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09:22:01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

創新是第一動力!

10月16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二十大作報告,“科技創新”這個詞,成為當之無愧的高頻詞。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一束光穿越十年)1

“嫦娥”奔月、“北鬥”指路、“祝融”探火……浩瀚星空頻現中國人追夢的身影;

“蛟龍”鬧海、“錦屏”入地、“鲲龍”遨遊……蒼茫大地遍布中國人勇立潮頭的腳印;

這些令世界驚歎的“東方奇迹”,都離不開光電子的鼎力支持。

世界光電看中國,中國光電看湖北。2013—2022,在光谷之東,十年間三次就自主創新發出時代最強音。

光之于中國,究竟是什麼?湖北如何憑借這束光,走向世界?

就讓我們穿越十年,見證一束光的成長……

不做他國技術附庸

闖出自己的一條路!

十年間,三次考察武漢光谷,在不同發展階段為科技創新指明方向。某種意義上,在光谷,畫出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三個路标。

2013年7月,這是黨的十八大以後首次來光谷考察。他說:“我們這麼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做附庸、自主創新,這講的是“有沒有”的問題。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一束光穿越十年)2

回顧中國百年近代史,這是一部“救亡”和“啟蒙”的雙重變奏史。

就“救亡”而言,人們很快就找到了西方的“科學”,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曆史證明:中國“師夷長技”的現代化探索均以失敗告終。

縱覽全球,大洋彼岸,如何走好科技獨立自主這條道路,深深影響了國運的脈絡:

西方國家中,有個特例不容忽視,那就是常被人形容為“彈丸之國”的以色列。它以占世界0.2%的人口,收獲12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個奇迹離不開政府一貫的支持,以及産學研的良好互動。

但這樣的案例僅是少數,曆史上更多的是陷入“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惡性循環。

譬如日本——從195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日美經濟争霸從輕工業等中低端制造業的貿易摩擦逐漸升級為彙率金融戰和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戰。面對美國步步緊逼,日本發展高科技乏力,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譬如拉美國家——在美日科技戰的同一時期,拉美國家利用原材料、勞動力等比較優勢,吸引了大量歐美的資金及技術,然而,過分依賴他國技術造成了有增長無發展的“拉美陷阱”,逐漸淪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附庸和經濟附庸。

……

太多太多的“他山之石”給中國敲響了警鐘:

自立、創新,才能突出重圍!

依附、抄襲,就會被動挨打!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爆發,如果落後了一年半載,很可能就将落後五十年、一百年。所以對中國而言,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事關國家命運的重大戰略,成功與否生死攸關。

1976年,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旁的一個簡陋實驗室裡,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從趙梓森手中緩緩流過。彼時,國外技術基本無法借鑒,研制光纖全靠自己摸索。1982年,他又在武漢實現了中國的首次光纖通話。中國信息産業革命的大幕,由此揭開。

而此時,一個更大的構想在這座城市醞釀——建中國光谷。

“光谷的概念不是我先提出來的,而是華科大的黃德修教授。1998年,他就提出中國應該有個光谷。”趙梓森說,之後國家決定建光谷,但建在哪裡還沒定論,“武漢說在武漢,廣州說在廣州,上海說在上海,吉林說在長春。結果,武漢笑到了最後。”

經過趙梓森等院士專家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國光電子産業基地落戶武漢,“武漢·中國光谷”正式誕生。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一束光穿越十年)3

曾經,這裡被稱為武漢“地圖外兩厘米”

現在,這裡劍指世界先鋒、科技前沿

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曆史反複證明,總是跟蹤模仿沒有出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曆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在當初趙梓森拉出第一根光纖的地方,已建成國内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産基地、光電器件生産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産基地,光纖光纜生産規模全球第一。

用“一束光”造就“一座城”的光谷,就是夢開始的地方!

突破層層阻礙

刷新自己的紀錄!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科技創新是個關鍵變量。當“所有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完,誰能率先探索科學技術的“無人區”,誰能率先實現“從0到1”的科學突破,誰就能摘到高枝上最好的果子。

5年之後的2018年,又來到光谷,他特别關心芯片、光纖等高科技産品在國際同行業中的地位問題。這一次,講道:“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控産業發展主導權。”——不斷突破、掌控主導,這講的是“強不強”的問題。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一束光穿越十年)4

在湖北50年的“追光史”裡,以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等人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追光者”,把趙梓森拉出的這根光纖,做成了湖北最具競争力的通信光纖産業。

曾經的長飛光纖,零件多靠進口;現在的長飛光纖,部分技術領跑全球。

“30多年前,我們不得不拿市場換技術。過去1萬多個日夜,我們研發創新片刻不敢停歇。今天,中國的光纖終于能用技術換市場。”莊丹對長江雲頭條記者說,9年來,長飛單根光纖預制棒拉絲長度從7000公裡延長到1萬公裡。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一束光穿越十年)5

莊丹曾兩次當面向彙報企業的發展情況。2013年,視察湖北時,勉勵長飛要提高産品科技含量和市場占有率,不斷增強國際競争力,還作出指示,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少。

在視察時,問了一個問題:“你們的長飛夢是什麼?”

莊丹回答:“用6到8年時間做到這個領域的全球第一。”

又問,為什麼有這個長飛夢?莊丹說:“如果中國每一個行業,都有企業做到全球數一數二,那麼我們的國家,也必定會成為世界級的創新大國和經濟強國。”

“長飛沒有辜負的囑托。”莊丹自信地說,這些年來,長飛創新驅動發展,提前4年實現了長飛夢——2016年,長飛問鼎全球第一。

“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自己的碗裡要裝自己的糧食!”這是調研長飛後,對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囑托。莊丹說:“未來,長飛還将向光纖預制棒核心原材料、數據中心和線纜解決方案等産業鍊上下遊延伸。”

“要拉長長闆,鞏固提升優勢産業的國際領先地位,鍛造一些‘殺手锏’技術。”正如希冀的那樣,2013年以來,光谷幾乎以每年誕生一個千億産業的速度,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10年來,一大批面向全球的“光谷原創”接連湧現:全球最大尺寸光纖預制棒、國内首個400G矽光模塊、國内最大功率10萬瓦光纖激光器、國内首套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國内首台新型顯示噴印裝備、全球首顆北鬥高精度AI控制芯片、水稻轉基因重組生産人血清白蛋白……

10年來,湖北規上工業産值邁上5萬億元台階,15個産業營業收入過千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别過萬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過萬億元。

10年來,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已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12位,是世界各國中唯一持續快速上升的國家。

突破“卡脖子”技術

掌握自己的命運!

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于人。國與國之間的競争,終究還是靠硬科技、硬實力!

在2018年的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在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方面對華進行技術封鎖,這讓國人深感被人“卡脖子”“捅刀子”的痛楚;我國鋼鐵年産量超過世界總産量的一半,仍生産不出一些特種鋼材……

不掌握核心技術,就好比“在别人的地基上蓋房子,樓越高風險越大”,最終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

2022年6月,再次來到光谷,此時,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世界經濟複蘇乏力、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這一次,他對科技創新賦予了更深遠的意義。他說:“随着我國發展壯大,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突破“卡脖子”、掌握命脈,這講的是“安不安全”的問題。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一束光穿越十年)6

在華工科技激光科技館,三次停下腳步細細觀看。

為作介紹的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回憶,在兩人高的黃鶴樓造型藝術牆邊,他向介紹,運用企業自主研發的設備,大幅面的黃鶴樓金屬畫不到十分鐘就能完成切割。一旁展台上,同樣是黃鶴樓造型的小金屬畫隻有卡片大小,精巧細緻,“拿起仔細端詳,連連點頭”。

“說,如果我們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每一家科技企業、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圍繞國家确定的發展方向紮紮實實推進科技創新,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标。”馬新強說,提到我國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時,言辭懇切,他說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踔厲奮發、奮起直追,“這幾句話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裡,讓我熱血沸騰,渾身充滿了鬥志。”

科技自立自強,是光谷的發展密碼;

幹事創業的精神,是光谷的成長基因!

打造科技強國

實現自己的價值!

光谷,為什麼能?湖北,為什麼能?

“得益于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元元分析說。

在光谷51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200萬人每天乘光前行。

這裡,有華科在内的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穿越百年就是為了與你相見(一束光穿越十年)7

還是以點贊的華工科技為樣本來剖析。“上無片瓦,下無寸地”,是華工科技創立之初的境況,但人才,始終是公司的無價之寶——90後徐華生從深圳回來,參與國内首條完全自主的氫能雙極闆焊接自動化産線;90後曹思洋返漢後進入企業,參與國内首台超薄玻璃微納切割設備研發;80後程偉從海外歸來,現擔任華工激光副總工程師……優秀人才的加盟,使企業迅速成為業界翹楚。

看見光,有我!

追随光,有我!

成為光,有我!

這,就是湖北科技創新的青春力量!

曾在2018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争機制,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

光谷,正是這一片沃土。

自2017年6月10日起,光谷成立招才局,每年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這裡吸引了55萬名留漢大學生,平均每年有10萬名大學生選擇來光谷就業創業。

追溯到更早,光谷從2009年起實施了“3551光谷人才計劃”。13年來,光谷共聚集4名諾獎得主、70名中外院士、81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與常住外籍人員數量近2萬人。

以人才機制創新為引擎,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也正在光谷生動實踐。“揭榜挂帥”和“賽馬制”落地,在集成電路、激光、新型顯示、生命健康等領域攻關一批“卡脖子”技術;加快組建光谷人才集團,優化光谷人才基金運營機制,加大對人才團隊、人才項目投資力度。

光谷為什麼能?湖北為什麼能?答案呼之欲出:

城市戰略的高度

産業經濟的寬度

科技人才的厚度

在光谷,英雄不問出處,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給予機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湖北光谷的蓬勃發展

是中國建設

世界科技強國的一個縮影

從對科技創新領域

進行長遠謀劃

到搭建

科技創新制度的四梁八柱

再到激發科技創新潛力的

一系列實招硬招

我國科技創新活力不斷迸發

巨變的“光束”

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延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