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0:10:58

别生氣!在怼我之前,請先做道選擇題:

法場刑台之上,你跪在木墩旁,擡頭面向高舉着屠刀的親生父親;

以下哪一個選項,是最符合儒家“三綱”理念的做法? 單選

0人 0%

引頸就戮

0人 0%

跪地辯駁

0人 0%

撒腿就跑!

大聲說話,大口吃肉;大家好,我是吳吞: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國産古裝劇《宰相劉羅鍋》。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1

乍看之下,李保田先生試驗的劉墉,和這副畫上的人物,真像!

劉羅鍋,本名劉墉,字崇如,号石庵,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

劉羅鍋不可能真是羅鍋,否則即便他出身名門顯宦之家,也不可能當上朝廷大官。

古人也是看臉的。不信?想想“醜死”的鐘馗。

叫他劉羅鍋,是因為傳說他個子很高,又常年躬身讀書寫字的緣故,導緻後背看上去有點駝;一些無聊的人拿這個嘲笑他,就給他取了個外号“劉羅鍋”。文法上,有貶詞正用以示親昵的說法。這個外号叫起來比較親切,劉墉是個幹實事兒的人,對老百姓們是真好,于是民間都愛稱他為“劉羅鍋”。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2

劉墉 書法作品

你可能不熟悉的是,除了“劉羅鍋”之外,劉墉還有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外号,叫做禦兒幹殿下。這個名号的背後,則是一樁慘絕人寰的家庭倫理悲劇:

劉墉的父親,是大清雍正、乾隆年間的兩朝元老,名相劉統勳。傳說他為人剛正不阿,對朝廷更是忠心不二。

劉統勳晚年自覺力不從心,反複斟酌之後,決定上奏乾隆皇帝,請求告老還鄉。

乾隆皇帝咱們是知道的,好大喜功,又小心眼,說好聽點是好诙諧。對劉統勳這麼個老臣,又是撫恤,又是挽留的,同意之後還有意無意的問了句:“愛卿,你的忠心我是知道的,倘若日後,你的兒子們對朝廷不忠,該怎麼辦?”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3

又是朕的段子

劉統勳聽了乾隆的話,認定皇帝懷疑他有二心。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也為了自己的千古名聲,于是就把他的三個兒子召集到法場,讓他們跪在行刑台的木墩旁。

劉統勳先問大兒子:“兒啊,君要臣死,臣怎麼辦?”

和他一樣耿直的大兒子立刻堅定的回答道:“臣不得不死!”

“好,是我的兒子!”說罷,劉統勳舉起屠刀,砍死了大兒子,

又轉頭問向二兒子:“兒啊,父要子亡,子該怎麼辦?”

劉墉和二哥都吓呆了,他們先看了看倒在身旁,鮮血直冒的大哥,又看向瘋魔了似的父親,老二“我、我、我……”的說不出話來。

“兒啊,是為父對不起你!”說罷,再次舉起手中的鋼刀,砍死自己的二兒子。最後對着劉墉問道:“兒啊,父要子死,子該怎麼辦?”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4

劉墉之父,名臣劉統勳

劉墉在這兒抖了個機靈:“父要子死,兒子~兒子也要想一想~”話音未落,撒腿就跑,邊跑邊喊:“救命啊!救命啊!有人要殺我呀!”

慌不擇路的劉墉,闖入了從城外拜佛回鸾,太後的銮駕隊伍。被護衛太後的侍衛拿下。劉墉畢竟出身世家,被太後身邊的總管認了出來。于是太後親自詢問劉墉,何事如此慌張?

劉墉沒有賣弄,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知道的說了出來:“回禀太後老佛爺,我父年邁,原定今日早朝,要向陛下請辭告老。不知怎麼的,回府之後便把我們兄弟三人叫到法場,詢問君臣父子綱常。我們兄弟如實作答,自問沒錯,卻不知我父為何要殺我們,現在我那兩個哥哥,已然死在了刀下……”說到這兒,劉墉止不住地痛哭起來。

事關皇家,太後不知其中關鍵,不好說什麼;于是回宮,叫來皇帝和劉統勳詢問此事。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5

甄嬛太後

乾隆皇帝知道後,想到因為自己一句戲言,就害了忠臣家裡兩條人命,有些愧疚,坐在太後身旁低頭不語。太後明白前因後果,痛惜地抱住劉墉:“我的兒,可苦了你們了……”

劉墉不虧機靈之名,立刻順杆子跪倒在太後面前,口稱:“兒臣叩見幹娘!”

太後一愣,劉墉立刻呼應回道:“老佛爺,您金口玉言,剛才您說‘我的兒’,小的以為您是在認我作義子幹兒。”

太後身旁的總管應了一句:“老佛爺,您剛才是這麼說的。”

太後看了看犯了錯的皇帝,為皇家服務了一輩子的老臣劉統勳,又想到他為表忠心死去的兩個兒子,和眼前這個聰慧的劉墉,于是便應承了下來,親封劉墉為“禦兒幹殿下”,并道:“咱們大清國,沒有斬我兒的刀!”

說罷又看了乾隆皇帝和劉統勳一眼,意思是以後劉墉就是皇帝的幹兄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殺的。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6

又是覺得乾隆皇帝,真沒六兒

當然,這個故事隻是民間傳說。咱們回到開頭的那個疑問,你認為劉墉和兩個哥哥,誰的做法最符合儒家“三綱”?

我說是劉羅鍋。

先别急着争辯,咱們先确定一下,你相信的是“三綱”那個版本的。

宋代大儒朱熹指出:“三綱者,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朱熹認為:三綱之中,“父為子綱”是基礎,而它所要求的社會規範就是孝。這裡的孝,指的是子女要對父母絕對服從,父母有過錯,做子女的也隻能柔聲以谏,不能觸怒父母。

“君為臣綱”是三綱之首,對應的行為規範就是“忠”。所謂“忠”,就是對君主盡心竭力,全心全意,毫無隐瞞。在朱熹看來,如果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天下就會太平安定。

他還認為“夫為妻綱”是構成的家庭人倫關系的基礎,而對應的行為規範是“節”,朱熹認同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正是對這種行為規範的體現。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7

朱熹:敢不聽?莫非嫌老夫的巴掌不硬!

劉羅鍋的兩個哥哥,正是被朱熹代表的宋明理學,給害了!

最早提出“三綱”概念的是西漢大儒董仲舒,讀過他的原書《春秋繁露》你就會知道,董仲舒是從陰陽學的角度,來闡述三綱的關系;君臣、父子、夫妻,互為陰陽,誰也離不開誰。“三綱”的确切含義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愛婦敬。是一種對等的,互為條件的道德義務。

這樣的“三綱”,相信你也能夠接受!

儒家自古便有:君為臣綱,君不義,臣投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肖,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劉統勳這個當爹的,因為受不了他人的擠兌,要将自己殺絕後,是為不孝之人;父親殺子,是為不慈。面對不孝不慈的父親,劉墉的做法“撒腿就跑”,才是最符合“三綱”理念的做法。

北京大學的何懷宏教授寫過一本《新綱常》,把儒家的綱常思想,放在今天的現代語境中重新闡述,比如傳統的君臣關系演化為現代的國家與公民的關系,君仁臣忠就可以理解為國家愛護公民,公民才有忠誠國家的義務。

我很認同這樣的解釋。現在的中國,雖有一些不足,但已經是世界上對待自己人民,最好的國家了。還能有什麼理由不愛國?

最後說一句,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糟粕,但是精華也絕對不少。咱們不能因噎廢食,面對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就該“挑肥揀瘦”,扒出藏在下面的好肉。咱們可不能因為沒營養、又煩人的調料太多,就把整鍋肉都倒了。

相識是緣,溝通為話;我是吳吞,感謝您的降臨!

父為子綱是不是傳統美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8

緣來,你在看那,幫忙點個贊呗~感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