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崇明國慶稻

崇明國慶稻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12:41:21

“整個花博會的建設基礎原本是水稻田,蝴蝶造型的世紀館等建築都是國内首創,曆屆花博會沒有類似的建設經驗,但我們做到了!”在光明花博會指揮部辦公室黨委副書記潘洪身後,是花博會地标性建築世紀館——一隻振翅欲飛的巨型蝴蝶,翼展近300米。

5月21日至7月2日,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簡稱“花博會”)将在崇明區舉辦,最近各項建設工程已進入沖刺階段。光明食品集團作為本屆花博會的建設方,主要領導挂帥成立花博會指揮部,抽調旗下各公司骨幹力量和專業人員組成項目建設團隊,自2019年5月起進駐花博園區。曆經700多天奮戰,這支團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讓巨型蝴蝶在水稻田上破繭而出,更打造了“一夜成林,百花齊放”的盛景。

崇明國慶稻(上海崇明的水稻田上)1

5種泥土、200種樹、1000種花

說起花博會,很多人會想到蝴蝶造型的世紀館。這一造型寓意“蝶戀花”,因為花博會是展示我國花卉産業成果的盛會。對光明花博會項目建設團隊來說,不僅要協調各方完成世紀館等基礎建設,而且得為全國各地的花木提供最好的生長環境。

“花博會原址的土壤并不适合種花。”苗木組負責人諸偉琦介紹說,崇明島表層原土存在堿性、質地黏重、養分含量低、排水性差等缺陷,不太滿足各類花草的生長需要。

為此,他帶領團隊天天研究泥巴。在3種典型植物、10餘種原材料、79種配方的栽培實驗後,最終根據花博會主要植物類型匹配度和不同施工地理條件,确定了5種種植土配方,用來改良園區土壤。

接着,他們建立了一座一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配方土生産工廠。花博會園區地表五六十厘米厚的土被收集運輸至工廠,加上黃沙、有機肥草等拌合,形成配方土,再覆蓋至整個園區的綠化花卉種植區域,為花木種植打好基礎。

土壤有了,可以種樹了。去年春天,疫情防控形勢還十分嚴峻,諸偉琦卻坐不住了,“得去全國找适合花博會的苗木,送到上海移栽,盡快讓草木适應崇明的土壤和氣候。”苗木組分成四五個小隊,從南到北,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走訪了全國17處苗木基地,考察了300多個不同種類的苗木園圃,玉蘭、楓楊、合歡、栾樹、榉樹、樸樹等一種一種看過去。有合适的,盡快确定采購運輸方案,移栽至花博園區。

令諸偉琦記憶尤深的,是一棵紅玉蘭。玉蘭園是花博會“六園”之一,根據前期規劃,裡面将有一棵紅玉蘭作為重要景點。為了這棵“坐鎮”全場的紅玉蘭,苗木組找遍全國各地的玉蘭種植基地,就是沒遇到合适的。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河南南陽查看其他苗木品種時,意外發現了一棵理想的紅玉蘭,迅速将它送到上海,“歡迎大家屆時去玉蘭園欣賞這棵紅玉蘭,樹形、花型都很漂亮。”

經過苗木組的不懈努力,花博園上演了“一夜成林”的壯觀景象:來自全國各地的苗木源源不斷地送到上海,落地生根。最初,是一天300棵、400棵;後來,變成了一天700棵、800棵。截至3月底,苗木組在花博會園區累計種植7萬株苗木,涉及200多個品種。

崇明國慶稻(上海崇明的水稻田上)2

花博園區的苗木種植已基本完工。

花博會更少不了花。在花卉組負責人池堅帶領下,團隊從2019年,用一年多時間試種了2452種花卉,目的是找出适合崇明地區且花期在5月至7月間的品種。最終,隻留下繡球、樹樁月季、芍藥、萱草、彩葉芋、紅掌、超級鳳仙、大花海棠等1020個品種。

1000多個品種的花卉足以将花博會裝點得姹紫嫣紅,但花卉組仍不滿足。池堅舉例說,繡球花以紅色、紫色為主,而花卉組選育了一些雙色繡球花,并通過技術手段,将繡球花花期從5月延長至7月。還有,荷花本來7月底、8月初盛開,菊花秋天盛開,為讓這兩大中國名花不缺席花博會,花卉組經過精心培育和花期調整,讓它們都能在5月下旬綻放。

助力發展高質量花卉産業

光明花博會項目建設團隊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參與市政府重大工程,加上工程涉及很多“全國首次”乃至“全球首次”,挑戰不言而喻。可當記者詢問這支團隊的體會時,沒有人談個人體驗,卻都說“最擔心被疫情耽擱”。

旁觀者看到,為了克服疫情影響、按時完成任務,多少建設者放棄“小家”,奔波在花博園裡。

項目建設組顧冉,走路帶風,步幅大、頻率高。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快,随口就報出一組數據:“花博會建設組要完成園區8個建設目标、24項建設任務、82個建設管理項目,以及配套的東平小鎮3個地塊、5個項目的土地收儲和7個項目的建設任務。怎麼能不抓緊每一分鐘?”去年春節期間發生疫情,他立刻放棄休息,直奔工地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在各方共同推進下,花博會于去年2月中旬複工建設,成為上海首批複工的重大工程項目之一。

苗木組蔡臻是農工商綠化的負責人,員工們原本覺得,以他的身份,在工地隻要“動動口”。誰知,入駐花博園區後,蔡臻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奮鬥在施工第一線。疫情發生後,他隻關心兩件事:一是防疫,二是工期。最讓他驕傲的是,即使在去年疫情走勢尚不明朗時,也沒有耽誤春天這一種樹的最佳季節,“我們在去年4月30日前完成了4.4萬株地栽苗種植。”

原光明地産總工程師袁小忠在2017年3月崇明區申報花博會方案時,曾連夜組織團隊用三天時間把“花開中國夢,迎接建黨百年”的設計理念融入申辦概念方案,協助崇明區獲得了花博會主辦權。當年11月,他因勞累過度,突發前兆性心梗被送進搶救室,醫院連開兩張病危通知單,搶救持續了整整四個小時。轉危為安後,袁小忠繼續回到花博會建設一線。去年8月,他退休了,卻選擇帶上徒弟們,以“袁小忠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名義,繼續留在現場。袁小忠說,隻有花博會順利召開,他才能安心退休,“1976年,我在東風農場開始工作,就是花博會的所在地。現在,我是‘從原點到原點’,要讓花博會成為我職業生涯的圓滿句點。”

崇明國慶稻(上海崇明的水稻田上)3

光明花博會項目建設團隊相關成員在建設現場讨論建設方案。

眼下,花博會建設正在收尾沖刺,整個光明花博項目建設團隊又把目光看向花博會開幕後——呈現一場“永不落幕的花博盛會”,助力上海花卉産業高質量發展。

光明食品集團主要負責人表示,上海已經發布《關于推進花卉産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的意見》,到2025年要建設國内一流的特色花卉研發中心、種源生産繁育中心、花卉交易中心和家庭園藝服務中心。他們為花博會所研發的新技術、建設的新項目,恰恰能服務這個目标。

例如,面積達7.4公頃的花博園智能溫室大棚是花博會重要的配套項目,也是展現上海現代農業花卉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标志性工程,承擔着花博會期間花卉儲備任務。溫室可實現規模化花卉生産,目前已累計繁育種苗3000萬株、生産優質盆栽900餘萬盆。花博會結束後,這個溫室也能為上海的花卉産業服務,把花博會上展示的好品種推向市場,出現在陽台上、庭院中,辦公樓裡。

崇明國慶稻(上海崇明的水稻田上)4

花博園智能溫室大棚中,已經栽培并儲備了大量鮮花,用來布展。

欄目主編:吳衛群 文字編輯:任翀

題圖為花博會地标建築世紀館已進入花木種植階段。 本文照片由光明食品集團提供

來源:作者:任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