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經全媒體見習記者吳蓉 佛山報道
8月8日,佛山市國資國企改革推進會暨市屬企業集團集中揭牌儀式舉行。伴随着八大市屬企業集團的集體亮相,在市級層面的國資國企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國際形勢多變大背景下,在改革開放前沿地帶,曾為鄉鎮經濟培育大量人才的公有經濟體如何謀變突圍,通過主動求變,以自身蛻變拉動經濟蝶變?
近段時間,位于廣佛交界核心地帶的佛山市南海區裡水鎮公資系統動作頻頻,并購重組、土地整備、薪酬改革、産投基金等正在加速推進或籌備。
一系列先手牌的打出,是鄉鎮經濟體在公資改革上的先行先試。針對市場投資信心不足,公資經濟體先行,撬動社會投資的同時變身“投資人”推動科技創新;為了構建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齊頭并進的格局,公資經濟體又從“包租公”變身“領路人”,集聚發展要素打開廣佛同城前沿陣地的想象空間。
今年年底,裡水鎮重組後成立的資産公司力争新增一個AA融資平台。“到時候,資産公司的融資成本将會大大降低。”裡水鎮黨委書記黃偉明期待着這一天早日到來。
融資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和機構等通過财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産設立,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并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
國内從高到低分為AAA、AA 、AA、AA-、A 五個等級,信用評級越高,意味着該企業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越強,發債融資成本越低,越容易獲得現金流。
但這一評級的标準比較嚴格,目前佛山市、南海區兩級國資系統相加亦不足5家AAA平台,難度之高由此可見。
打造AA平台—降低融資成本—服務城市發展大局,優化資産結構是裡水打出的一張“先手牌”。
據統計,裡水鎮現有公有資産約80億元。這一“官方家底”與其在南海區的經濟地位并不匹配。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梳理時發現,這座小鎮連續5年工業總産值過千億元,位列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12位。據《中國鎮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裡水鎮位居高質量發展500強鎮榜單第九位,區内僅次于排名第一的獅山。
(千億投資開啟裡水發展新征程新聞發布會現場。受訪對象供圖)
經濟體量大而公資實力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公資經濟體缺乏活力。改革成為裡水鎮向公資要效益的唯一出路。
近幾年,南海加快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及戰略性重組,将功能相近、産業關聯、具有互補優勢的企業進行重組整合,組建城建、投資、産業三大國資集團以及1個資産管理公司,以規模質量和盈利能力“論英雄”,實現南海國資專業化、集約化及規模化發展,達到“1 1>2”的效果。
受此啟發,裡水鎮于今年啟動鎮内最大規模的資産重組,化“零”為整,優化公資結構,依托公資變革之勢釋放裡水千億投資潛能。重新洗牌重組後的公資系統分為資産公司、市政公司、藍灣公司、旅遊公司、教育公司、城區公司六大公司,分别對應投資和土地整備、市政工程、水環境整治、文旅産業、教育産業和裡湖新城建設六大闆塊,各公司權責分明,撐起了裡水未來發展和城市建設。
其中,資産公司主要是整合、盤活、處置公資系統内的低效資産或無效資産,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實現資産保值增值;城區公司創新探索了一條融合新發展理念的建設和融資路徑,通過撬動社會資本的力量加快片區綜合開發進度,提升項目的開發質量和效益。
而市政公司、藍灣公司更加系統地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水環境整治工作;旅遊公司以提升文旅體驗品質為重點,以産業服務系統化為目标,圍繞全域旅遊凝聚和激發市場活力;教育公司則重點突出南海學谷建設,在教育培訓領域開拓創新。
“以前鎮級公資主要是物業和參與投資兩大類,收入來源主要是收租。現在我們轉‘守’為‘攻’,通過重新配置資源,參與社會分工,不僅可以激活公資活力,也是希望通過公資經濟體的集中發力,引導和提振市場信心。”黃偉明如是說。
資産的重組亦是人員的重組。據悉,六大公司成立之後,裡水公資系統也相應出台人員交流管理制度,并推動薪酬改革,進一步激發政府輔員和公司職員的工作活力。
裡水公資如何挑大梁?一個多月前的一場“千億”發布會已釋放出清晰的信号。
6月22日,裡水鎮從增投資、強科技、擴内需三個方面,發布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重大舉措。其中,“千億投資”重磅亮相,将重點投向産業發展和以廣佛青創城、裡湖新城為代表的中心城區建設。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首,“千億投資”無疑将穩住裡水經濟大盤。而在這其中,公資将首先出列,轉“守”為“攻”。
“政府必須主動出手,市場和企業才能重振信心。”在接受南方财經全媒體采訪時,黃偉明表示,公資入市主要有兩大目的,一是在市場的競争中激發公資活力;二是發揮公資鍊接資金、資源等發展要素的能力,助力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尤其是在推動科技創新、穩定市場發展預期方面要走在最前面,補上裡水傳統産業占比較大但科技新興産業仍有所欠缺的短闆。
7月26日,佛山南海電子信息産業園内,繼飛榮達通信集成大灣區生産基地項目之後,又一個龍頭項目——鴻浩半導體裝備基地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拟建設半導體設備、半導體精密加工廠房、研發及實驗室。項目投産後第四年始,預計年産稅收達1.3億元,年産值超20億元。
“這項投資是多赢的,不僅公資增值,還将集聚科創資源。”分管裡水鎮公資辦工作的鎮總工會主席陳亮介紹,南海電子信息産業園是南海區為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國家戰略,在裡水鎮高标準規劃建設的一個現代化産業園區,由南海區國資企業——南海産業集團公司與裡水鎮資産公司共建,重點發展雲計算、大數據、半導體、電子信息等國家大力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
今年3月,雙方還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了佛山市南海電子信息産業園開發有限公司,推動産業用地的征收、整備和報批工作加速。該公司正籌備成立南海半導體投資基金,引入财政引導性項目、“一事一議”重大項目政府扶持資金,提速推進南海電子信息産業園項目建設。
(南海電子信息産業園效果圖。)
繼電子信息産業園之後,裡水公資經濟體又拟通過承接工業園改造土地權益的方式,參與裡水鎮千畝連片混改項目之一大沖工業園提升改造。由原土地整理方完成工業用地的整理手續,公資系統承接其土地權益後收儲,為醫藥大健康産業基地拓展發展空間。
除了直接投資,裡水公資還将通過間接投資在全社會營造科創氛圍。
比如資産公司就将作為有限合作人,以股權投資方式參投創業投資(佛山)基金,通過整合利用各方優勢資源,孵化具有良好發展潛質的科創企業,助力産業發展。
該基金總規模 1億元,預計今年8月完成備案并開始投資計劃,主要投資領域為佛山市本地及裡水鎮本地的先進制造業、新材料、高端服務業及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初創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及各級創新創業團隊。此外,在談的産業發展基金還有兩支,主要投資方向還是醫藥大健康産業。
公資挑大梁,不僅是要激活市場活力穩定發展預期,更要在國計民生、城市建設等領域同樣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公資改革啟動之後,裡水公資經濟體從“包租公”變成“領路人”,集聚土地、資金等發展要素穩住經濟大盤。
在南海區獲批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之後,圍繞着土地要素的整備,裡水鎮資産公司計劃與央企合作對怡和工業園、沙步工業園和桂工業園進行“工改工”改造提升,将周邊規模小、土地零碎分散的數個村級工業園,整合為連片大地塊園區,為承載大項目整理出土地空間,提高規模效益。
裡水鎮還專門成立了兩間土地整備運營公司,分别參與到南部、北部的全域土地綜合治理工作中,拓展土地資源空間;同時整合萬景農業公司,開展農地集約,農業産業統一規劃,農業技術、品種、營銷業态一體化的公司模式,促第一産業創新發展。
土地整備公司和農業公司分别服務于工業、農業,均以土地要素的集約連片開發,實現全鎮空間格局再造和産業集聚再造為核心,體現了公資經濟體的責任擔當。“工業資源和農業資源豐富是裡水鎮的優勢,接下來我們将立足于這一實際,推動一二産齊頭并進。”黃偉明介紹,後續資産公司将強力介入全鎮城市更新及全域土地整合治理工作中,為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而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城區公司也在積極行動。一方面,城區公司以裡水鎮裡湖新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申報并獲得2022年廣東省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共1.75億元,促進了項目征拆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另一方面,與央企達成項目合作意向,投資規模達105億元,包括多條道路和橋梁建設工程、裡水河十裡碧道建設工程、石門第一中學等,助力裡湖新城綜合片區開發進入快車道。
藍灣公司從2017年10月啟動實施裡水河流域治理項目,打響南海區流域水環境治理“第一槍”之後,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打造佛山河流域治理的“水環境治理 水文化融合 水經濟發展”的示範樣本。其中裡水河流域治理濱水景觀提升工程項目采用EPCO模式,總投資約2億元。
該項目将以“夢裡水鄉花月夜”為主題,進一步融合嶺南文化和本土民俗文化,在水景觀中呈現嶺南水鄉特色水文化。已設計水上遊線路,單程3公裡,分九大主題,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嶺南文化。并通過水陸遊線的有效串聯,形成濱河水經濟文旅生态商圈,進而構建水治理、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四位一體的一河三岸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助力水環境治理到水經濟文旅生态圈建立有效閉環。
今年是廣東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亦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沖鋒号”已吹響,改革的時間表、任務清單、考核目标、“軍令狀”制度等愈加明晰。
在這場攻堅戰裡,作為全省上千個鄉鎮裡的一員,裡水謀定而後動,接連邁出關鍵性步伐,進一步打開了廣佛交界前沿陣地的想象空間。
就在前段時間,資産公司還斥資10億多元并購了時代地産位于廣佛交界核心處的幾處居住性物業,向周邊市場釋放了強烈信号——裡水鎮将在廣佛青創城下重注。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