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什麼意思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什麼意思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0 14:42:17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哪怕是過了兩千多年,仍經常被提起,而且每次提起,總能讓人感覺血脈沸騰,這是一種國家強大給國民帶來的自尊、自信和榮譽感,也是一個國家足夠強大時所展現出的維護自己權益的能力和霸氣。有不少人會誤認為這話是出自漢朝最鼎盛的漢武帝時期,其實不然,這句話出現在漢朝已經逐步轉向衰弱的漢元帝時期,出自陳湯在滅掉郅支單于後給皇帝的上疏,這句話背後的故事又是怎樣呢?

當年漢武帝大破匈奴後,匈奴元氣大傷,無力再與漢朝抗衡,退居到更偏遠的地方。但也會時不時搞下騷擾,侵犯下歸附了漢朝的那些西域小國。到了漢宣帝的時候,匈奴又發生内亂,冒出5個單于相互内鬥,最後剩下兩個勢力較強的,一個是呼韓邪單于,一個是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揍不過郅支單于,于是遷到南邊去抱漢朝的大腿,向漢朝進貢,并派了自己的兒子到漢朝做人質,以求的到漢朝的庇佑,郅支單于怕漢朝和呼韓邪單于聯手,于是也不甘落後趕快依葫蘆畫瓢,送上貢品和派了個兒子到漢朝做人質。呼韓邪一看,跟我學?那我得下狠招了,看抱大腿誰能抱的過我!于是親自入朝拜見大漢天子,願意俯首稱臣。

漢元帝即位後,郅支想要回自己在漢朝做人資的兒子,表面上還是表示願意依附漢朝,但是卻先後囚禁、殺害漢朝的使臣。郅支知道自己這樣做理虧,怕漢朝報複,于是繼續向西跑去,跑到了康居。康居王還覺得他是個英雄,把女兒嫁給了他。結果郅支在那裡駐紮下來發展黑社會,四處打劫勒索周邊的小國,收保護費,擾的四圍是雞犬不甯。這些小國都是漢朝的小弟,郅支此舉無疑是的打大漢的臉。後來勢力進一步壯大後,連他嶽父康居王也不放在眼裡,竟然一怒之下殺死了康居王的女兒、貴人等數百人,殺完還分屍,分完就扔進賴水中,非常殘暴。而漢朝派去西域的使者,也經常被他扣押羞辱。漢朝對此情況自然是非常惱火,但是山高皇帝遠,他又是一股流竄勢力,一時間朝廷也拿他沒辦法。

時任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跟他的上司西域都護甘延壽說,郅支單于兇殘彪悍,稱雄于西域,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遲早成為我大漢的禍患。不如趁現在他沒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沒有善于使用強弩的将士,如果我們召集屯田戍邊的将士,再調用周圍被他欺負過那些小國的兵力,是完全可以打敗他,到時他守也守不住,逃也無處藏身,這正是我們千載難逢的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甘延壽也覺得陳湯的意見靠譜,說待我報請朝廷同意後行動。陳湯不滿了,說這是個大膽又出其不意的計劃,朝廷那些庸才商量來商量去,都知道要磨叽到什麼時候,而且還不一定同意,我們先幹了再說。甘延壽猶豫不決,這事就被暫且擱置了。正巧甘延壽病了,卧病在床修養。于是陳湯趁着這個機會,僞造朝廷命令,調集了屯田戍邊的将士及周圍小國的軍隊,加起來一共四萬人左右,準備去圍剿郅支單于。甘延壽正在床上養病,聽到這消息驚的彈起來,想要阻止,結果陳湯怒氣沖沖闖進來,一手按在寶劍上,厲聲質問道,部隊已經集結完畢,難道你想壞了大事嗎?甘延壽見到這個架勢,無奈隻好同意陳湯的做法。

兩人帶兵前行,所到之處紀律嚴明,順便安撫慰問了西域各個被郅支單于欺負過的小弟,告訴他們老大來幫你了。得到那些小弟們的熱烈歡迎和配合。最後圍住郅支單于所在的據點,破城,大勝。除了殺死郅支單于并砍下首級,殺死他幾十個老婆,另外還一共斬殺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虜了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這是漢朝有史以來第一次斬殺匈奴單于,哪怕是功勳顯赫如衛青霍去病,也不曾斬殺匈奴單于。而此役斬獲的高級别的首級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陳湯此役徹底解決的西域邊患問題,維護了漢朝在西域的利益和威望,可謂立下不世之大功。陳湯在此戰之後給皇帝的上疏中寫道“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意思就是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挂在蠻夷居住的槀街,以此警示四方,讓大家都知道,但凡侵犯我強大漢朝的,就算再遠,我們也一定把他給滅了!這就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出處。

陳湯的這話聽起來固然霸氣,但是在這背後,其實不難看出,這是一場實力完全不對等的戰鬥。漢朝在實力上有碾壓性的優勢。郅支單于是一股流串勢力,因為害怕漢朝,不敢在漢朝眼皮子底下鬧事,所以跑到千裡之外的西域去耍流氓搞黑社會。他甚至連可以固守的城池和像樣的軍隊都沒有。此時的北匈奴和當年跟漢朝正面交鋒的匈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這場戰役雖然殺敵的級别前所未有的高,但是并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兩強相争,難度系數不算太高,最大的難度就是在于“遠”。就像一武林高手,把一個成天搗亂搞破壞的地痞抓起來暴揍一頓,打到生活不能自理,這似乎并不是什麼特别值得驕傲的事。可能有人還對此嗤之以鼻。

但為什麼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仍能成為彰顯國力振奮人心的口号呢。原因在于強漢之強,并非通過在這場戰争來奠定,卻一定程度上通過這場戰争反映出來。當年與漢朝勢均力敵的甚至某些時候略占上風匈奴已經不複存在,如今的匈奴要麼俯首稱臣,要麼遠走西域,這是雙方實力此消彼長的結果。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結果,那是幾代人的積累和數十萬将士的鮮血換來的強盛。當年漢武帝派出大量使節帶着豐富的禮物,希望結交聯絡西域小國,一起對付匈奴,結果那些小國哪怕飽受匈奴欺淩,也不敢和漢朝一起對抗匈奴。而到了漢元帝這個時期,哪怕這個王朝已經走向衰落,但是一個西域都護府的副官,也可以矯诏調動西域小國的兵馬,這就是國家勢力和影響力的體現。

強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經曆了白登之圍的恥辱,幾十年和親政策的隐忍,幾代皇帝與民休養生息默默積累财富,漢朝到了漢武帝時期終于有了最終對決的經濟基礎,而強勢進取的漢武帝無疑是在适當的時候出現的适當的領導者。有人認為漢武帝窮盡國庫數十年的積累,經曆十數年的戰争打垮匈奴,是窮兵黩武,好大喜功,勞民傷财,其實不然。富裕不會必然帶來強大,富而不強,反而會成為别人眼中的肥肉。打敗匈奴,是漢朝真正強大的标志,它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邊患問題,解決了一個王朝外部的潛在危險,更重要的是,奠定了中原漢家政權在華夏地區的正統性和權威性。

而“漢”是中國曆史上使用最多的國号,甚至包括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有用漢作為國号的,除了表達對漢文化的尊崇,同時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正統性和合法性。這種正統性和權威性給這個民族帶來的自信心以及對其他民族的震懾力,讓漢文化成為影響中華曆史的主流文化。因為自信,所以包容,因為強大,所以開放。正因如此,漢文化有了其他民族文化不不具備的強大的兼容性和同化性,讓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經曆各種風雨,也不曾中斷。強大不是口号喊出來的,是通過踏踏實實積累成長,到了一定階段後集中展的結果,這種展現不會是社會層面自發的展現,而是統治階級通過國家意志層面的展現。漢武帝在适當的時候好好的秀了一把肌肉,雖然代價巨大,但是帶來的效益卻是遠遠超過一個時代所能看到的。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給我們帶來的不應僅僅是喊口号時的熱血沸騰,更應是由大國走向強國的崛起之路的思考和借鑒。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什麼意思(雖遠必誅也隻是一句激發民族自豪的标語)1

曆史百家争鳴特約作者作品 文/滿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