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老少鹹宜,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特别是1986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的熱播,使之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然而,長久以來,因曆史上流傳下來的《西遊記》刻本并未屬上吳承恩的姓名,使得《西遊記》的作者成為一樁曆史懸案,直到近代魯迅和胡适根據有關曆史文獻論證得出《西遊記》的作者為吳承恩,才算為此懸案做了一個了結,自此,《西遊記》的作者被官方認定為吳承恩。
清代乾隆進士阮葵生為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人,其《茶餘客話》中描述《西遊記》“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說明《西遊記》中多淮安方言。2020年初,得餘閑整理案牍,乃重新精讀《西遊記》,整理其中淮安方言。由于我在淮安長大,母親一脈來自淮安河下古鎮,與吳承恩故居不遠,因此對淮安地區方言,包括淮陰方言(今淮安市清江浦區)和淮安方言(今淮安市淮安區,古稱山陽縣、楚州、淮安縣等)有一定的了解。現以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9月第五次印刷《西遊記·無障礙閱讀典藏版》為依據,參考目前最早《西遊記》刻本,明代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闆大字西遊記》,台灣台北天一出版社印行,進行辨析。
1. “掼”(方言發guān音),動詞。
原文: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
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锟鋼抟煉的,被我将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話畢,自天門上往下一掼,滴流流,徑落花果山營盤裡,可可的着猴王頭上一下。
“掼”在淮安方言中是至今常用的動詞,意思為使勁的往下面扔。目前,數年前發明于淮安,風靡全國的撲克類遊戲“掼蛋”中的“掼”字也是這個意思。該字在《西遊記》中出現頻率也很高,P36,115,161,186,195,196,208,255,263,267,310,391,397,441,462,500,504,541等頁中皆有出現。
2. “築”(方言發zuó音),動詞
原文: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他(豬八戒)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菩薩舉釘耙就築。
“築”在淮安方言中意思為掄起釘耙或者鋤頭去挖地的動作。小時候,在家裡院子中勞動的時候還常常用到這個詞語。該字因《西遊記》中豬八戒使用的是九齒釘耙,所以随着豬八戒的動作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書中P46,105,116,127,140,154,159,224,241,308,312,313,347,351,356,386,399,422,423,440,455,456,457,464,466,482,499,500,505,536,538,540,544,574等頁中均有出現。
3. “唬”(方言發huó音),動詞
原文: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把一個長老,幾乎唬死。這才是初出長安第一場苦難。
“唬”在淮安方言中意思為驚吓。俗話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該字更多是淮安區方言,至今仍常用,而25裡外的清江浦地區則用“吓”(發hà音),差異明顯,更加有力的證明了《西遊記》的作者應為山陽人(今淮安市淮安區)。該字在《西遊記》也是高頻字,特别是唐僧每受驚吓,基本上都是用此字描繪,貫穿全文,例如P48,59,80,81,83,84,86,87,88,…,378,…,571等頁均有出現。
4. “告誦”(方言發音gào,sòng)”,動詞
第六十八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卻說大聖到了瓶中,被那寶貝将身束得小了,索性變化,蹲在當中。半晌,倒還蔭涼,忽失聲笑道:“這妖精外有虛名,内無實事。怎麼告誦人說這瓶裝了人,一時三刻,化為膿血?若似這般涼快,就住上七八年也無事!”
“告誦”在淮安方言中即是告訴的意思,淮安方言中一直用“告誦”,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不過,随着普通話的逐步普及,使用“告訴”已經更加普遍了。“告誦”在《西遊記》中使用也比較頻繁,第23回P145頁(世德堂本為“誦”),第31回P192頁,第32回P201頁,第34回P218頁,第37回P234、235頁,第38回P241頁,第75回P472頁,均有出現。
5. “一壁廂(方言發yī,biān,sāng音)”,或者“一壁廂…,一壁廂…”,或者“這壁廂…,那壁廂…”等等,副詞
原文:第六十三回——二僧蕩怪鬧龍宮,群聖除邪獲寶貝
把那國王即命換了字号,懸上新匾,乃是“敕建護國伏龍寺”。一壁廂安排禦宴,一壁廂召丹青寫下四衆生形,五鳳樓注了名号。
“一壁廂”在淮安方言中意思為一邊;“這壁廂”為這邊;“那壁廂”為那邊。這些副詞在非常地道的淮安方言中經常用到,小時候還經常使用。現在随着普通話的普及,這些土語已經極少用到了。雖然“壁廂”在其他古文獻中也有用到,但是都不像《西遊記》這般密集使用。《西遊記》中P22,24,27,31,37,61,67,69,86,99,112,133,143,147,164,177,224,251,309,325,328,331,335,337,344,347,371,379,382,387,400,434,435,484,542,556,570,576,579,580,600,610等頁皆有使用。
6. “漷漷索索(方言發huǒ, huǒ, sū,sū音)”,形容詞
原文: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
那山上都是些窪踏不平之路,況他又是個圈盤腿,拐呀拐的走着,搖的那葫蘆裡漷漷索索,響聲不絕。
“漷漷索索”在淮安方言中的意思為上上下下的颠簸,經常用于描述心情。時至今日,我母親形容心裡忐忑不安,也常說“心裡漷漷索索的”。
7. “逍逍停停”,“消消停停”(方言發xiāo,xiāo,tíng,tíng音)”,形容詞
原文: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
衆老少無不歡喜。整頓齋飯,調開桌凳,唐僧們吃了齋。消消停停,将息了一宿。
原文:第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禅靜九靈
大聖望空稱謝了,卻入洞中,先解玉華王,次解唐三藏,次又解了八戒、沙僧并三王子,共搜他洞裡物件,逍逍停停,将衆領出門外。
“消消停停”和“逍逍停停”在淮安方言中的為不慌不忙,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的意思。即便在今日,也是非常常用的淮安方言。此外,《西遊記》中還有類似AABB結構的形容詞如“唧唧哝哝”(P295),“啯啯哝哝”(P284),“懵懵懂懂”(P179),疑為方言俚語,但我已沒有印象。
8. “雷堆”(方言發音léi, dēi)”,形容詞
原文: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馬憶心猿
行者道:“我這大聖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樣。你這嘴臉生得各樣,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處來的妖魔。”
“雷堆”是淮安方言中比較獨特的形容詞,意為比較差勁,不怎麼樣。現在淮安的老一輩人還常常用這個詞,例如“做事真雷堆”(做事真差勁),“長得雷堆的很”(長相很不好)等等。
9. “肉[月它]子”(方言發音ròu,tuó,zi)”,或“肉陀”名詞
原文: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
八戒道:“這兩個孩子,被你抓來,已此唬破膽了,這一會聲都哭啞,再一會必死無疑。我們拿他往下一掼,掼做個肉[月它]子,那怪趕上肯放?定要我兩個償命。”
原文:第七十四回——長庚傳報魔頭狠,行者施為變化能
行者聞言,心中大怒道:“這潑魔十分無禮!我保唐僧成正果,他怎麼算計要吃我的人!”恨一聲,咬響鋼牙,掣出鐵棒,跳下高峰,把棍子往小妖頭上砑了一砑,可憐,就砑得象一個肉陀!
“肉[月它]子”是淮安方言中肉丸子的意思,其中間字是由“月”和“它”複合而成,念tuó。該方言至今在淮安本地依然應用的很普遍,一般本地人都懂。
10. “羊兒風”(方言發音yáng,ér,fēng)”,名詞
原文: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
那長老先前覺癢,然後覺疼。原來坐禅的不許動手,動手算輸,一時間疼痛難禁,他縮着頭,就着衣襟擦癢。八戒道:“不好了!師父羊兒風發了。”
原文:第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即撚一個訣,念一個咒,拘得個土地老兒在廟裡似推磨的一般亂轉。土地婆兒道:“老兒,你轉怎的?好道是羊兒風發了!”
“羊兒風”在淮安方言中目前常以“發羊兒風”為習慣用語,意為發瘋了。比較常見,一般淮安本土人都能明白。
11. “卷子”(方言發音juǎn, zi)”,名詞
原文:第六十八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行者道:“酒店、米鋪、磨坊,并绫羅雜貨不消說,着然又好茶房、面店,大燒餅、大馍馍,飯店又有好湯飯,好椒料、好蔬菜,與那異品的糖糕、蒸酥、點心、卷子、油食、蜜食,無數好東西,我去買些兒請你如何?”
原文:第八十四回——難滅伽持圓大覺,法王成正體天然
那婦人越發歡喜,跑下去教:“莫宰!莫宰!取些木耳、閩筍、豆腐、面筋,園裡拔些青菜,做粉湯,發面蒸卷子,再煮白米飯,燒香茶。”
“卷子”在淮安方言中是饅頭的意思。小的時候,外婆說地道的淮安方言,一直稱饅頭是卷子。當今随着普通話的普及,已經很少這麼叫了,基本上都是稱為饅頭。
12. “買一個又饒一個”,常用短語
原文:第二十回——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争先
虎怪道:“你師父是我拿了,要與我大王做頓下飯。你識起倒回去罷!不然,拿住你一齊湊吃,卻不是買一個又饒一個?”
“買一個又饒一個”應是比較有特色的淮安方言,意為“買一個又搭一個”或“買一贈一”。如今,偶爾還可以聽到地道的淮安口音的人冒出這一句。
以上12條為迄今還流傳的比較典型的淮安方言,書中還有很多方言,如“活活的羞殺人”(P22,97)、“害酒”(P196),“活達”(P382)等等,我感覺似曾相識但又不敢确認。還有諸如“不當人子”(P152,156,206,302,507),“捆風”(P151),“拿班兒”(P146)等等已經全然不識。或是自16世紀到今天已經近500多年,淮安方言也在演化,有一些鄉音已經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
通過對《西遊記》中淮安方言的辨析,能夠論證《西遊記》的作者來自于淮安市淮安區(明朝時期成為山陽縣),對證明吳承恩正是《西遊記》作者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2020年2月22日
梵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