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廉克飛
自從武漢新型肺炎疫情産生後,很多人在網絡上轉發一些預防新型肺炎的說法。
比如,把白醋放在暖氣片上可以殺死室内的病毒;含大蒜瓣可以消滅新型冠狀病毒;吃VC泡騰片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喝闆藍根可以早期預防武漢肺炎……
在這些廣為流傳的偏方中,其中有一條最打動我,那就是口含大蒜瓣可以消滅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這條最打動我呢?因為我們沂蒙山區的蘭陵縣就是大蒜之鄉,如果大蒜正能有效殺滅新型冠狀病毒,那我們可是近水樓台,向陽花木,想吃多少吃多少,管飽。那麼這個偏方真的有效嗎?
蘭陵大蒜種植面積30多萬畝
網上流傳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十分簡單粗暴:把大蒜瓣子放嘴裡咬,咬碎後含一會兒,吐掉,勝過目前所有消滅新冠狀病毒的口腔藥物。
為此,我專門查閱了一些資料,想确認一下是否有效,即使效果不明顯,能有些許作用也是極好的呀!可是遺憾的是,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内科主任、教授李太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這種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迄今為止,沒有更多的依據證明生吃大蒜能起抗病毒功效。關于大蒜素的藥理作用或者治療作用,主要停留在體外細胞實驗或者動物實驗階段,目前還缺乏人類實驗的數據。而且,就算大蒜有一定的抗病毒或者抗細菌的能力,也需要非常大劑量的大蒜素,單純吃一頭大蒜,很難達到治療劑量。
雖然這個答案讓我有些失望,但是不能就把大蒜的"優點"全部抹殺掉,它雖不能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蒜"無完"蒜",我們都知道它在其它在其他方面還是有很多明顯的功效的,至于它的前世今生有哪些故事,今日領着各位看官一探究竟吧!
靈丹妙"蒜"由于大蒜防病治病的功能日益被專家們推崇,大蒜成為了流行全球的天然保健食品,甚至被人們推崇到"萬靈之藥"的地步了,我覺得這個稱謂有些誇張了,不至于達到萬靈的地步,當然好處确實挺多。
在 20世紀60年代末,一名英國醫生意外地發現大蒜有溶解體内淤血的能力,從而用其治療和防止心髒冠狀動脈栓塞和腦血栓。
後來,美國人柯爾比·阿倫患皮膚癌,絕望之中用蒜泥敷塗患處,竟治好了三處皮膚癌。科學研究證實,食用大蒜有利于心髒,有益降血壓、抗菌、降低膽固醇、抗癌防癌,還可有效地預防中風。
在《神醫喜來樂》中,還有這樣一處橋段:有個王爺流鼻血不止,喜來樂把大蒜砸成蒜泥,然後敷在王爺的腳底,果真立馬就治好的王爺的流鼻血的毛病。
從中醫角度看,大蒜貼足的中心是利用大蒜的發散作用刺激足心永泉穴,左鼻出血适用于右腳永泉穴,右鼻出血适用于左腳永泉穴。
當然電視劇裡面的情節過于誇張,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是不至于這麼神速。
科學家通過對大蒜的化學成分、藥理和臨床研究不斷深入。現在已發現大蒜含有60多種化合物,其中有一種元素——鍺。
鍺是自然界分布很少而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鍺元素的在蒜裡面的含量為73.4毫克/100克,你不要小看這種元素,雖然看似含量極其微小,但是作用巨大,因為這種元素具有很強的生理活性,可促進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能誘導幹擾素,刺激機體産生抗腫瘤因子,還能預防老年骨質疏松、老年性癡呆、高血壓、糖尿病和風濕性關節炎。
另外,大蒜為什麼會有辛辣氣味呢?主要是因為大蒜裡面含有一種物質是蒜素,它被認為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植物殺菌劑。此外,它與維生素B1極易結合,從而使人食欲大增,精神充沛。
新西蘭科學家研究還發現,大蒜能刺激腸道分泌出清除腸道内緻癌物質的酶。對于人類來說,能帶來有益效果的每日用量相當于約半瓣大蒜,最好是吃生大蒜。
蒜香四溢
正是由于大蒜具有保健防癌治病功效,美國曾經掀起過"吃大蒜熱",并且出版了一份《大蒜時報》,而且還有他們自己的"大蒜節"。
1989年的一天,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農婦擺攤兒推銷自家種的大蒜。為了吸引顧客,她以大蒜充當調味品或主菜,做了幾道拿手的大蒜菜。為了引人注意,美其名曰"大蒜節"。那次,女主人準備了60位客人的大蒜菜,沒想到卻來了125位客人。更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大蒜節"的消息不胫而走,"大蒜節從此誕生了。
現在這裡每年舉行的大蒜節,平均每日遊客達四、五萬人之多,從小河畔到公園分布着四個舞台,音樂從綠色的草坪上傳來,西部的爵士樂、搖滾樂到處都是。孩子們則是以玩木偶、塗畫鬼臉和化妝小醜為樂。而最有趣的還是那聲勢浩大的大蒜烹調盛會,沿途蒜味飄香,各種大蒜食品叫人目不暇接:蒜汁牛扒肉中帶紅夾于面包中。
茄汁大蒜爆鱿魚香味撲鼻。
蒜茸什錦的可口,蒜茸面包的香脆,令人食欲大振。
蒜茸意大利式涼面則更是别有一番風味。市場上最多的是大蒜瓣,另有搗好的蒜茸、蒜汁、蒜粉、蒜醬、蒜鹽、蒜片、糖醋蒜、蒜味奶酪、蒜味牛油等。
另外燒雞、燒鴨及紅燒豬蹄都塗上大蒜味香料,連熟玉米棒也塗上蒜味奶油。
最耐人尋味的是據說還裡還有一款蒜味香水,噴灑這款香水可使人皮膚細嫩。本人是男性,不了解香水的功效,但是蒜味香水這種雷人的設計,我不知道設計者的初心是什麼?難道是防狼香水?
除此以外,大蒜節還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讓大家吃好,玩好,休息好。
不僅僅美國有大蒜節,德國也有大蒜節,而且德國人喜歡大蒜的程度絲毫不亞于美國人,大蒜被德國人譽為"天然抗生素"。
在德國,幾乎人人都喜歡吃大蒜,年消耗量在8000噸以上,一般而言一輛小轎車重約一噸,整個德國人一年大約吃了8000輛小汽車的重量。
德國的超級市場,随處可見各種大蒜食品,而大蒜餐館、大蒜專賣店等"蒜字号"林立街頭巷尾。
德國人吃面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在面包上塗一層大蒜蜂蜜、大蒜果醬等;中餐經常吃蒜頭通心粉、蒜頭比薩、蒜頭炸薯片等;晚餐主食通常是用大蒜油烹調的蒜頭牛排、蒜頭炸魚、大蒜烤雞等,再喝點兒大蒜酒,連飯後的蛋糕、冰淇淋也有大蒜風味兒。
對于蒜味冰淇淋我也沒有嘗試過,本想應該是一種很"喪心病狂"的食物吧?可是沒有想到網上有份資料顯示,味道竟然十分美味。
蒜味飄香
出自小恒食記
獵奇指數:★★☆
喪病指數:★★
味道指數:★★★★☆
2014年還是2015年世界冰激淩大賽正好是在羅馬舉辦的,小恒就去圍觀了。正好那年日本代表隊的冰激淩作品就是大蒜冰激淩,小恒當時抱着懷疑的态度吃了一個,真的超級好吃!熟蒜獨特的那種香甜味真的是沒誰了!就是吃了之後嘴裡會有味道,比較讨厭。
如果有機會的話,建議大家試試看大蒜冰激淩,應該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作為德國人,家庭聚會時的保留菜式就是大家最喜歡的大蒜香腸。
在德國的達姆施特市,每年舉辦一屆的大蒜節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曆史。節日期間,從用的到看的,從吃的到穿的,統統帶有大蒜特色,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大蒜美食家。
組織者還挑選美貌少女作為"大蒜皇後",連她戴的"桂冠"也是用大蒜編制成的。而這位"皇後"的任務,就是在全德國巡回宣傳吃大蒜的好處。
蒜史悠長時下,大蒜俨然成了全世界人民口中的"寵兒",那麼在大蒜的曆史中,它是不是一直就受到人民的青睐呢?還是和西紅柿一樣最初讓人避之不及呢?
大蒜可以自豪的說,我一直就是食物界的c位,我一直就是這條街最靓的崽!
大蒜原産與中亞以及地中海地區,早在5000年前,人們便開始親近大蒜了,有一位巴比倫國王嗜蒜如命,他曾下令讓臣民為宮廷膳房進貢大量的大蒜,用以烹調各種菜肴,舉國上下無不以食蒜為榮。
古巴比倫人還用蒜汁塗身和擦洗嬰兒,并把大串起來挂在脖子上,戴在鞋上或挂在牆壁上,甚至把它當作聖物頂禮膜拜。人死之後,還要把大蒜作為陪葬品古埃及人認為大蒜是力量的象征和源泉。
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稱:"大蒜可治牙痛、麻風病和癫痫。"古希臘運動員借助吃大蒜來增強肌肉力量,而古羅馬人則用進食大蒜的方法增強戰鬥力。公元2世紀,古羅馬随軍醫生用大蒜控制了士兵中流行的胃腸炎、呼吸系統疾病和腸寄生蟲病,保持了部隊的戰鬥力。
公元前2700年,在古埃及,大蒜備受推崇,甚至曾被當作貨币流通。
古埃及國王驅趕幾十萬平民和奴隸為他建造胡夫大金字塔時,民工們曾受到瘟疫的威脅,并因大蒜供應不上而罷工,國王不得不用1600塔倫特(重量單位)的黃金去買大蒜,民工們就是靠大蒜的強身作用才得以完成這一宏偉工程的。在古埃及,大蒜還有一種雷人的作用,被用來當做測孕的工具,相當于我們的測孕棒,其方法是将一顆蒜放在子宮中,一夜之後,如果該婦女口中有蒜味則表明已懷孕,反之則沒有。蒜的味道一晚上竟然能由子宮傳到嘴裡去,埃及人的這種腦回路我輩無從企及,對于這種騷操作,我雖不信服,但是我比較疑惑的問題是,把一顆蒜塞到子宮需要分幾步?把一顆蒜拿出子宮需要分幾步?
我就這個問題還專門詢問了我的妻子,因為她是一名婦科護士,她也無從解答這個問題。
18世紀初,英國發生了一場鼠疫,那些喜食大蒜的法國教士多安然無恙,而英國教士卻死了許多人,這次教訓使英國人認識到了大蒜的價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缺乏藥物,就曾以大蒜治療士兵的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當年英軍的訓令中,明文規定每個人要堅持備足十頭大蒜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磺胺等抗菌類藥物尚未間世之時,英軍中成幹上萬的人傷口潰爛,一些疾病也開始流行起來,英國政府買了成千噸大蒜送到前線和醫院,傷員吃了大蒜,病情果然好轉。
大蒜何時進入的中國呢?宋人羅願撰寫的《爾雅翼》記載:"胡人以大蒜塗體,愛其芳氣,又以護寒。"說明古時大蒜在西域西域很流行,胡人使用大蒜的方法和對大蒜功能的認識也為中國人所熟知。 在中國漢朝以前有關烹饪的史料中,烹肉去腥膻調料有蔥、姜、芥、韭、薤,沒有蒜。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菜部》引孫愐《唐韻》說:"張骞使西域,始得大蒜種歸。"又說:"張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胡荽。則小蒜乃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這段文字說明中國黃河流域原有小蒜,西漢時張骞出使西域時才将大蒜帶回中國,因古時對西域稱"胡",故大蒜又名胡蒜。
三國時,諸葛亮率百萬大軍南征搞拿孟獲,不料,孟獲暗施毒計,把蜀軍誘至山嶺險峻,瘴氣彌漫的秃龍洞,緻使蜀軍皆染瘟疫,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諸葛亮向一老者尋求解救之計,那老者授計道:"此去正西數裡,有一隐士号萬安隐者,其草庵前一仙草名為'非葉芸香口含一葉,則氣不染。"諸葛亮依言而行,果真全軍平安無落,這"非葉芸香"其實就是大蒜。
古代文人也留下了大量詠蒜的詩,宋人邵雍《首尾吟一百三十四首》第四十一詠自己的園圃:"韭蔥蒜薤[xiè]青遮隴,蓣芋姜蘘綠滿畦。"
元代方回《仲夏書事十首》其十:"山市冰難緻,家園蒜自珍。"
清黃遵憲詩《番客篇》寫一域外人:"中一蒜發叟,就我深淺商。"
從"蒜"的形狀出發,古人把壓帳子和簾幕的銀質墜子也稱為"蒜",如銀蒜、蒜押等,并有"銀蒜押簾,珠幕雲垂地"等詩詞名句。
俗語"裝蒜"意指裝糊塗,裝腔作勢,弄虛作假。據說清乾隆帝有一年春天南巡,看到地裡青蒜長得茂盛,順口稱贊了一番。第二年冬天,乾隆又去該地巡查,青蒜還沒長出來,當地負責接待的官員為了讨好他,派人把許多水仙移植過來,水仙酷似蒜苗。乾隆果然贊不絕口,這人也因此升遷。于是人們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
大蒜傳入中國後繼續東傳,在日本第10代天皇崇神天皇時,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崇神天皇命加入日本籍的朝鮮歸化人去濟州島取橘子的種子,歸化人取回橘子種子的同時還帶回了大蒜,從此開始在日本種植。日本《古事記》《日本書紀》中有關于"蒜"的叙述,《源氏物語》一書中講述一位賢女的故事,說她服用"極熱的草藥,身有難聞惡臭",因而回絕了戀人對她的看望。極熱的草藥,即大蒜。
其實大蒜不僅可以食用,藥用,還可以用來作為避邪之物,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家庭門口會挂上一辮子大蒜,據說可防吸血鬼的騷擾。希臘、土耳其及一些西亞國家的偏遠地區,至今仍沿襲在嬰兒的坐車和搖籃上挂蒜辮的習俗,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避妖克邪,防止嬰兒被鬼魂掠走。
現在,大蒜已被廣泛用于醫療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制造,大蒜被公認為無可替代的健康食品,并形成了一種風行全球的大蒜熱。
最後為我家鄉打個call,武漢疫情緊張,蔬菜供應困難,沂蒙老區人民開着10輛滿載200噸優質"蒼山大蒜"的貨車,帶着真誠的祝福馳援武漢,隻要黨和國家運籌決"算",我們一定最終在疫情面前穩操勝"算"。
END
圖片來源于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贊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