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号所前停了下來。”
這段話出自《雪國》,還沒開始閱讀,就狠狠地被吸引住了。川端康成用獨具特色的語言把我們帶到白雪皚皚的北國山村,以及那裡發生的故事。
雪,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美”的象征,素有文人墨客描寫“雪”,他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詩句: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兩處相思同淋雪,也算此生共白頭。
英國著名的作家南希·坎貝爾對雪情有獨鐘,寫了一本關于雪與語言的社科類的書,内容涵蓋自然、地理、曆史、傳統、哲學等。
書名很美,叫做《雪的50種表達》,正如她在序言中說的:
“這本書既關乎氣候也關乎語言,無論是氣候還是語言,本來都可以充當我們窺探世界的棱鏡。通過一個單一概念的詞語,我們有時可能追溯到一段遙遠的曆史或者是與之相關的人類遷徙活動。”
深以為然!
我們借着留下來的文字,隔着時空的隧道,感受古人的浪漫和雪的唯美。不同時代的人對雪的描寫不同,不同國家的人對雪的描寫也不同。
《雪的50種表達》選取了中文、日文、韓語、西班牙語等50種語言,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故事:日本的雪女傳說、藏地的雪蓮花、韓國的初雪等。
我們不僅能從中感受到了雪的美,而且還學習到各種與雪相關的文化知識。作者在書中講到由于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越來越多的地方降雪銳減。
這個現象已經存在好幾年了,有一些地方甚至已經不再下雪了,而那些需要依賴雪生存的雪豹、企鵝等動物也在逐年遞減。
對此,南希也在書中表達了擔憂:
在如今這個即便是在冬季降雪也變得越來越稀罕的時代,人造雪被應用在更多場景中.......如此想來,我不禁想果真到了2049年,真實的雪還會存在嗎?
不得不承認,世界正在失去雪,而我們也将失去看雪的機會。如果多年以後,世界上沒有雪的存在,又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小時候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樂乎,完全忽視了寒冷的風。現在,也長大了,很難無憂無慮了,雪也沒有那個時候多。
書中描述了戰争時期,我國孩子們在雪地裡保持屬于他們這個年紀的天真爛漫,玩耍着雪,而且沒有一個孩子把雪球對準外國攝影師。
這本書描寫了對雪的50種表達,即使沒有見過其他國家的雪,沒有聽過其他國家雪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也能感受到雪的靜美,仿佛置身于雪景中。
每年随着冬季的到來,我們也期待着雪的到來,穿着厚厚的棉衣,踩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一邊吃着烤紅薯,一邊打雪仗。
人好像都是這樣,在當前的季節期待下個季節的到來,而真的到了下個季節,我們又開始懷念現在的日子。
還沒有反應過來,春天都已經過去了,而冬天變成了期待,希望今年的冬天,我們能一起看雪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