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05:23:26
引言: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遊子吟》為以“母親”為詩詞創作主題的經典佳作,曆來被人們吟誦至今。該詩寥寥數語,通俗易懂,十分感人,其文學性與藝術性兼備為後人所推崇。

廢話不多說,波波老師用學科思維導圖的方式,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鑒賞《遊子吟》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星趣樹國學課堂)1

《遊子吟》

詩意解釋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着針線, 為将遠行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她忙着縫得嚴嚴實實, 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太遲太久不能回來。做兒子的像小草大小的那點孝心,有怎麼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晖一般溫暖偉大的慈母恩情呢?

語文導圖解析記憶

工具:白色A4紙一張、彩筆一套、與《遊子吟》相關名字的簡筆畫收集參考(有一定基礎的也可自己創作)

步驟一:繪制中心圖,給中心圖均衡添加六個一級分支。如下: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星趣樹國學課堂)2

畫中心圖和一級分支

步驟二: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在一級分支後邊畫出六個二級分支,在二級分支上依次添加簡筆畫,相應寫上詩句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星趣樹國學課堂)3

二級分支添加簡圖和文字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星趣樹國學課堂)4

二級分支添加簡圖和文字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星趣樹國學課堂)5

基本完成

步驟四:為完成的《遊子吟》思維導圖上色,每一個分支用一個主題色調。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星趣樹國學課堂)6

完成作品

等你完成這幅作品之後,我從此以後你會對這首詩有十分深刻的印象,背誦不是問題,理解也不是問題了。是不是很有用呢。值得收藏學習哦!

詩人簡介:

古詩三首思維導圖望天門山(星趣樹國學課堂)7

孟東野畫像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阌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谥為貞曜先生。

孟郊一生坎坷,生活艱難,多次奉母命,上京應考,屢考不中。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随即東歸,告慰母親。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貞元十五年,在蘇州與友人李翺相遇,嗣後又曆遊越中山水。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為溧陽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

孟郊五十歲時,考中了進士,任溧陽縣尉,縣裡有投金濑、平陵城,草木叢生,下邊有水潭。孟郊有空就去坐在水潭邊,徘徊做詩,公務多耽誤了。縣令報告了刺史,任命了一位代理縣尉替代他,把他的俸祿分出了一半。鄭餘慶任東都留守,任命他為水陸轉運判官。鄭餘慶鎮守興元,又任命他為參謀。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鄭馀慶任盂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陽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這時候才富裕一點,可以免于凍餓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喪子之痛。 ·

元和九年(814年),鄭馀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聞命自洛陽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阌鄉縣,終年六十四歲。

賞析:《遊子吟》寫在溧陽。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将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态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态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蘇轼《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赢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萦我襦”(史骐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背景賞析

《遊子吟》寫在溧陽。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将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态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态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蘇轼《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赢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萦我襦”(史骐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後人的深刻印象。

2017-08-28 昆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