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人,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着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在洞前映着光來讀書;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梁上;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由于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裡默默回憶着讀過的書上的内容,忽然發現院子裡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于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隻,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挂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着螢光苦苦地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