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童年,課間10分鐘是美好的記憶,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怎麼瘋怎麼來。然而今天,大部分中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已變味,沒有自由活動,隻有嚴加看管。很多學校都規定,課間時段,學生除了出去上廁所之外,不得出教室玩耍。究其原因,無非是安全二字。如今的孩子更加金貴,一旦出現意外傷害,家長要找麻煩,學校要擔責任,還不如一禁了之。
把學生們“圈養”起來,雖然解決了眼皮子底下的安全,但着眼長遠,卻是得不償失,會讓孩子們喪失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缺失,正是當下學生安全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
其實現在科學界已經普遍認同:花一定時間參加運動,能讓孩子上課時精神更集中。尤其是新近一項研究還顯示,多運動才能讓孩子更安全,而人認知水平的高低與身體的健康程度更是有關。
中國課間竟然不讓孩子活動
現在在很多學校,孩子們除了上課時被要求雙手下垂、一動不動的正襟危坐外。下課後的課間也不能自由的玩耍。
因為學校老師說了:“課間不是拿來給你們玩的,最多隻是給你們用來上廁所的。除了上廁所,哪兒都不能去!”
上廁所也不許跑,隻許走,走也不許走得快,不許和同學發生任何碰撞。
于是,在上學日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天性好動的孩子們也隻能呆在座位上扭來扭去,或者看着窗外的天空。
也許不少老師和家長們都熟悉了孩子呆坐在教室裡的情形,可是他們卻不知道,缺乏運動(而且不是輕微運動,是中度以上運動),不僅無法保證孩子的安全,還會讓孩子腦子變笨,身體變得更“危險”!
幾年前青島市教育局發布了《青島市2015年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及相關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孩子每天運動超1小時能提高數學成績。
少運動影響學習成績
芬蘭曾經的一項研究表明:運動能幫助孩子在閱讀和數學上表現得更好。特别是對男孩來說。
這項公布在《醫學與運動學報》上的研究發現,一年級的孩子,如果他們“老實坐着”的時間越多,運動的時間越少,那麼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他們在閱讀中學到的東西就會越少。
而且,久坐不跑同樣會對孩子的數學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其實,缺乏運動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恰恰是最缺乏效率的學習。一年級缺少運動的孩子,特别是男孩,二三年級的閱讀和數學都會更差。
在美國,體育老師真的在教數學!
而在運動和遊戲中學習,是低齡兒童培養學習興趣,以及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
中國有句流行語調侃“你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不料這在美國居然成為現實。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學校要求體育老師不僅要教授足球、網球,還要把讀、寫和算術納入其中。
帕特爾斯基是當地大沼澤小學(Everglades Elementary School)的一名體育老師。
在熱身運動中,她讓學生做肘膝觸碰練習時,按4的倍數報數。跑到印有數學符号的圓墊前,學生們要先計算兩隻骰子的點數之和。做俯卧撐時,他們用一隻手臂支撐身體,用另一隻手将标有“個”、“十”和“百”的大号樂高積木堆成柱形,“交換[Alternate]!”帕特爾斯基發出口令,“這個詞你們也要學會!”。
“我的工作不在于教會學生遊戲和放松”, 帕特爾斯基女士說。對于這種打破學校常規的另類教學方式,她解釋說:“首先,我是一名教師。”
由于數學和英語成績越發受到重視,也為了在教學中傳遞更多有關健康和體育鍛煉的信息,越來越多的學校要求體育老師不僅要教授足球、腳下棒球和網球,還要把讀、寫和算術納入其中。
美國45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的英語和數學教學新标準中,都要求各科老師将識字教學及說明文閱讀納入授課過程。許多州都将體育課納入新标準的範圍之内,它們提出指導意見,設計相應課程,以便各地區的老師将識字技能和說明文閱讀納入體育教學之中。
現在,遍及美國各地的體育老師都開始把詞彙表貼在體育館的牆壁上。他們會讓學生在擲球時檢驗牛頓運動定律,還會進行與骨骼結構或食品種類有關的小測驗。
在弗吉尼亞州切薩皮克的迪普克裡克小學(Deep Creek Elementary School),學生們在體育課上做熱身運動時會用不同的語言數數,或在字母墊上單足跳來拼寫詞彙。
西雅圖羅克斯希爾小學(Roxhill Elementary)體育老師雪莉·拉斐特(Chellie LaFayette)用聯邦政府撥款購買的iPad向學生們展示艾迪塔羅德狗拉雪橇比賽的圖片和山脈地圖,她還把山脈的名字寫在攀岩牆上。
在一些地區,新型體育課程成了家庭作業和考試内容之一。去年,哥倫比亞特區在年底标準化考試中增加了50道與健康和體育課有關的試題。
我們以一個移民美國華人家庭舉例,他們家兒子在美國小學上二年級,學期剛開始,他們就需要學習地理。
地理課的内容,是關于美國的州和州府。家長真心為兒子捏了把汗:美國50個州,再加上州府,上百個名字,這得讓孩子背到什麼時候去啊?
結果,他們并沒有死記硬背任何東西,也沒有帶回家任何相關的作業。上課的時候,老師把一群孩子帶到學校巨大的運動場上,而運動場的一角有一幅巨大的美國地圖。
他們一節又一節的地理課,就是在那副巨大的美國地圖上,一邊奔跑,一邊做着遊戲完成的。
有時候,老師說出一個州的名字,孩子們就一窩蜂跑到幾塊地圖上站着,先搶到正确位置的孩子就赢了。
結果,沒過兩個星期,華人孩子不光記住了美國所有的州和州府,還記住了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的位置和首都!
一項名為“運動規劃”的全球性調研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530萬人因運動不足而過早死亡;每年,為了治療因運動不足引發的疾病,中國政府要支付1000億元以上的巨額醫療經費。
禁止運動危害孩子安全
禁止孩子劇烈運動,這樣的過度保護,除了降低孩子的學習效率,消滅孩子的學習動力,真的能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安全麼?
一位中學老師,作為班主任,她處理過許多學生突發事件。
一邊處理,這位老師就一邊發現了一個很鬧心的情況——現在的孩子,太容易受傷了。跑個步,腳扭了;碰一下,肩膀脫臼了;摔一跤,小腿骨折了……
于是班主任就去問體育老師怎麼回事。班主任說:“想當年我們小時候,動不動上樹抓鳥下河摸魚的,也沒見過誰那麼容易就受傷了啊!”
從運動人體專業畢業的體育老師回答說:
現在的孩子,從小缺乏鍛煉,也就失去了學習在運動中如何保護自己的機會,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根本不知道自己運動的安全界限在哪裡,也不知道運動的時候采用那些姿勢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體育老師還說:
我已經盡力把安全動作和注意事項講給孩子們聽了,可以我就算說10次,也比不上他們自己實踐一次啊。問題是,家長會允許自己的孩子從小實踐嗎?
很多華人家長剛到美國的時候,都被學校裡、公園中随處可見的巨大攀登架吓得不輕——這些攀登架的最高處經常足有兩層樓那麼高!也沒有專人看管,孩子想玩就玩。
于是就問美國家長:“你就不怕孩子從攀登架上摔下來嗎?”
結果她淡定地回答:“如果我家孩子從10歲才開始玩這個,那可能真的有危險,但是他們從1歲就開始爬這個了……除了小時候有幾次因為爬太高被困住需要大人幫忙,現在他們都知道爬到多高是自己的極限,還有怎麼跳下來會比較安全。”
孩子的骨密度正在降低
事實上,現在的孩子之所以容易受傷,除了不懂運動技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骨骼密度也已經比不上從前的孩子了。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院的一位骨科教授透露:
在過去的10年中,兒童骨科專家注意到了這樣一種情況——越來越多健康孩子的骨密度正在降低。這其中的原因在于,孩子們越來越不活躍,運動更少,營養缺乏,特别是城裡的孩子,缺乏室外活動,他們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而維生素D,正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物質。
而骨科學的研究成果也告訴我們:适度的劇烈運動和負重運動,充分的室外活動,對提高孩子的骨密度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看,整天在外面瘋跑,把運動當作生命的美國孩子們,如今也面臨骨密度降低的風險,那我們成天呆在室内,總被限制活動的中國孩子,骨骼當然會更加脆弱。
2016年,奧美健康公司發布《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兒童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值的現象十分嚴重,除女生6歲組的數據外,其他分組異常情況占比均超過了28%。而男生和女生骨齡異常率(發育提前和發育滞後)各年齡段都比較高,均超過了30%。
缺乏運動引發抑郁和焦慮
我們一起想象一下文章開頭,一年級孩子的學校生活是怎樣的?妹的,這和坐牢有什麼區别啊。
我們大人現在回憶美好的童年,憶起最多的,難道不就是課間和課後,在操場上奔跑,跳皮筋、打彈子,和夥伴們擁抱打鬧的情形麼?
成天坐在椅子上呆若木雞……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難道真的隻配回憶這些鬼東西嗎?這樣的童年,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又有什麼值得珍惜的?
怪不得有些學校都開始在走廊上裝鐵絲網了——害怕小朋友想不開往樓下跳啊。
我們都知道,治療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除了心理疏導和藥物,就是運動。多少抑郁症患者,都是依靠增加運動,從病痛裡走出來的。
同樣的道理,經常運動的孩子,抑郁和焦慮的概率會大大減少。
一句話,孩子動夠了,高興了,才能健康成長,好好地學習。
為什麼現在連體育課都缺少“劇烈運動”?
運動那麼重要,可祖國一些學校的現狀是什麼?
課間不許動,體育課上也沒法好好運動。
我朋友是中學老師,在他們學校,已經取消了體育課上所有所謂的“劇烈運動”,比如足球,比如排球……總之一切有可能發生争搶的運動都不能有。
長跑短跑項目也隻能走走過場,老師們得到的指示是: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緊了,最重要不是鍛煉,是不要讓孩子受傷……
為什麼不能有劇烈運動呢?因為很多學校都吃過虧。
就拿我朋友的學校來說吧,體育老師都被家長投訴了好多回了,不是抱怨孩子撞破了鼻子,就是問責孩子膝蓋上為什麼會有淤青……有一次孩子扭了腳,家長在校長辦公室鬧了好幾天,非要“撞到我家孩子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一起登門道歉!”
我朋友說:“其實單純從數量上說,矯情的家長并不多,大多數家長都是通情達理的,問題是隻要出了一次這樣的鬧劇,學校的膽子就小了一圈兒,幾次下來,學校隻好明哲保身,禁止一切劇烈運動。”
所以,在老師和家長們共同的小心翼翼的保護下,中國的許多學校裡,體育課完全就變成了孩子的“放風課”和“聊天課”,孩子們這一堆那一堆地在操場上聊天,老師假裝看不見。
有體育課,還算好的,我們最常見的還有一個經典橋段——
考試前,數學老師拿着一打試卷走進教室:“同學們,今天體育老師病了,體育課改做數學試卷……”
過了幾天,語文老師拿着一打語文作業走進教室:“同學們,今天體育老師病了,體育課改做語文作業……”
體育老師,居然成為了全中國身體最差的老師。
過度保護就是惡性循環
過度保護,導緻缺少運動;缺少運動,導緻容易受傷;容易受傷,導緻家長更加焦慮;家長焦慮,就會忍不住對孩子施加更多所謂的保護,再加上學業壓力,孩子能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此惡性循環,往複不息。
但是我們真的保護對了嗎?
在歐美國家,孩子雖然可以在課後随便奔跑,但在騎自行車的時候,法律規定他們必須戴上頭盔;他們可以在高高的攀登架上随便亂爬,但在乘車時必須坐好安全座椅;他們可以滑冰、踢球,但是重要的運動護具能把他們武裝到牙齒;他們很小開始學遊泳,首先學習的基本功是如何在水中保護自己……
鼓勵運動,科學運動,而不是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綁起來、圈起來、關起來,這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
哪個孩子不是先摔過幾百次,才終于學會了走路?破點皮,流點血,有啥了不起啊?這點苦都吃不得,大了還能幹什麼?”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大人的羽翼裡
小時候受輕傷,大了才不會受重傷
拜托了,咱的孩子,哪有這麼金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