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日立秋看看民間老話怎麼說

明日立秋看看民間老話怎麼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10:29:18

2020年很特殊,雙春閏月,恰好又逢上疫情,多多少少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而季節變遷總是那麼匆忙,這不入伏還沒幾天呢,轉眼立秋節又将至,節氣安排比往年似乎更密集了一些。

半月之後的立秋,會對農業生産和我們生活帶來怎樣影響呢?閑坐街頭的老農民,用農村俗語來分析預測,朋友們看看其判斷是否正确。

明日立秋看看民間老話怎麼說(立秋早晚有大不同)1

今年的立秋在陽曆的8月7日09:06:03,陰曆的六月十八。而去年立秋在七月初八的淩晨,理論上,人們把6月立秋才定義為早立秋,上午立秋定義為早立秋,去年由于二者時間不一緻,人們對立秋早晚頗有争議。而今年,六月十八的上午立秋,屬于徹徹底底的早立秋。

古人認為,立秋時間的早晚對生活和農業影響很大,因為節氣反應天氣變化,而天氣能影響到作物生長和我們的生活。在農村中,流傳着“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熱死牛。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五谷豐登”的俗語,對于立秋後的天氣和作物收成有大體的預測。

明日立秋看看民間老話怎麼說(立秋早晚有大不同)2

根據“早立秋,冷飕飕”的說法,今年的夏季會比較涼爽,因為立秋的時間來得早,三伏天的炎熱會少一點。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同感,今年的夏天确實很涼爽,三伏之後,在我們煙台地區,桑拿汗蒸的天氣至今還沒有來。而這幾天的陰雨天氣,以及帶來的充沛的降雨,對于抑制氣溫升高,功不可沒。

今年,農村俗語裡有“二龍治水”的說法,說來也靈驗,即使10年9旱的膠東地區,今年竟也轉向明顯,降水頻繁,專注工作的龍,總是體恤到作物的饑渴和農民的焦灼,在需要的時候普降甘霖。

降水使得今年的夏天格外涼爽,當然,涼爽的天氣着實讓人舒服,隻是從養生與作物生長的角度看,夏季不熱,未必就是天大好事。該熱的時候不熱,人體不出透汗,不能排除體内的毒素,對于養生不利。而氣溫過低或者過早降低,農作物生長需要足夠的積溫達不到,對于作物的結籽和成熟更不利,由此,産生了“六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并不是毫無道理。

明日立秋看看民間老話怎麼說(立秋早晚有大不同)3

那麼,夏季涼爽、莊稼欠收的結論是否正确呢?

首先,對于夏季涼爽的判斷隻是基于一個大環境的猜測,畢竟立秋隻是溫度轉向,并不代表炎熱完全消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後,冷熱的轉換還有很長的時間,更何況秋後有一伏,還有二十四的秋老虎,我們更不能忽視秋老虎的餘威。

另外,對于“早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産中的經驗總結,是在古代落後的靠天吃飯的生産環境中得出的,在今天有了明顯的局限性。像如今,育種技術的提高,對于生長期的控制;人工授粉技術的應用,以及種植技術和營養物質的補充,都使得農作物的抗逆性加強,産量和質量逐步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制約,走上了科技興農的新篇章,而這樣的猜測早已經不合時宜了。

從今年的夏糧生産來說,雖然早春寒一場接着一場,春雪、冰雹等極端天氣頻發,但今年的小麥生産依然獲得了大豐收,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産量甚至超過了曆史同期,這也粉碎了農村俗語“雙春年,吃樹皮”的謬誤,再次佐證了科技在農業中的重要性。

明日立秋看看民間老話怎麼說(立秋早晚有大不同)4

最後,針對繁雜衆多的農村俗語,我們應如何看待?

作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農村俗語在千百年來的曆史發展中,之所以源遠流長,肯定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但俗語的産生有着特定性,如今必須辯證繼承。

首先,俗語的局限性表現在地域。由于農村俗語大多起源于古代的黃河流域,因此,對于地域廣闊的我國來說,其它地區并不适合。尤其對南方一帶,有時就是南轅北轍。

其次,俗語的局限性,表現古代的生産環境下,尤其是落後的生産技術,與如今的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已經有着天壤之别。如今,如果再盲目追崇沾滿塵埃的俗語,無異于刻舟求劍,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和科學判斷。

明日立秋看看民間老話怎麼說(立秋早晚有大不同)5

總之,對于早立秋和晚立秋,老農民的俗語判斷,雖然是經驗的凝結,但卻僅僅是概率而已,一味盲信并不可取。朋友們,你認為今年早立秋,會對農業和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技能改變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