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媽媽的錯,反而還要在衆人面前埋怨我親情是⾬,帶⾛煩燥,留下輕涼;親情是風,吹⾛憂慮,留下⾼興;親情是太陽,帶⾛⿊暗,留下光亮。
作者:李留申
媽媽不講理,還是媽媽的記性太差?
一位18歲的姑娘與媽媽的對話讓人反思。
可愛的一家人,有三個女兒,兩個兒子,最小的一位是女兒。
他們生活在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區,全家七口人隻有三畝二分地,每日裡人們都要想着法子賺點錢來維持生計。
每當農作物收種的季節,人們都要趕到田裡勞作。
最小的女兒總是随着家人跑到田裡幫着做工,媽媽每一次都會耐心地開導:
回去吧,就這一點點田地,哪還用你來做?
女兒說,我回家幹什麼?
媽媽溫柔地說,家務事夠你做的,就算是給我們做一頓熱乎乎的飯,那也是不小的功勞。
聽話的小女兒很乖巧,每一次都不會給媽媽頂嘴,她歪着頭,張着嘴,傾聽着大人的教誨,耐心做着家務。
有一天,媽媽突然看到别人家的田地裡有一位十歲的小姑娘在幫媽媽做工,不知為何,媽媽一下子來了精神,她擦了擦汗說:
哎呦呦,看看人家的姑娘,那麼小,都在幫媽媽幹活。
這樣的姑娘真是太可愛了。
世上的事就是那麼湊巧,說曹操曹操就到。
或許就是到了飯點,小女兒來到天地裡,呼喚家人用餐。
趕巧不趕晚,她正好聽到媽媽與另一家大人的對話。
另一家的媽媽說,習慣了,也就成了自然。
小女兒湊上去用尖利的聲音叫了一聲媽媽,她歪着頭說,你說的話我有意見。
媽媽呵呵一笑說,哎呦,正好被你聽到。
小女用撒嬌的語氣說,我要是不聽到,事情不是更麻煩。
我每一次來到田裡,你都會說,有我們呐,哪有你做的份。非讓我回家幫忙做家務,難道你忘了嗎?
媽媽激動地說,我的乖女兒,媽媽隻是随便一說,并不是對你有意見。
小女脆生生地說,可是,你說這話的時候,别人都聽到了呀。
我本來是想在田裡幫忙的,每一次來到田裡都是你勸我回家的。
現在你偏偏又說出這樣的話來,讓我的心中好一陣難受。
豆大的淚珠從小女的臉上滾落地面。
媽媽有些歉意,她說,我的好女兒,媽不是故意說你的,媽知道你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這點媽媽就足夠的開心,何必還要計較那麼多呢?
我偏不!
小女有些生氣。
她皺着臉,嚴肅地說,那你以後不要在他人面前這樣說。
媽媽仿佛有一份愧疚,咂咂嘴說,你放心,媽媽不會再說了。
雖說這隻是一件小事,卻能讓小女記憶一輩子。
這真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本來,育兒是一門學問,說話是一門藝術,就算是一家人,也一定要謹慎。
孩子,請珍惜世間最聖潔,最美好的親情,沒有别的什麼可以超越這種與⽣俱來的偉⼤。
#李留申談情感##頭條育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