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1、文章題目标明“記遊”,本可記述遊曆經過和松風亭的由來及四周的景物。但蘇轼非為叙事,而是明理。從“意謂如何得到”,悟出世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的道理;
2、這種即時放下,随遇而安,“當甚麼時,也不妨熟歇”的曠達态度,正是蘇轼從自己豐富的人生磨砺中,觸動外物,偶然得之的。一件本來令人沮喪的遭遇,換個角度想,豁然開朗,“由是如挂鈎之魚,忽得解脫”。這種思考方式,在後來貶谪過程中不斷從蘇轼筆下表現出來,這既是蘇轼對自己生活困境的一種積極反抗,以樂處哀,又是蘇轼在具體現實中始終不堕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種曠遠開闊境地的呈示;
3、文章中蘇轼思緒變化過程,跌宕起伏,頓挫有緻。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話說出,真率親切。其間幾處宋時口語的運用,更能收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藝術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