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地圖,坐标長江中下遊,“九曲回腸”之地見荊州。483千米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全境,占湖北省長江幹線近一半。2018年4月25日,在荊州港登船,沿江考察兩岸生态環境和經濟發展情況。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荊州正努力做好生态修複、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
“髒碼頭”重生成為新名片
荊州港,江面船隻穿梭,荊江大堤鮮花盛開,遊人如織。這裡,在荊州考察的第一站。2018年4月25日,從宜昌乘車抵達荊州港碼頭,一下車就說:“荊州很美,看起來很漂亮。”
随後,來到觀景平台,眺望長江,不時詢問有關荊州市和荊江情況。聽說過去的棚戶區已打造成荊江風情帶,搬遷百姓都安置好了,高興地說:“老百姓有獲得感就好。”
“書記就是沿着這座棧橋走上碼頭,登上輪船。”回憶起4年前的情景,荊州港工作人員郭亮心情激動。郭亮清楚地記得,下車後,先走到觀景平台,眺望寬闊的江面,随後走上碼頭,登上輪船。他注意到,登船前,回望荊江大堤良久,眼神充滿深情。
“以前長江水是淡黃色的,水質也不是很好,江邊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長江裡面。”郭亮邊說邊指着前方的沙市洋碼頭曆史文化街區。這個有3000年曆史的碼頭,是當地商埠文化的起源。由于早年粗放型開發,洋碼頭逐漸演變成巨大棚戶區。曾經,這裡各類建築混雜、污水橫流,部分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直排長江,成為威脅長江生态的一處頑疾。
2016年,荊州市啟動改造洋碼頭。“考察長江,更堅定了荊州破除沿江生态頑疾的決心,洋碼頭改造快馬加鞭。”負責洋碼頭項目的營運總經理畢海波說,項目投資16.58億元,拆遷棚戶達1658戶、工礦企業達63家。
“建設‘洋碼頭’文創園,包括生态修複工程、景觀工程、遊步道等。”畢海波說,洋碼頭最大亮點在于“整舊如舊”,保留“活力28”、英國棉花打包廠等曆史建築,展現荊州獨特的碼頭、商埠文化。
“針對這裡老建築的修複、保護,我們嚴格按文物專家的指導,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最大限度還原建築特色風貌。”畢海波說,很多設備我們都保留不動,依托工業設備的空間,讓大家感受到那個時期我們工業的繁榮。既是我們老百姓休閑觀光的生态公園,同時也是我們留下城市記憶的博物館。
如今,巍峨的老建築、翠綠的景觀、熙攘的人群、鮮活的商埠文化,見證了洋碼頭的繁華“重生”。沙市洋碼頭文創園已被打造成長江沿岸一張亮麗的文旅名片。
江上“清道夫” 見證長江變化
4年前在荊州考察長江,曾在輪船甲闆上憑欄眺望。詳細詢問:“船上生活用水還是直排嗎?”“非法碼頭取締,有獎懲措施嗎?”“環保堤岸成本多少?”……
“我想告訴,船上的垃圾和污水,我們來運。”采訪中,駕駛“荊長淨6”垃圾清運船停靠荊州港的孫紅豔說。
2007年,孫紅豔和丈夫陳景旭下崗後買了一條小船,當起長江的“垃圾清運工”,為過往船隻轉移生活垃圾和污水。“除了用每個月的清理費養家糊口外,我們的出發點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看到這一江碧水。所以我們每次打撈到很多垃圾的時候,都會有巨大的成就感,這是其他的工作給不到我們的,而這也是我們堅持的動力。”孫紅豔說,隻要天氣允許,他們夫妻就沿江收集船舶垃圾。一直忙到下午把垃圾提上岸,裝上皮卡車,拖到垃圾站。
夫妻倆的工作範圍覆蓋整片荊州港,途中每一艘停泊的船隻,他們都要靠近詢問,有無需要轉運的垃圾。得到船員的應允後,陳景旭會慢慢行駛船隻靠近目标,再将纜繩套在兩船之間。待準備工作就緒,他穿好救生衣,踩着清運船頂爬到另一艘船上,把需要轉運的垃圾遞給等待的妻子。
一幹就是多年,凡是在這一流域航行的,沒有不認識他們的。而他們的事迹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關注。2018年,荊州市航海局專門給他們發放了補貼共80萬元用以表彰二人對于長江環境保護做出的貢獻。
已經将這份工作當做終身事業的二人,做出了一個讓常人都難以想象的決定——把自己的房子賣掉,加上補貼的80萬元,購置一艘大一些的船。就這樣,夫妻二人從此以船為家。
很多時候,他們不僅撿垃圾,對于來往亂扔垃圾的船員,他們還要進行規勸。一開始,很多船員都不理解,反駁道“祖祖輩輩都往長江扔垃圾,你沒權力管我”。
一次,一艘大型貨輪停靠在荊州港區,船員因拒絕繳納垃圾清運費,故意刁難孫紅豔,将海底閥清理出來的淤泥當做生活垃圾要求她清運幹淨。為了避免沖突,夫妻二人一聲不吭,将大袋大袋的淤泥背到了他們的垃圾清運船上。生活垃圾原本裝得好好的,夫妻倆準備去收,但是船員偏要把垃圾倒到船的邊緣。孫紅豔找船員借一個簸箕,船員不借,說沒有,你收了我們錢的,就要跟我們服務。夫妻倆沒辦法,就戴着手套用手捧,一把把捧到袋子裡,再一袋袋提到船上。面對這些不理解,夫妻倆選擇默默忍耐,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行動和堅持,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理解他們,主動地保護長江、保護生态。
現在國家對長江生态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僅提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還實施了長江大保護戰略,這些變化給夫妻倆帶來了很多便利。“環保意識變強了,江上垃圾變少了,工作更好做了。”孫紅豔說,以往經常碰壁,如今很多船舶會主動聯系他們轉運垃圾。
生态和發展并駕齊驅
從荊州碼頭順流而下,萬壽塔公園、臨江仙公園……荊江風情帶上的顆顆明珠,綠意盎然。在荊州考察期間,指出,要設立生态禁區,我們搞的開發建設必須是綠色的、可持續的。
九曲回腸”的下荊江河段,長江自然裁彎取直留下了一個“幾”形故道,名為天鵝洲,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坐落于此。保護區1991年成立,從最初引進的64頭麋鹿,發展到目前的2500餘頭。保護區内洲灘縱橫、林草豐茂,沼澤濕地中成群的麋鹿悠然覓食。
麋鹿是我國特有珍稀瀕危鹿科動物。為了更好地讓麋鹿生活,保護區選取了水位、氣象等8個監測因子形成監測體系,運用了3S、無人機、紅外相機等新技術、新設備開展監測。通過麋鹿生活習性、活動規律、環境需求等方面的監測,為保護、恢複、管理麋鹿栖息地提供了科學依據。保護區還找準疫源疫病防控薄弱環節,建立健全麋鹿疫病預警和防控體系。
30年精心守護讓石首麋鹿保護區鹿丁興旺。保護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石首麋鹿種群已經形成保護區核心區、江南三合垸、小河楊波坦及湖南洞庭湖四個分布區,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保護區内生物多樣性也實現良好保護,現有高等植物321種、脊椎動物320種,其中鳥類就有220種。保護區的下一個目标就是建成中國麋鹿優質種源基地,打造中國麋鹿基因庫。
保護區有了,長江沿線如何轉型升級培育綠色産業?位于江陵縣的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配基地一期工程提供了答案。
一艘貨輪,停靠荊州煤港碼頭,紅色裝船機舞動,僅3小時裝完2688噸煤。從堆場到碼頭3.5公裡,全程廊道封閉傳輸,煤不沾地。碼頭全封閉管理,清洗地面的污水流進10個大水池,通過管道輸送到岸上淨化處理。這一理念也體現在占地4000多畝的煤炭儲備基地。在陸域堆場,四周設25米高防風抑塵網,堆場中間增設3道南北向防風抑塵網,共設置25米高防風抑塵網6281米。
“一期工程投資37.95億元,環保投入占比9%。不讓一滴污水流進長江。”荊州煤炭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建新說,在關于長江經濟帶生态優先、綠色發展講話精神指引下,該公司加快江陵基地綠色發展步伐,基地已成為浩吉鐵路最大煤炭轉運中心。
荊州,作為湖北老工業基地,76家須關改搬轉化工企業累計完成61家,以布局優化帶動産業轉型升級。目前,荊州紀南文旅區在建産業項目投資超500億元。當地還引進投資100億元的華魯恒升現代煤化工等重大項目,江陵鐵水聯運等項目加快建設,荊州江陵綠色能源化工産業園已具雛形。
四年來,沿江岸線整治、生态修複、城鄉生活污水治理等讓岸線風景如畫。荊州以“人水和諧共生”理念作為發展的根本遵循,全力做好生态修複、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放眼荊州大地,一幅“萬裡長江、美在荊江”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津雲新聞記者 郭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