包容心态。走符合中醫藥學特點的發展道路,不是簡單的回歸傳統、閉門造車,而是需要更為開放包容的心态面對科技進步、學科争鳴,不是穿回漢服、拿起古書便成為了醫聖、藥王,我們更應該學習古人的與時俱進、海納百川的精神與胸襟。從臨床而言,既要勤求古訓也要博采衆方;從科研來說,須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學科進步來看,還得倡導“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大到一個國家,小到行業乃至個人,改革才有生機、開放才會強大。在學科創新中應用開放包容的心态去大刀闊斧地汲取外來各個學科的特色與優勢,才能真正打破學術固化境地而不斷蛻變進步。因此,在前述第一點要求基礎上,還應要大力鼓勵學科交叉、鼓勵取長補短、鼓勵開放式研究,不能短視、狹隘地避諱中西醫結合等新醫學探索。真正的自信,不是舍我其誰、睥睨天下,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三是注重創新的現實意義。《周易》有言:“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醫學科的創立發展早在《黃帝内經》中也有倡導說“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所以,身為中醫人,應該在學好專業的同時睜眼看世界,應用所學乃至創新所學的時候,就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中及人本”。首先,創新中醫藥事業要了解世界變化、國際動向乃至國家大政方針,這些内容反映鮮明的時代特色,對于學科創新有着高度的指導意義。其次,創新中醫藥事業要了解醫療形勢、疾病譜變化、基層事業需求、社會動态等,才能有機地将中醫藥事業創新與現實狀況充分結合,才能使創新有的放矢而具有更好的現實意義。此外,中醫藥事業創新始終不要忽視醫療服務目的,不論是産業拓展、藥材種植與培育、新藥或器具産品研發還是人才培養等,除了順應時代潮流、社會需求以及貢獻其他事業以外,仍然不忘以醫療服務、健康需求、解決實際病患問題為第一出發點。現實意義始終是一切學科的創新本根,也是中醫藥事業創新的守正指歸。

以上是筆者對于關于中醫藥工作“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指示的初步認識。總體來說,中醫藥傳承之精華在于其科學精神、哲學思想、醫學理論、臨床經驗以及人文德育,在全面繼承的基礎上唯有去粗存精、發揚精華才是傳承的真正目的與意義。而在中醫藥事業的創新中,不懈堅持中醫文化與理論的自信、具有開放包容的心态、重視創新的現實意義才是恪守中醫藥學創新正道,才能讓中醫藥事業發展步入正軌,也讓從事中醫藥事業的每一位工作者都能走在大路上,發揮最大效用,服務人民健康。(何清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