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寶齋350周年精品展?【文化評析】近日,推動新時代書畫藝術繁榮發展暨榮寶齋35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推動新時代書畫藝術繁榮發展,要堅守文化使命,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熱情讴歌時代,生動展現新時代10年非凡成就;要激活發展動能,積極助力文化強國建設;要搭建中外文化之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要加強人才培養,精心打造新時代文藝專業力量,以守正創新的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榮寶齋350周年精品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化評析】
近日,推動新時代書畫藝術繁榮發展暨榮寶齋35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推動新時代書畫藝術繁榮發展,要堅守文化使命,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熱情讴歌時代,生動展現新時代10年非凡成就;要激活發展動能,積極助力文化強國建設;要搭建中外文化之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要加強人才培養,精心打造新時代文藝專業力量,以守正創新的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榮堂畫藝賢人慧筆,寶店書風禮士清懷”,從1672年成立的“松竹齋”到1894年更名并沿用至今的“榮寶齋”,350年來,榮寶齋作為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在推進書畫藝術交流、修複和保藏書畫珍品、組織書畫展覽、實施美育活動以及書畫圖書出版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團結和聯系書畫藝術家的重要平台。黨的十八大以來,榮寶齋深入貫徹關于推動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論述,緻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創新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漢字書寫為載體的中國傳統書法藝術,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文化審美觀念。在書法藝術創作中,筆墨線條展現出的節奏韻律、點畫結構布置關系以及章法布局疏密安排,都體現出音樂美、建築美以及繪畫美的藝術趣味。《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中國書法藝術就是在黑白、動靜、虛實、快慢等諸多對立的矛盾關系中建構其統一與和諧的藝術美學。漢代揚雄講“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更是将書法看作是人品與人格精神的象征,由此可見中國書法藝術美學中實際上蘊含着中華傳統美學的道德精神。而作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是中國書法與中國繪畫藝術之間的直接紐帶,正因如此,中國書畫藝術實現了兩者之間的審美融通和形式共生,即所謂“書畫同源”。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藝術同屬中華優秀文化典範,且共同植根中華美學思想、蘊含中華道德精神,弘揚中國書畫藝術精神也就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思想。
榮寶齋350年的發展曆史,是保護和傳承中國書畫藝術的曆史,是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更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接續和創新發展的曆史。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範的中國書畫藝術,不僅閃耀着中國漢字藝術發展的文明光彩和精神光輝、彰顯着古老的中華曆史和綿延的文明傳統,并且已經在新時代成為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展示中華文明魅力的重要載體。更重要的是,中國書畫藝術創作中所貫穿的“中和之美”“中庸之道”以及“以善為美”等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則是中國人曆來“崇尚和諧”“推崇德治”“尊重自然”以及“愛好和平”的基本道德價值體現,也是促進世界多元文化交流進步和共同繁榮發展的基本思想遵循,更是新時代凝聚民族偉大複興精神力量的基本哲學價值觀念和文化自信。
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一個嶄新高度,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内涵,并指出要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精神力量。當前,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兩個結合”中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政治高度擘畫發展藍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民族優秀文化得到深入傳承和鮮活發展。這也預示着廣大文藝工作者将在新時代的曆史征程上,秉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時代使命和文化擔當,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和良好表率。
(作者:魏 輝,系青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