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抗遼名将楊業之後
————《水浒傳》之陝北籍好漢楊志考
《水浒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寫北宋末年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起兵梁山泊的故事,曾與《離騷》、《莊子》、《史記》、《杜甫詩》、《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有人甚至把作者施耐庵比作左丘明和司馬遷。據統計,書中描寫的人物共計787位,有名有姓的577位,有名無姓的9位,無名有姓的99位,書中提到但沒有出場的102位,梁山好漢中明确交代了籍貫的有95人,其餘13人則語焉不詳。在這95人中,有陝北籍好漢3人: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天暗星青面獸楊志、地煞星裡的金錢豹子湯隆。
楊志,陝西麟州(今神木)人,北宋抗遼名将楊業之後,武舉人,官封殿帥府制使,梁山好漢裡排名第十七位,因面皮上老大一塊青記,外号青面獸。楊志押送花石綱在黃河裡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處逃難。後遇赦返,卻因賣刀與潑皮牛二發生争吵并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充軍時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賞識,為其護送生辰綱,又被晁蓋等用計所劫。無奈之下與魯智深打上二龍山,殺了鄧龍,做了山寨之主。三山聚義時與衆英雄共歸梁山。征方臘時在丹徒縣病故。
《水浒傳》描寫的梁山好漢主要活動場所在山東,但是小說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卻是陝西華陰縣人九紋龍史進,小說中描寫的第一個義軍山頭也是陝西的少華山。一百單八将中,陝西籍好漢就有六人: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白花蛇楊春、青面獸楊志、金錢豹子湯隆、鐵面孔目裴宣。其實,在北宋時期,陝西是宋和西夏、遼國交戰的前線,陝北更是邊關重鎮,人多好勇尚武。
我們知道,《水浒傳》是一部小說,它隻是還原了一個曆史背景。一百單八将也多是藝術創作,但其中幾位在北宋曆史上卻實有其人,如宋江、楊志、武松、關勝、史進、魯達等,都是可以考證的真實人物。我們前面提到的陝北籍好漢,也是根據小說所寫和史料、方志、文獻記載而言的。
《水浒傳》第十七回寫楊志丢了生辰綱後,來到青州,欲投二龍山落草,在山下碰到魯智深,魯智深“坐在松樹根頭乘涼”,見了楊志,大喝道:“兀那撮鳥,你是哪裡來的?”楊志聽了道:“原來也是關西和尚,俺和他是鄉中,問他一聲。”兩人打了四五十回合後,互相介紹,楊志笑道:“原來是自家鄉裡,俺在江湖上多聞師兄大名。”《水浒傳》第一百一十九回寫道:魯智深擒了方臘後,還軍杭州,夜宿六和寺,“忽聽得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關西漢子,不省得浙江潮信……”關西,古代特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主要是今陝西一帶。魯智深和楊志常常自稱“灑家”,《辭海》注:“宋元時關西一帶人自稱為‘灑家’。”
《水浒傳》中的楊志,确有其人。南宋史學家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所載:北宋确有楊志其人,原為“巨寇”,在宋徽宗宣和四年,接受招安,授選鋒将軍,随童貫征遼,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兵犯太原,又随種師中救援,敗于盂縣,不知所終。近代學者餘嘉錫在《楊家将故事考信錄》中寫道:“歲在乙卯,偶讀《水浒傳》,證之以李焘徐夢莘之書,知宋江為張叔夜招降後,确曾從征方臘,擒其将相。其後徽宗大舉征遼,楊志實為統制官,将選鋒軍以從……楊志征遼,以大敗而歸。”《水浒傳》第十二回楊志出場時自報家門:“灑家是三代将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南宋羅烨《醉翁談錄》所列當時流傳的楊家将故事話本就有《楊令公》《五郎為僧》《楊志賣刀》三目。
楊令公又稱楊業,亦稱楊繼業,其父楊信是麟州(今神木縣)土豪,五代時占據麟州,自稱刺史,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河東節度使劉崇(公元951年自立稱帝,史稱北漢),送楊業到太原,并被賜姓劉,公元979年宋太宗滅北漢,楊業歸順宋朝,複姓楊。楊家将抗遼保宋,威震邊關,事迹廣為傳頌,後經戲曲小說渲染,逐漸形成了“楊家将”的故事。楊令公有七個兒子,大都戰死沙場,他們雖是神木人,但楊家将戰鬥的主要區域在今山西雁門關和大同一帶,因此山西代縣有楊忠武祠,祠中的《楊氏族譜》是以楊六郎一支為主的,譜中沒有楊志的記載。據山西省楊氏文化促進會的人考證,楊志應該是楊家将從楊業開始的第七代人,屬楊三郎的後人。《水浒傳注略》中說:“據《宋史》,業死王事,朝廷錄其子延朗(即延昭)、延浦、延訓、延瑰、延貴、延彬。孫三人,文廣最著,其後子孫未有顯者。”《宋史》另記:“楊文廣,字仲容,嘗為興州防禦使,卒于官。興州後升為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府。子孫流落關西,殆實事也。”可見楊志的籍貫應該是今神木縣。
梁山好漢的故事流傳近千年,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作為一部小說,《水浒傳》演繹了一段真實的曆史故事,塑造了一百單八條英雄好漢形象,還是以藝術創作為主的。今天,我們隻能從一些曆史的碎片中,摘取相關的史料,來和小說印證,盡量還原真相而已。對錯與否,還待專家詳考。
(神木縣 溫亞洲 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