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7:32:35

【小編按】:鸫龜先生,堅持提供有價值的烏鸫和烏龜實操經驗與心得體會,歡迎關注。現在已經到了烏龜冬眠時間,家養寵物龜到底要不要冬眠,如何進行冬眠,以及冬眠期間烏龜養護等問題,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朋友們在留言中也多有涉及。鸫龜先生根據自己養烏龜的心得體會,來談談烏龜冬眠及養護,供朋友們參考。原創作品,純手工打造,歡迎轉發分享,但請勿搬運抄襲,請尊重别人的勞動成果,謝謝理解。本文已與維權騎士簽約。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1

随着天氣漸漸轉涼,飼養烏龜的各位朋友們,又在開始談論冬眠話題。每年烏龜到底要不要冬眠、采取什麼方法冬眠,以及冬眠期間烏龜的養護等問題,都是朋友們比較關心的話題。鸫龜先生根據自己養烏龜的心得體會,從烏龜冬眠前、冬眠中,再到出眠等各個環節,做一個系統梳理,供大家參考。文中提到的烏龜是指需要冬眠的烏龜,非指熱帶龜。文中所述均為個人理解,在有些問題看法上,可能與現今普遍認知有所不同,如有纰漏及錯誤,歡迎大家留言讨論交流。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2

一、烏龜為何要冬眠?

烏龜起源于兩三億年前,是現今地球上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其生命演化曆程中,先後經曆了二疊紀、三疊紀和白垩紀(恐龍)3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但烏龜都是幸存者。由此可見,烏龜是一種生命力相當強悍的物種。而冬眠,就是烏龜進化出的,适應地球冬季嚴寒和食物匮乏的一種生存技能。

我們知道,烏龜是典型變溫動物,其機體活動受環境溫度控制。高溫期,身體器官高速運轉,烏龜最活躍。而到了低溫期,烏龜活動受阻,行動呆滞、反應遲鈍,這種狀況顯然不适合覓食。同時冬季食物也匮乏,沒有充足的食物很難生存。因此,冬眠是烏龜針對冬季惡劣的自然環境,進化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冬季到來之前,尋得一處保溫、保濕又安全的理想之處,不吃不喝,幾乎關閉新陳代謝,減少體能消耗,在睡夢中熬過難挨的嚴冬。

實際上,冬眠并非烏龜專利,北極熊和松鼠等恒溫動物、蚯蚓和瓢蟲等蟲類、青蛙和蛇等兩栖動物,都有冬眠習性。原因同樣也是因為冬季的嚴寒和食物的匮乏。這是不同物種在長期自然演化過程中,針對冬季的嚴寒作出的共同選擇。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3

冬眠非烏龜專利

因此,冬眠對于烏龜而言,就如我們每天吃飯、睡覺一樣,其實是個非常自然的過程,并非我們認為的那麼複雜和困難。隻要溫度足夠低,烏龜就會自動進入冬眠狀态。家養寵物龜冬眠,之所以很多人擔心冬眠會造成死亡,其實并非是冬眠的問題,而是平時喂養不當所緻。

二、家養烏龜到底要不要冬眠?順其自然即可

每年在冬眠前,家養烏龜到底是否需要冬眠,都是令很多朋友十分糾結的問題。不冬眠,擔心有違烏龜天性,也擔心對烏龜身體有不好的影響。而冬眠吧,又擔心操作不當,烏龜在冬眠中死亡。嗯,這個問題,确實挺糾結勞神的。那麼,家養寵物烏龜,到底要不要冬眠呢?

對此問題,各地龜友基本可以分為三派:堅定冬眠派、堅定加溫飼養派和中間糾結派。

1、堅定冬眠派

典型的特點是有條件要冬眠,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給烏龜冬眠。這部分朋友之所以态度如此堅定,是因為深信冬眠對烏龜大有益處。認為冬眠是烏龜自然天性,冬眠新陳代謝緩慢,有助于烏龜長壽;可以促進雌、雄激素生長,有利于烏龜繁殖。也有人認為冬眠有助于烏龜殼色素沉澱,以及可以防治寄生蟲和皮膚病等疾病。

對于這些益處,鸫龜先生确實不懂,因為我就是個業餘玩家。但問題确實值得思考,冬眠真的會有如此大的好處嗎?自然界中的烏龜,有區域性的,也有廣域性的,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比如常見的草龜,長城以南各省區都曾有野外分布,國外則分布于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花龜,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包括台灣島和海南島,國外分布于越南等國。那麼問題來了,分布于海南、兩廣、越南等地的草龜和花龜,通常是不冬眠的,是不是繁殖和壽命等方面,就因此而受到不良影響?很顯然不是這樣,草龜和花龜,在那些地區,可能繁盛的比其他地區都好。所以,不管自身條件是否适合,冬眠的出發點隻考慮所謂的冬眠益處,實際是沒必要的。

2、堅定加溫飼養派

和冬眠派不同,加溫飼養派是不論什麼條件下,都不推薦冬眠。他們主要擔心冬眠造成烏龜死亡,更多的是不敢冬眠。其實這更大可不必,冬眠是烏龜自然進化出的生存技能。有時候,是我們把烏龜想的過于脆弱了。實際上,烏龜能夠扛過地球上3次生物大滅絕,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烏龜的适應能力,遠超我們的想象。隻要烏龜健康、環境适合,冬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

3、搖擺不定派

這部分朋友可能是最為糾結的一群人。無論是冬眠派還是加溫派,大家都立場堅定。然而有部分朋友,可能是因為對烏龜冬眠缺乏必要的了解,既擔心不冬眠影響烏龜健康,又擔心冬眠烏龜死了。每年都在糾結中,可能冬眠也做不好,加溫也出現問題,兩頭都耽誤了。

鸫龜先生認為,作為地球上高智商的人類,有些時候是我們自己把簡單的問題想複雜了。其實很簡單,包括烏龜在内的動物冬眠,就是在長期生命演化過程中,為應對冬季氣候嚴寒和食物匮乏而進化出的特殊生存技能。不冬眠,要麼被凍死,要麼被餓死。換句話說,冬眠其實是環境逼出來的,嚴冬來了,我惹不起你,我躲起來還不行嗎?就這麼簡單。

家養環境下,自然不存在食物匮乏這一說。那麼烏龜是否應該冬眠,主要看溫度。如果溫度足夠低(低于15℃,特别是低于10℃),那麼就讓烏龜冬眠。如果溫度足夠高,如兩廣、海南或是北方供暖地區,溫度能達到20℃以上,那就正常飼養即可。

也就是說,家養烏龜是否需要冬眠,其實沒必要糾結,順其自然即可。溫度适合冬眠,就選擇冬眠;溫度适合飼養,就選擇正常飼養。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4

家養烏龜是否冬眠取決于溫度,順其自然即可

鸫龜先生不建議強行改變環境,以達到烏龜冬眠或不冬眠的目的,這樣更容易出問題。比如長三角地區,冬季溫度在幾度範圍,是非常适合烏龜冬眠的。這時你非要強行加溫飼養,反而要時刻擔心溫差、水質、飼養、生病等各方面問題,處理不當極容易生病,還不如索性冬眠更省心。而如果冬季溫度能保持20℃以上,沒有冬眠條件,也沒有必要刻意讓烏龜冬眠。處理不好,烏龜可能會處于時睡時醒狀态,對烏龜健康更為不利。

簡而言之,家養烏龜是否需要冬眠,非常簡單,适合冬眠則冬眠,适合正常飼養則正常飼養,沒有必要強行改變,操作不當,有時候會得不償失。

三、冬眠前的烏龜如何養護?

很多時候,冬眠中烏龜出現死亡,并非是冬眠本身帶來的問題,多數是和冬眠前飼養不當、冬眠過程中養護不當有直接關系。冬眠前的這一段時間,屬于氣溫總體下降但又多變的時期,烏龜極容易因為溫差大而生病。因此,冬眠前主要應以防病為主,帶病冬眠是大忌。同時,一些廣為流傳的說法,如貼秋膘和清腸,如處理不當,也可能造成冬眠損耗。

1、冬眠前主要工作是防病

很多人擔心烏龜自身營養物質不夠,熬不過漫長的冬季,因此非常推崇在冬眠前給烏龜貼秋膘,喂食頻率和喂食量比夏季還大,試圖幾天把烏龜催成大胖子。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沒有分清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冬眠的區别,将恒溫動物冬眠經驗,完全照搬到了烏龜身上。

北極熊、松鼠、倉鼠等恒溫動物冬眠,确實需要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因為它們在冬眠中也要維持恒定體溫。沒有厚厚的脂肪層,冬眠中确實會因為營養物質耗盡而死亡。所以,恒溫動物冬眠前,确實需要貼秋膘,這樣安全系數更高。然而,烏龜是變溫動物,其體溫随外界溫度而變化,冬眠中并不需要維持恒定的體溫,因而也就不需要消耗那麼多營養物質。隻要是健康無病的烏龜,都是可以應付自然冬眠的,這畢竟是兩三億年來的進化适應。因此,冬眠前重要的不是給烏龜貼秋膘,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處理,那就是防病。一旦帶病冬眠,烏龜通常難以醒來,這才是造成冬眠烏龜損耗的主要原因之一。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5

冬眠前溫差大,烏龜容易生病

之所以這麼說,同樣也是因為烏龜是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能夠自主調節體溫不同,變溫動物無法自主調節體溫,隻能被動的去适應。所以烏龜耐得了高溫、受得了嚴寒,但是對于忽冷忽熱的溫度,通常難以忍受。在溫差大下,極容易生病。而冬眠前的這一段時間,恰恰是氣溫不穩定,忽高忽低的時候,稍有不慎,即可能出現病變。很多朋友養的烏龜,之所以常在春秋出現問題,就是因為如此。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6

烏龜帶病冬眠容易死亡

因此,在冬眠前的這段時間,烏龜飼養應以防止忽冷忽熱溫差大帶來的疾病為主,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态,才能安全進入冬眠。例如可以加大水體使水溫更為穩定、及時撤掉曬台以及給龜缸加個蓋子等方法,都可以有效防止溫差過大。詳細内容,可參閱鸫龜先生之前所寫的系列文章,對此有具體論述。

2、冬眠前烏龜需要貼秋膘嗎?

烏龜貼秋膘,是一個流傳已久的不科學說法。如上文所述,其錯誤之處在于混淆了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冬眠的區别。實際上,冬眠前烏龜不僅不需要貼秋膘,還應該随着溫度的降低而減少喂食或不喂。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7

秋季宜少喂,不要盲目貼秋膘

變溫動物不同于恒溫動物,其消化能力和溫度高低直接相關。溫度高,新陳代謝快,消化能力好,應該多喂;溫度低,新陳代謝變慢,消化能力弱,應該少喂。也就是夏季才是應該多喂的時候,而秋季氣溫總體是降低的,且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忽冷忽熱不穩定,此時應該随着溫度變化,逐漸減少喂食直至不喂。一方面是氣溫低,消化能力降低,一方面是大量喂食貼秋膘。這兩者疊加在一起,輕則消化不良,重則慢性腸炎。我們都知道,慢性病,一般開始時并不容易覺察,如果帶着腸炎冬眠,春天很可能無法醒來。

3、冬眠前烏龜需要清腸嗎?

所謂清腸,就是在烏龜冬眠前,排空腸道内的食物,使其空着腸道冬眠。清腸的原因,不少人認為是冬眠時烏龜新陳代謝幾乎停止,各項身體器官,包括消化道停止工作。此時如果腸道内留有食物,容易給腸道帶來負擔,甚至産生病變。也有人認為,之所以選擇清腸是因為烏龜冬眠時,對食物沒有消化能力,殘留的食物會在腸道内發酵,産生脹氣,嚴重的會造成腸道破裂,導緻烏龜死亡。

客觀上來說,在自然界中的野生烏龜,确實沒有清腸之說。但是野生烏龜生活在江河湖泊等自然水體中,為了覓食,每天活動範圍和活動量都很大,對食物的消化能力也比養尊處優的家養烏龜快得多。同時,野生烏龜的生物鐘也明顯優于家養烏龜。因此野生烏龜雖然沒有刻意清腸,但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烏龜就不再吃食,有足夠的時間排空腸道,這其實是一種自然清腸行為。

家養環境下的烏龜,不需要長距離、大範圍覓食,運動量有限,消化能力不如野生烏龜。同時在貼秋膘大行其道的今天,普遍存在超量投喂問題,因此還是有必要在冬眠前清腸的。但建議選擇自然清腸,而不是人為刻意清腸。一般平均溫度穩定在20℃以下,就要停止喂食,讓烏龜腸道内的食物消化完畢,然後自然排空腸道,這就是自然清腸,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兩周至一個月的時間。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8

自然清腸時間宜在兩周以上

有很多朋友比較心急或為了盡可能多喂幾天,并沒有留足清腸時間。為了快速清腸,采用溫水浸泡烏龜的方法。從原理上說,這沒有大問題。因為溫度高,烏龜消化能力好,自然就能很快排洩清腸。然而,這種刻意泡溫水,很容易帶來溫差過大問題。而且一會溫水、一會正常溫度的水,這種忽冷忽熱,也容易造成烏龜消化系統紊亂。這都有可能帶來烏龜生病,這種人為泡溫水清腸,很多時候得不償失,建議盡量避免。其實我們想想便知,自然界中的烏龜,難不成在冬眠前還會刻意尋找溫泉,去泡一會溫水澡以便完成清腸?因此,冬眠前對烏龜清腸是必要的,但不要人為刻意清腸,留足時間讓烏龜自然清腸才是最好的

四、怎樣判斷烏龜是否适合冬眠?

烏龜冬眠是個自然過程,隻要溫度到了,會自然而然進入冬眠,并非多麼困難的事情。家養烏龜,如果冬眠前飼養得法,健康無病,都是可以正常冬眠的,哪怕是當年的龜苗也是一樣。那麼如何判斷一隻烏龜是否健康呢?網絡上關于這方面的信息相當多,大家可以自行選擇參考。鸫龜先生判斷烏龜是否健康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一看、二掂、三感覺。

1、看

烏龜是否健康,是可以通過觀察整體狀态來判斷的。健康烏龜一般充滿活力,進食、遊泳、曬背、互動等各個環節都比較活躍,反應機敏,活靈活現、充滿靈性。而不健康的烏龜則通常行動遲緩,厭食甚至拒食,不願運動,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有呆頭呆腦之感。嚴重者,常常四肢縮回烏龜殼,趴着一動不動。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9

眼睛和肛門能夠反映烏龜健康狀況

觀察烏龜時,眼睛和肛門這兩個地方應重點查看,這兩處是能夠反映烏龜内裡健康狀況的。眼睛清澈水靈、無分泌物,對外界充滿好奇,這是健康的烏龜。而目光呆滞、不喜歡觀察,對外界刺激也無反應,有眼屎等分泌物,甚至總閉着眼睛,這是屬于病态的烏龜,不建議冬眠。肛門通常反映消化狀況好壞。健康的烏龜,肛門幹淨;如肛門不幹淨,甚至粘上糞便等污物,要麼是腸胃不好,要麼就是腸炎,也是不建議冬眠的。

2、掂

把烏龜抓于手中,掂量掂量,也能反映烏龜健康狀況。雖然大龜和小龜重量不同,但健康的烏龜,拿在手上能感覺到沉甸甸的,有很瓷實那種壓手感覺。而病龜或體質弱的龜,拿在手上通常是輕飄飄的。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10

健康的烏龜有很瓷實的壓手感

3、感覺

主要是感受烏龜力量大小。健康的烏龜,肌肉富有彈性,四肢強勁有力。拿在手上,劇烈掙紮,總想逃跑,甚至有拿不住的感覺。而體弱或病态的烏龜,通常四肢無力,抓在手中幾乎不動(新入龜除外)。另外,觀察烏龜翻身速度和難易程度,也很能反映烏龜健康情況。将烏龜腹部朝上,翻身越快越敏捷,說明越健康。很久無法翻身,說明體質弱或是病龜。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11

健康的烏龜四肢有力

通過上面的簡單方法,可以大緻判斷出所養的烏龜是否健康。身體健康的烏龜,不分大小,隻要冬眠方法得當,都是可以正常冬眠的。病龜或體弱的烏龜,健康狀況不佳,确實不建議冬眠,死亡的風險還是極大的。

五、烏龜冬眠期養護

挑選出健康無病的烏龜,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進入冬眠期。冬眠期雖然不需要像加溫飼養那樣時刻擔心溫差、水質、喂食和生病等問題,但冬眠期間如養護不當,也是容易出現問題的,進而造成冬眠失敗。

1、烏龜冬眠時間

烏龜是典型變溫動物,其活性受制于溫度高低,簡述如下:

一般認為25-35℃(也有說28-32℃)是一年中最活躍期,新陳代謝最旺盛,消化能力最強,對應的季節是夏季。

20-25℃(也有說18-28℃)是烏龜次活躍期,新陳代謝較旺盛,消化能力較好,對應的是由春到夏或由夏到秋的過渡時間。

15-20℃(也有說12-18℃)是烏龜停食清腸時期(冬眠前)或冬眠後的出眠期,對應的是深秋或早中春。無論是即将進入冬眠,還是冬眠後的出眠,這個溫度下,都不建議喂食,極容易消化不良或腸炎。

烏龜正式進入冬眠的溫度是15℃(也有說是12℃)以下。其中10-15℃,屬于半睡半醒的淺冬眠狀态;5-10℃屬于深度冬眠期,效果最好;而0-5℃,溫度已經偏低,有受凍的可能,特别是如長時間低于0℃,則容易凍死。

由于全國各地同一時間的溫度并不相同,因此烏龜冬眠并沒有統一的時間表,可以對照溫度選擇冬眠時間,一般是秋季至初冬。由于北冷南熱,越往北冬眠開始時間越早,越往南越遲。鸫龜先生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大概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陸續進入冬眠。

2、烏龜冬眠方法

由于烏龜冬眠習性,是在兩三億年以來的自然演化中形成的,師法自然,關于烏龜冬眠方法,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找到答案。

自然界中,烏龜一般是選擇沉入水中的淤泥或泥沙、在岸邊潮濕土壤中掘洞、藏身于灌木草叢底部、石頭縫隙或枯枝落葉層中冬眠。仔細分析烏龜自然界中選擇的這些冬眠環境,都能達到保持溫度和濕度穩定、避免天敵危害(安全)的要求。即溫度、濕度穩定,安全無幹擾,是大自然教給我們的烏龜冬眠環境三要素。

家養烏龜的冬眠,其環境同樣也要達到溫度和濕度穩定、安全這三個基本要求,這三者中,任何一個要素出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冬眠失敗,具體來說:

① 冬眠溫度宜穩定在5-10℃。由上文分析可見,超過10℃烏龜睡不踏實,低于5℃可能受凍。因此,烏龜冬眠中的溫度,以維持在5-10℃範圍内最好。

② 保持持久的濕度。烏龜冬眠時雖然大部分器官都幾乎關閉,但新陳代謝并沒有消失,還需要少量水分維持機體運轉。冬眠中一旦失水過度,可能會導緻烏龜幹死。冬眠中的濕度以潮濕不幹為限度,一旦發現過幹,就要及時補水。

③ 冬眠環境應安全。一是要保證沒有外界幹擾,如老鼠、狗貓撕咬等,二是要盡可能選擇黑暗的環境,烏龜才有安全感。自然界中,烏龜之所以藏在泥土中、草叢中、洞中等各種隐蔽環境,就是這樣它覺得安全。

目前家養烏龜的冬眠方法,也多數都是參照或模仿自然界中烏龜的冬眠而來。總的來看,根據冬眠所借助的介質不同,有淺水冬眠和借助介質冬眠兩大類。

淺水冬眠,是一種純水環境,沒有借助其他介質。其優點是簡單、容易觀察冬眠狀況,同時濕度能保證。但淺水冬眠對溫度無緩沖能力,容易忽冷忽熱,同時淺水無藏身之處,烏龜沒有安全感。也就是溫度、濕度和安全,這三要素中,淺水冬眠隻解決了濕度問題,其他兩個因素需要針對性解決,如需要放置于溫度不變、陰暗的地方,以彌補其溫度和安全缺點。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12

淺水冬眠簡單

借助介質冬眠的方法中,根據介質性質不同,大緻分為兩類。一類是借助礦物質細小顆粒物,讓烏龜躲入其中冬眠,常見的泥水、泥土、沙子、珍珠岩、蛭石等都可視為這一類。另一類是借助植物殘體,常見的如稻草、椰土、落葉、苔藓等,将烏龜覆蓋住冬眠。與純淺水冬眠相比,借助于介質冬眠,更接近于自然界中烏龜的冬眠方式,特别是其中的泥水或泥土冬眠方法,效果優于純淺水,更符合烏龜天性。但每種方法也都有其優缺點,如植物殘體可以保溫、保濕,但容易腐爛發黴,可能引發烏龜真菌感染。而沙子等方法,雖不容易發黴,但存在保濕性不好問題,容易造成烏龜缺水而死亡。各類冬眠方法的優缺點,簡單歸納為下表所示。

烏龜冬眠怎麼養才能變得更快(不知道烏龜如何冬眠)13

常見冬眠方法及優缺點

鸫龜先生所養的烏龜,無論是那隻十餘年的草龜,還是當年的硬币苗,冬眠都是采用濕毛巾法。這種方法,也是非常簡單方便的,準備一個盆子和毛巾(或其他布)即可。冬眠時,用濕毛巾将烏龜蓋上,放置于溫度穩定的陰暗處。用濕毛巾覆蓋烏龜,有一定保溫效果,同時如同自然界中鑽入黑暗的泥土一樣,也有安全感。但此法缺點也非常明顯,毛巾保濕性不好,需要時常檢查是否缺水。一旦長期缺水,得不到及時補水,烏龜有可能幹死。

各類冬眠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根據所采用的方法,揚長避短,注意克服其缺點,就是個不錯的方法。不論最終選擇何種方法,都需要考慮溫度、濕度穩定,遠離天敵安全無幹擾,隻要能滿足這三點要求,就是好方法。

3、冬眠期間養護建議

烏龜進入冬眠以後,雖然不再需要操心水質、喂食等問題,但也不是萬事大吉。在冬眠過程中,也是要注意适度養護的,否則也非常容易出問題。養護的要點就是圍繞溫度、适度和安全這三要素,确保整個冬眠過程中,烏龜始終處于溫度穩定、潮濕不幹燥、安全的環境中。

①盡可能免打擾

自然界中,烏龜藏身淤泥、泥土或草叢等處冬眠,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免打擾,能夠安心睡覺。冬眠過程中,除了必要的檢查,要盡量少打擾烏龜,以免在冬眠中驚醒,經常驚醒容易造成烏龜死亡。有些朋友總擔心烏龜是否死了,每天都去查看,這扯扯、那戳戳。說實話,很多烏龜冬眠死了,就和這樣的折騰有關。冬眠中的烏龜,确實需要檢查冬眠狀況,但檢查時也要盡量不打擾烏龜,能動眼睛的絕不動手。頻繁被打擾,是造成冬眠烏龜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健康無病的烏龜,隻要冬眠環境适宜(溫度、濕度、安全),想死真沒那麼容易。

②關注溫度是否忽高忽低

由于在5-10℃烏龜冬眠效果最好,因此在冬眠過程中,要注意檢查溫度是否存在忽冷忽熱問題,以防烏龜睡睡醒醒,這樣非常消耗體力。特别是在氣溫突變時,及時做好應對措施。

③确保濕度

除了淺水冬眠和泥水冬眠,無需擔心缺水,其他冬眠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缺水的可能。要經常查看下,是否缺水了,及時補水,以防烏龜冬眠中幹死。去年春節期間,鸫龜先生兩周時間沒有檢查,結果毛巾長期幹燥,三隻硬币苗烏龜因此幹死,可謂教訓深刻。

六、烏龜出眠與養護

當春季平均氣溫穩定在15℃以上,烏龜就會結束冬眠,陸續開始出眠。春季和秋季一樣,都是一年中氣溫多變的季節,人在這兩季通常容易生病,烏龜同樣也是如此。

春季剛出眠這段時間,是烏龜的危險期,稍有不慎即可能生病,甚至出眠死。其原因,一是經過幾個月冬眠,烏龜營養消耗,體質普遍較差,屬于免疫力低下時期。二是春季氣溫多變,溫差大,且病毒緻病菌繁盛。這兩者疊加,烏龜很容易在出眠後生病,每年因此而死掉的烏龜不在少數。

春季出眠這段時間,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是,盡量不要打擾烏龜冬眠,讓其自然出眠,而不是感覺溫度已經很高了,直接把烏龜弄醒。二是,注意防控大溫差,烏龜的百病之源就是溫差大。建議用大水體養,溫度容易穩定;同時春季也不宜設置曬台,以防頻繁出入水帶來溫差;在氣溫突變時,也可以給烏龜缸加蓋。三是,在冷空氣結束活動之前,盡量不要喂食。烏龜的消化能力取決于溫度,溫度波動大,容易引起消化紊亂,此時喂食輕則消化不良,重則腸炎。出眠後,隻有氣溫穩定在20℃以上,才能開始喂食。鸫龜先生所在的長三角地區,一般是五月中旬以後,氣溫才能最終穩定。其他地區,請參照氣溫,考慮何時喂食。春季喂食,宜晚不宜早,晚喂幾天餓不死,早喂幾天可能就緻病。

七、結語

冬眠是烏龜為适應冬季嚴寒和食物匮乏而進化出的生存技能,隻要是健康的烏龜,都是可以正常冬眠的。家養烏龜是否需要冬眠,主要看溫度,順其自然最好。能冬眠就選擇冬眠,不必加溫飼養,不能冬眠沒必要創造條件冬眠。

在冬眠前,由于氣溫多變,溫差大,要以防病為主要任務,而不是盲目貼秋膘。自然界烏龜在氣溫低時會停食,有自然清腸過程。家養烏龜的清腸也要選擇自然方式,不要用溫水浸泡的方法清腸,可能适得其反。

通過觀察烏龜整體活性、掂量烏龜重量以及感覺四肢力量,可以大緻判斷烏龜是否健康。對于健康無病的烏龜,可以正常冬眠。病龜或弱龜,建議加溫飼養。

自然界中,烏龜主要是藏身于水底淤泥、岸邊潮濕泥土、灌木草叢或枯枝落葉中冬眠,這些環境有三要素:溫度和濕度穩定,安全無幹擾。這三要素也是家養烏龜冬眠應該着重考慮的問題。冬眠方法有多種,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需要滿足溫度、濕度和安全這三要素。任何一個要素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緻冬眠失敗。

冬眠中,在盡可能不打擾烏龜的前提下,經常查看溫度是否存在忽冷忽熱、濕度是否穩定、環境是否安全,針對突發情況及時應對。

春季出眠是烏龜的一段危險期,極容易生病。特别要注意防止大溫差的産生,喂食宜少喂或不喂。

本文内容,根據鸫龜先生所養烏龜總結,暫時想到的就這麼多,如有遺漏或錯誤,歡迎各位朋友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