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濰坊市委辦公室、濰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聯合下文,對高新區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助力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進行表揚通報。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利用不到全市1%的土地,完成了全市1/3的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的工業增加值、1/7的稅收收入、1/10的GDP,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率、利稅率均居全市第1位,工業經濟總量居全市第2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全市第3位,在全省160個開發區中居第4位、全省國家高新區中居第2位、全國169個國家高新區中居第24位。
成績的背後有着怎樣的付出?細微處見精神,連續幾日的采訪,記者發現了濰坊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奧秘。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突出抓好服務企業工作,全面落實服務企業專員制度,班子成員帶頭包靠612家重點企業、33家上市後備企業,收集企業訴求1127項,已辦結1098項。
科技企業大走訪,趟出高企發展“快速路”
去年,濰坊高新區率先推行“全區總動員、全員抓高企”工作機制,區科技局、财政局、稅務局等16個相關單位主動靠前服務,全區申報高企首次突破100家,創曆史新高。不少企業負責人感慨,過去是企業有了問題再找政府幫忙,現在成了政府部門主動走進企業,為企業主動送政策、送服務,“追着”企業去落地項目、去加快發展。
“高企是我們的金字招牌,能給我們帶來财政補助、減稅降費等真金白銀,實實在在推動加速我們企業創新發展步伐。但是這個金字招牌怎麼評定,我們一無所知,是高新區‘一對一’的政策輔導讓我們成功申報的。” 濰坊華光光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湯慶敏說。
“好多企業具備高企的潛質和标準,但不知道怎麼申報,也不知道申報的好處。我們的目标就是把政策宣講到位,隻要有希望就支持它申報,不讓一個有潛力的企業掉隊。”濰坊高新區科技局局長聶紹俊說,打造區域科技創新高地,濰坊高新區從高企抓起,自我加壓。
濰坊華光光電子有限公司是2018年成立的一家科技企業,去年以來區科技局通過進行“一對一”政策輔導,指導企業開展一個個研發活動、實施一項項成果轉化,周末或者晚上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區科技局精心培育輔導下,這家企業成功通過2020年高企申報。
追逐路上,區科技局全員出動,地毯式排查。園區裡的企業,依托園區召開解讀會,散落在園區外的企業,區科技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領各有關科室分工包聯服務。“分組挨家挨戶上門,有的剛成立,有的隻有兩三名員工,有的隻留了一個電話,注冊地和辦公地不一樣。”科技局高新技術發展及産業化科科長陳立安表示,什麼樣的都跑到了,就想為更多的企業送去政策、送上服務。
去年一年,科技專員們跑了400多家企業,發放明白紙、解讀政策、建立微信群、填寫信息表等,手把手指導、點對點服務。走訪發掘、彙總篩選後,一張清晰的全區明細圖躍然紙上,包括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雙招雙引等。把需求摸上來,再把服務送下去。
山東奧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僅成立兩年多,在區科技局包聯服務下,先後開展研發活動16項,完成成果轉化10項,獲得知識産權20餘項,被評為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成長組)全國賽優秀企業,承擔了“科技助力經濟2020”國家重點研發專項,今年成功通過高企認定。
“很多企業都很感激,本來覺得自己差的很遠,經過我們耐心講解政策,覺得努努力、加把勁也能行。”聶紹俊聽過不少這樣的話。一年的深耕培植,迎來爆發期。目前全區高企已經占濰坊四分之一,達到曆史最高水平。
相較其他,“瞪羚”企業認定有些苛刻,起步資金、研發投入占比、注冊年限等都有較高要求,濰坊市都沒有相關政策和認定。為了擴大“瞪羚”企業梯隊,從2018年開始,濰坊高新區專門出台培育政策,有認定、給資金,還送服務。政府花錢買專家對企業輔導,“我們委托北京的第三方長城所,針對企業資金需求、招引需求,進行政策引導、融資上市,甚至介紹資源等上門一對一指導。”科技局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科副科長李偉說,通過每年挨家走訪調研,讓第三方智庫賦能地方企業。
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突出抓好科技創新工作,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全市1/6,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市1/4,成功獲批國家級“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試點區,累計獲批國家級科技計劃10項、資金2.9億元,兩項科技成果入選“山東十大科技成果”,是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獲批國際合作園區的開發區,是全省所有開發區及縣級行政區中唯一擁有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開發區,是全國唯一建成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的開發區。
選礦到高端醫療,跨越式發展的“隐形翅膀”
在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内,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制造着高端影像設備。作為省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和省高端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未來這裡将成為國内外知名的磁共振生産基地,助推高端影像診斷設備磁技術高質量發展。
然而幾年前,該公司還以生産超導磁選機為主,主要用于選礦。如今,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系列成為企業主打産品。從選礦到高端醫療,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研發,能夠跨越式發展,人才起了關鍵。
新力超導是一家小企業,而醫學影像中應用人工智能是世界前沿技術。他們是怎麼打造高端影像診斷設備的?我們采訪發現,高新區幫助引進高端領軍人才,成為企業跨越式發展的隐形翅膀和澎湃新動力。
整個8月,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曉鵬都“駐紮”在新力超導進行技術攻關。馬曉鵬是該公司引進的山東大學留德博士,主要緻力于研發國内外首台新生兒磁共振系統和顱腦專用磁共振系統。
新生兒和顱腦磁共振系統,是新力超導的新研發項目。研發能夠順利進行,政府的推動起了重要作用。作為慕尼黑工業大學附屬醫院的博士後,馬曉鵬多年緻力于多模态生物醫學影像研究,已小有成就。
去年以來,馬曉鵬受聘為公司挂職科技副總。“很多中小企業往往就是靠一兩個科技帶頭人,但引進一個博士很難,有時候受到局限,政府幫我們推動一下,就開闊了。”張義廷直言。
在深度參與科研、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馬曉鵬還主動為企業牽線搭橋,深化校企合作。在他的推動下,新力超導正在與山東大學控制學院探讨共建磁共振實驗室,緻力于發展國内尖端、國際一流的磁共振影像研究平台。
自2021年4月以來,高新區共選聘企業科技人才顧問(副總)13名,在加快技術項目轉化孵化、對接培養高層次人才、推動科研院所和産學研合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高新區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各類科技人才數量均居全市前列。就在前幾天,新力超導又通過濰坊高新區的科研項目“揭榜挂帥”機制,發布揭榜需求,并對接到一個專注磁共振成像的高端人才。8月15日,濰坊高新區首批“揭榜挂帥”技術需求的10個項目發布,揭榜金額2800萬元,聚焦包括磁共振成像等制約産業鍊提升發展的技術難題。
專班服務就是一包到底、終身服務
投資9.6億元的諾一邁爾3D生物打印再生型植入性醫療器械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供暖季來臨前,企業遇到了新問題:新建廠房層高6米,按照采暖計費辦法需雙層計費,但廠房内部裝修後層高降低到3米,計費按單層還是雙層?濰坊高新區投資合作局的專班人員積極聯系對接公用事業部門和熱力公司,審查後認定符合1層計費标準。“這樣每個采暖季我們企業就可節省資金34萬元。”項目負責人王志修說。
項目自2019年簽約落地以來,服務專班先後協助解決公司注冊、免費實驗室及研發平台租賃和疫情期間裝修、新建廠區燃氣鍋爐指标申請、基礎設施配套優化、采暖計費等一系列問題。
高新區成立10個問題解決專項小組,對企業反映問題和市級交辦問題,嚴格執行“133”工作機制,企業提出的訴求必須1天分解落實、3天答複解決,超過3天追責問責,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手、企業不認可不罷休。建立首接負責、随叫随到的處置流程,24小時不間斷接收企業訴求,精準回應企業關切。
“小棉襖”式服務讓企業溫暖,成為宣傳“小喇叭”,主動引薦帶來了他們朋友圈和鍊上資源。今年,諾一邁爾幫助引進了山東百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物醫藥産業集群效應再凸顯;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總部落戶後,相繼引進了山東港口陸海國際物流渤海灣有限公司和山東港口産城融合發展渤海灣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慕名而來的投資者、項目方越來越多,濰坊高新區也實現了服務好一家企業,帶來一個集群的良性循環。
“服務角度轉變思維要由甲方變為乙方,‘政策文件不能辦’這種話語最簡單,但天長日久企業不找你了。不生搬政策文件,還要在不違規的情況下給辦好。”在濰坊高新區投資合作局局長董玉倫看來,招商服務不是在談判桌或落地就終結,而是全過程,“專班服務也叫終身服務,項目從簽約到投産需2-3年周期,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包到底。項目落地過程中有相關職能部門包靠,但是企業找到我們也給解決,一直服務着。”
受“退城進園”政策影響,在高新區紮根23年的山東愛迪建材工業有限公司将面臨搬遷。土地評估還沒完成,補貼也還沒談,這位台灣老闆卻提出了要繼續留在高新區的想法。“很多企業還是看服務,和外地拼政策拼不過,我們就拼服務拼環境。”濰坊高新區投資合作局副局長王亮說。
“現在我們招商更加精準,通過産業布局,降低企業生産成本,招引上下遊産業集群入駐。”董玉倫說,濰坊高新區聚焦動力裝備、聲學光電、生命健康等主導産業集群,招引産業鍊關鍵項目、核心項目。上半年,濰坊高新區一、二季度“雙招雙引”工作分别列全市第1名、第2名,持續在全市引領示範、走在前列。
是服務專員,也是服務專家
在濰坊光電産業園,有一棟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的3層樓房。今年1月18日,濰坊聚能電池有限公司答辯入駐,2月份正式投産。别看企業不大,但團隊優秀、發展前景好,自2019年投産每年産值呈翻倍增長。投産僅1年多,就舉家落戶到高新區,董事長杜紀磊更看重的是“服務”二字。
2020年受疫情影響,聚能電池遇到經營困難急需融資,由于成立不久沒有抵押物,問題遲遲未能解決。“之前跟光電園有過接觸,就問問高新這邊能不能解決。”由于不是區内企業,本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态,沒成想對方卻放在了心上。在跟銀行、擔保公司、相關部門了解一圈後,光電園給出了答複:擔保公司可以做擔保,幫助企業貸款。
“我們新企業剛成立就碰上了疫情,要是沒有那筆350萬元貸款資金,可能去年就倒閉了。”從提起到拿到貸款僅20天時間,拿到錢後,9月份行業恢複,訂單接踵而至。
一番波折後,堅定了杜紀磊落戶到高新的決心。“我們聯合區投資合作局、環保分局等到現場詳細了解工藝流程和車間狀況,現場敲定落地方案”,光電園招商部部長孫洪田說。
入駐協議簽署完正值國慶節,“和企業賽跑,比比誰更快。”國慶假期,濰坊光電産業園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建華帶領團隊一連靠了7天,免費為企業打造“拎包”工程。包括改造消防、防水、衛生間等,并“量身定制”進行了電力改造。
讓杜紀磊感到減負的還有一件事。聚能電池是用電大戶,生産出來的锂電池需要充滿電再出廠。經過光電園黨委會研究,為扶持該企業發展,按照與電網企業當月結算平均電價收取聚能公司電價,不再收取12%的損耗,平均每月可為聚能公司節省電費1萬餘元。
“扶持企業的事,大家很容易達成共識的。”在張建華看來,一個項目來,不單是解決一個廠房的問題,園區從軟硬件環境各種滿足,讓企業專心搞生産。就拿搬遷這件小事來說,在聚能電池搬家的五六天時間,園區專門安排人員設置隔離樁,将周邊車位和區域騰出來,方便企業的13米大貨車出入。
企業入駐後,接力棒也傳到了下一關,園區孵化部譚曉峰部長帶領一班人馬立即幫企業招工,解決300萬元的第二筆融資貸款,申報創新平台、高企和規上企業……
接力仍在進行,服務企業步履不停。“前兩天大客戶下單前來驗廠,新環境讓我們底氣十足。”杜紀磊對未來充滿信心,截至8月份,今年企業産值已達1600萬元,比去年一年還多。随着這位大客戶的下單,如今企業訂單已排到了明年。
是服務專員,也是服務企業專家,光電園40多人服務170多家企業,人人都是多面手。
8月13日,随着最後一筆1000萬到賬,高新區給企業申報的4700萬元國家大中小企業融通專項資金全部到賬,将用于支持濰柴、歌爾、盛瑞、天瑞等區内6個動力裝備、光電項目。
為了幫企業申報這筆專項資金,光電産業園招商部部長孫洪田和孵化部副部長鞠玉鵬,兩天兩宿沒合眼,組織了300多頁申報材料和答辯PPT。在工信部、财政部組織的項目答辯中,面對專家評審,兩位幹部絲毫不打怵,從高新區的産業基礎、龍頭引領、中小企業融合發展、産業鍊協同創新等方面出發,高質量地完成了一場答辯。
光電産業園每年還以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安全專家為園區内170多家企業查隐患,建立安全隐患台賬,逐個整改銷号。僅安全檢查和消防維保,一年就支出100多萬。
170多家企業中,有125家初創型企業,他們分散在高新區從西北到東南一條對角線上,由40多個服務專員進行着“到邊到角”的服務。去年光電産業園産值400億,高新技術企業成倍增加,一年新培育了15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又有24家初創企業申報高企。
多部門“集團作戰”打造區域整體競争優勢
今年以來,高新區把重大項目作為“強引擎”和“硬支撐”,總投資1835億元的224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連續5次為全省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提供濰坊現場。
這些重大項目從洽談開始,服務專班的雛形就已搭建完成,經發、環保、國土、規劃等職能部門提前介入。“開始談的時候我們就叫着相關部門一起談。”董玉倫說,企業意向明确了,服務專班正式組建。
8月24日上午,山東簡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會議室裡來了幾個老朋友——濰坊高新區經發局局長孫文峰、副局長劉文增等5人。大家圍坐在方桌兩邊,聊項目進度、問困難、話發展。時間很快到了飯點,“還是老安排!”大家心領意會,沒一會幾個盒飯就端了上來。一人一盒,10分鐘搞定一頓飯,吃完繼續聊。
在高新區,很多入駐企業都是吃着盒飯談出來的,很多項目也是吃着盒飯建起來的。如今,這種“盒飯精神”正在高新區延續。它被看做是高效實幹,是一種分秒必争快速推進、務實幹事的工作方式。
在采訪多個部門的過程中,記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高新區的協同配合。不單打獨鬥,組團作戰是他們服務企業的特點。在采訪中一個個協同配合的例子被提及。
區科技局等16個單位密切協同,形成合力,主動上門送政策、送服務,包聯指導企業申報高企;招商部門牽頭的招商項目,落地開工遇到問題時,一個電話相關部門馬上到現場讨論解決;光電園在對接聚能電池落戶時,區投資合作局、環保分局等到現場詳細了解工藝流程和車間狀況,論證項目是否能落地;諾一邁爾項目碰上了采暖計費标準問題,區投資合作局對接公用事業部門和熱力公司幫忙解決;區投資合作局将專班服務當做終身服務,項目落地過程中有相關職能部門包靠,但是企業找到也給解決……
“高新區包容性更強,就像深圳,五湖四海的包容。”在董玉倫看來,這與高新區的文化有很大關系,同時,也跟體制機制改革不無關系。“每個幹部職工都有很強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想發展好。”董玉倫說,因為差異化考核這根“指揮棒”,幹部職工你追我趕,活力競相迸發,帶動了全區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2019年底,濰坊高新區進行了體制機制改革,并綜合考慮各單位職能發揮、任務量、貢獻度等因素,制定差異化績效考核辦法,對單位和個人分别進行績效考核。考核分優秀、良好、合格等級,結果與評先樹優、崗位變動、職級調整、績效工資等直接挂鈎。薪酬制度改革打破了“幹多幹少一樣,幹好幹壞一樣”,極大調動了單位和個人積極性。(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學瑩 張蓓 通訊員 李碩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