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被後人尊稱為韓非子。韓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憤》《五蠹》《内外儲》《說林》《說難》等文章,後人收集整理編纂成《韓非子》,由五十五篇獨立的論文集結而成,核心學說是法術勢結合的思想,主張依法治國,文字犀利,邏輯嚴密。《韓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數量居先秦散文之首,其中一部分已成為我們當前所用成語典故的出處,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還有一些寓言故事雖然不被人熟悉,但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一、色衰愛弛
衛靈公有一位寵臣,叫彌子瑕,他很得衛王的喜愛。
按照衛國的法律,如果私自駕馭國君馬車,論罪要被砍腳。
這一天,彌子瑕母親生了重病,彌子瑕假托君命駕馭君車而出。
第二天,有人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衛靈公,衛靈公卻說:“彌子瑕真孝順啊!為了母親,連砍腳之罪都顧不得了。”
又有一次,彌子瑕和衛靈公在果園遊覽,彌子瑕取了一枚桃子,咬了一口,覺得香甜可口,就連忙把這咬了一口的桃子獻給衛靈公。
左右人一看,彌子瑕,你這什麼意思啊,吃了一口的桃子給大王吃?
沒想到,衛靈公十分高興地說:“彌子瑕多麼愛我啊!為了我,連自己喜歡吃的都顧不上。”
等到彌子瑕年老色衰時,不小心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在朝堂上痛罵:“彌子瑕啊彌子瑕,你這人曾經假托我的命令私自駕馭我的馬車,還竟然把你吃剩過的桃子給我吃!”
韓非結語:“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前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至變也。故有愛於主,則知當而加親;見憎於主,則罪當而加疏。”
感悟:不用苛責衛靈公喜新厭舊,這是人性的本質,換了誰都會這樣,隻是處置的方式不同而已。
隋代王通早就說過:“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
愛憎發生了變化,所以從前都能原諒的,現在就都變成罪過了。
我們在和别人交往時,一定要注意對方喜好和關系遠近的變化,如果有疏遠了,從前能說能做的,可就不能說或者做了。
二、智子疑鄰
宋國有個富人,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圍牆沖毀了一段。他兒子說道:“爸爸!快修好這堵牆,不然小偷會從這缺口進來。”
鄰家老頭看到倒塌的圍牆,也好心過來勸說:“你們的牆塌了,快修好它,不然會遭小偷的……”
當晚,果然遭小偷,偷走了不少财物。
兒子:“果然被偷了!是從那缺口進來的。”
富人:“兒子,你真聰明,判斷非常正确。不過,我猜小偷一定是鄰家的那個老頭子!”
韓非結語:“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
說的嚴重直白的被殺,說的間接委婉的被懷疑;不是了解情況有困難,而是處理所了解的情況困難。
感悟:蘇轼曾在《上神宗皇帝書》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這不是圓滑世故,是為人處世的睿智。不分敵友,不管遠近,和盤托出,上來就說掏心窩子的話,交淺言深,是大忌。
反過來說,我們思考判斷問題時,不能戴着有色眼鏡,要從事實出發想問題,不能簡單以關系好或者壞作為自己想問題的出發點。
三、嗜魚拒饋
春秋時公孫儀任魯國宰相,非常喜愛吃魚。全國人民争着買魚送他,但公孫儀一概不受。
他的弟子很好奇,問道:“你明明愛吃魚,為什麼不接受呢?”
公孫儀回答說:“正因為愛吃魚,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獻來的魚,一定會有遷就他們的表現;有遷就他們的表現,就會枉法;枉法就會被罷免相位。”
公孫儀接着回答道:“隻要我的相位一免,想吃魚也無人贈,,連自己買來吃都難辦到。若是不收别人的魚,不但不會被免職,想吃魚時,還随時可以買來吃。”
韓非結語:“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公孫儀知道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為自己,不如自己為自己。
感悟: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做事不要圖快,不要隻見眼前小利。如果隻圖快,結果反而到達不到目的;隻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
做人不能隻貪圖小利、小恩小惠,隻有真正胸懷寬廣、心懷大志的人,才會離成功更進一步。如果隻為了貪圖眼前的小利而放松警惕性,那麼就很難做成你所期待的大事業了。
四、心不在馬
趙襄主跟王于期學駕車,學了不久便與王于期進行了一場比賽。
結果在比賽中,他換了三次馬,三次都輸給了王于期。
趙襄主埋怨說:“你教我趕車,還留了一手呀!”
王于期回答說:“技術我全都教了,隻是你把方法用錯了。”
“駕車最重要的是,要把馬套在車上要套得舒适妥貼,要讓馬與車子合而為一,而駕駛者的心與馬的行動也要合一,車速才會快。”
“你比賽時,一心想趕過我,隻注意我的車子在前還是在後,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以緻你和馬車的步調不一緻,所以才會失敗。”
感悟:莊子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全世界的人都贊譽他,他也不會更加勤勉;全世界的人都指責他,他也不會更加沮喪。這就是專注于自己的最好表現。
老子叫這種人“寵辱不驚”,莊子稱之為“定乎内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專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比整天關注對手的動向更容易獲得成功。
克服掉四處攀比的勁頭,專注自身,才能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膨脹的世界裡,找到專屬于自己的光環和美好。
五、竊金不止
楚國南部,麗水中産砂金,很多人偷偷去采金砂……盡管在砂金河邊明示公告牌:禁采砂金,違者處死!
官方的禁令,捉到偷采金砂即在街市上分屍,殺死的人很多。但是偷采金砂的人還是不停……
“把天下給你,可是要把你殺死,你肯嗎?”
“天下最蠢的人也不會答應。”
“金砂比起天下差得遠呢,為何冒着分屍酷刑來盜采呢?”
“因為不一定會被捉到啊!”
韓非結語:“夫有天下,大利也,猶不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則雖辜磔,竊金不止;知必死,則有天下不為也。”
如果不一定被抓到,那麼雖然要被分屍示衆,仍然會偷采金子不停止;如果知道一定會死,那麼就是有了天下也不會幹的。
感悟: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朱熹也說:“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
利益分配如此,懲戒措施亦如此。徹底執行法令,使法網周密不漏,人們無幸免心理,便不會輕易犯法,才會遵守規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