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重要口糧作物,其産量高低和質量優劣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的最大病害,重者可導緻絕收。稻曲病是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病菌産生的毒素嚴重影響稻米品質,危及食物安全。西南稻區寡照、高濕、晝夜溫差小,特别适宜于稻瘟病和稻曲病發生流行,對水稻品種的抗病性要求更高。四川農業大學團隊近年來緻力于水稻抗病,研發出雅恢2115、宜香優2115、川康優2115等抗病高産品種,為新形勢下水稻産業綠色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發揮重要作用。
數十年如一日,終得突破
從1992年開始,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黃富教授團隊針對西南稻區水稻育種與生産實際和市場需求,以廣泛搜集水稻種質資源為基礎,通過構建高效精準抗病性鑒定技術,重點利用有效抗病基因,創制高抗優質、高配合力恢複系,培育高抗優質雜交稻新組合。黃教授團隊和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創建了離體葉片劃傷接種技術和依據室内抗小種譜測定鑒選抗瘟水稻品種的新技術體系,可高效、精準鑒定主效抗瘟基因的有效性。
通過10餘年系統研究,黃富教授團隊從3000餘份國内外種質資源中發掘出含有Pi2等抗瘟基因,兼具高抗稻瘟病、大粒和低垩白等優良特性的種質資源IRBN92-332。利用發掘的優異種質IRBN92-332與泸恢17雜交和回交,集成運用抗性精準鑒定、南北穿梭選育、早代配合力及米質測定等多種方法,曆時10餘年,攻克了多個有利基因和多個優良性狀聚合的難點,創制出雅恢2115,取得了水稻抗病優質恢複系選育的重大突破。
優化重組,産量再創新高
黃富教授團隊利用自主創制的高抗優質超級稻恢複系“雅恢2115”與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創制的優質香型不育系“宜香1A”配組育成的先鋒雜交種宜香優2115實現了高質、高抗、高産、高适、高效新品種選育的重大突破,分别于2011、2012年通過四川和國家審定,米質達國标優質二級,成為西南稻區首個比對照增産5%以上的國标二級優質雜交稻品種。
2015年宜香優2115被農業部确認為超級稻,成為西南稻區首個國标二級優質超級雜交稻品種。2018年獲評中國“最受喜愛的十大優質稻米品種”,2019年榮獲四川省“稻香杯”優質米特等獎,2020年獲評中國“十大優質籼型超級稻品種”和“2020年度中國農産品百強标志性品牌”等榮譽稱号,被譽為“中國泰米”,400餘次被CCTV7、農民日報、四川日報、農村日報、新華網等各級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宜香優2115米好看、飯好吃,深受城鄉各類消費人群喜愛,終結了“蜀中無好米”時代。
不甘現狀,再創水稻“輝煌”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肖小餘副廳長曾對黃富教授團隊提出:“宜香優2115已成為西南第一大單品,優點突出,你們還能培育出比宜香優2115更好的品種不?”面對領導的要求和殷切希望,黃富教授團隊又經過多年的潛心努力,利用“雅恢2115”廣泛測配,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創制的優質香型不育系“川康606A”配組育成的雜交稻新品種川康優2115,在具備宜香優2115所有優點的基礎上,再次實現了高質、高抗、高産、高适、高效新品種選育的重大突破,川康優2115也将于今年通過國家審定。
近年來,四川農業大學立足于自身生物科技特色和農業科技優勢,立足于西南地區的農業發展需要,在水稻抗病突破和産量提高上建樹不斷,為四川省打好種業翻身仗、确保國家糧食安全以及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川農大會力求突破,努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四川農業大學本科招生”頭條号!
素材來源:四川農業大學官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