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9:53:31

話說春秋時代,有一個小國叫杞國,杞國有一個人,整天擔心天會不會塌下來,因此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很是苦惱。

後來,人們就根據這件事造出了一個成語:杞人憂天,用來形容那些吃飽了沒事瞎擔心的人。

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個成語時,也隻是付之一笑,原來世上還有這麼2的人,還憂天,天怎麼可能掉下來呢?

當自己慢慢長大,尤其是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後,不經意間再次看到這個成語,才發現自己原來根本就不懂杞人。

一個成語,凝聚了多少辛酸與苦難啊!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1

杞人憂天,圖片來自網絡

一 大禹後裔的幸運與不幸

杞國,是中國古代真實存在過的一個小國。

時間可以上溯到夏朝初建的時候。那時大禹,就是那個為了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不入”的大禹,他的兒子夏啟剛剛登上天子的寶座,開啟了華夏曆史“家天下”的時代。

夏啟坐了江山,自然要分封宗族同姓為諸侯。其中,有一支族人就被分封到了杞地,建立了杞國。這時杞國的故址,就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市的杞縣。

所以,杞國人是正兒八經的大禹後裔。

也正是“大禹後裔”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使得杞國這樣一個蕞爾小國居然奇迹般地存在了1500年。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2

春秋時期的杞國

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史記·夏本紀》)

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商湯推翻之後,杞國卻沒有遭到覆巢之災,而是被特許保存了下來。

《大戴禮記·少閑篇》記載:

成湯卒受天命,不忍天下粒食之民刈戮,不得以疾死,故乃放移夏桀,散亡其佐。乃遷姒姓于杞。

為什麼商朝的統治者要把杞國這個前朝餘孽保留下來呢?

因為中國古代有一個傳統,叫“滅國不絕祀”。

人家的江山社稷都丢了,好歹給人家留一塊地方,讓人家的子孫後代不至于絕種。

當時夏朝分封的諸侯有很多,為什麼杞國能成為一個幸運兒呢?

這個就不太清楚了,也可能是覺得杞國比較小,而且地處中原,比較好控制。

總而言之,存續夏代香火的責任,就落到了杞國的頭上。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3

大禹塑像

從此,杞國就這樣在新的王朝裡生存了下來。不過呢,杞國在商朝的日子過得并不是很滋潤。據《史記》記載,杞國在殷商“或封或絕”,時不時地被商朝統治者把爵位就給捋掉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恢複了,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居然也活了下來。

想想也很正常,一個“前朝欲孽”,靠着祖宗的牌位苟延殘喘,實際上生存是沒有保障的。說不定哪天殷商天子不高興了,就随手把杞國給撸了。過幾天高興了,又随手給恢複了。

等到武王伐纣,商朝也滅亡的時候,周天子在分封諸侯的時候,也沒有忘記杞國,同樣沒有為難他,而是讓他繼續主持對大禹的祭祀,為姒姓後裔保留一絲香火。

杞國人沒有選擇,隻有跪拜磕頭,接受新天子的訓示。

從夏朝到周朝,杞國人活得像一個古董。每換一屆新主人,都要把他叫到跟前,指着他對一幫新的諸侯說:“瞧瞧吧,這就是杞國,大禹的後裔哩。”

面對一波又一波地好奇的眼光,杞國人面不改色心不跳,把尊嚴裝進了褲裆裡。

他們不敢造反,因為肩膀上還擔着延續祖宗香火的重任。

就是造反也不可能成功,因為杞國太小了,估計連二十輛兵車都湊不夠。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4

二 杞國多難,也沒有興邦

春秋初期,華夏大地上還散布着為數衆多的小國,如虞、虢、焦、滑、霍、揚、韓、魏、杞、曹、莒、鄫、許、滕、陳、蔡等。

這些小國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逐漸被大國蠶食鲸吞。杞國身為小國之一,為了自保,隻得四處尋求庇護,積極地繳納保護費,以求在亂世中保住宗廟社稷。

杞國先後跟魯國、宋國、晉國等大國聯姻通婚。跟這些大國的聯姻,确實讓杞國在諸侯兼并中保住了身家性命,但常言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周邊的大國諸侯雖然不敢直接滅了杞國,但時不時地騷擾一下還是可以的。

就是跟杞國有着姻親關系的魯國、宋國,也沒有放過嘴邊的這塊肥肉,尤其是魯國,屢次以杞國“不敬”為名義,發兵讨伐,每次都能逼迫杞國割讓一部分土地。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5

此外,還有周邊的淮夷、徐夷等部族,也經常到杞國侵擾擄掠一番,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逼得杞國遷國以避之。

據史籍記載,杞國曾多次遷都,先是從杞地遷到了緣陵(今山東省昌樂縣),後又遷至淳于(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

春秋時期的杞國人,長期以來都生活在動亂和遷徙中。多難,但也沒有興邦。

直到杞桓公把杞女嫁給了晉悼公,攀上了晉國這條大腿,才算是真正有了撐腰的人。

《左傳·成公十八年》:秋,杞桓公來朝,勞公,且問晉故。公以晉君語之。杞伯于是驟朝于晉而請為昏。

新繼位的晉悼公正在拉攏諸侯,杞國雖小,但身份特殊,所以通婚也算是般配。于是,晉悼公就迎娶了杞國女子,史稱晉悼夫人。

晉悼夫人也很争氣,生下一個兒子,就是以後的晉平公。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6

晉平公,圖片來自網絡

晉平公繼位後,對杞國也很照顧,特地召集諸侯為杞國修繕城池,另外還派晉國的司馬女叔侯前往魯國,敦促魯國盡快退還先前侵占杞國的土地。

在為杞國修繕城池這件事上,諸侯們之間的意見很大,因為杞國不過是個小國,要不是因為晉國這層關系,平時誰都不會拿正眼看他。諸侯們心想,我們自己國家的城池還需要修繕呢,晉國作為盟主,也太偏心自家的親戚了!

比如衛國人就對鄭國人說:“杞國算個什麼東西,不過是夏朝的餘孽罷了,竟然動用我們來給他修城!”

在諸侯們的一片抱怨和不滿中,晉國司馬女叔侯沒有讓魯國全部退還先前侵占杞國的土地,而是保留了一部分。

晉悼夫人聽說後,當時就發飙了,親自跑去質問女叔侯,要他給個說法。

面對來勢洶洶的晉悼夫人,女叔侯不慌不忙地說:“夫人啊,想當初周武王分封諸侯,那時大家的地盤都差不多,但到了現在您再看看,我晉國的面積相當于其他諸侯好幾倍,如果不是侵占弱小的國家,怎麼能有現在的疆土呢?”

他接着說:“杞國,不過是夏朝的餘孽,而魯國,則是我晉國的同姓,為什麼要損害魯國的利益,去擴大杞國的地盤呢?要是依我的意思,就是把杞國封給魯國都是可以的,為什麼要對杞國這麼照顧?”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7

晉國大夫的意思很明确,晉平公給杞國撐腰,無非是看在自己的母親是杞國人的份上,做做姿态罷了,還真能為此去得罪魯國?夫人啊夫人,果真是婦人之見啊!

晉悼夫人沉默了。是啊,她自己身為晉國這個大國的夫人,享受着晉國先君們多年來打下的江山,作為一名既得利益者,有什麼資格去指責别人呢?

況且,自己的丈夫,那個英明神武的晉悼公已經去世了,自己這位君夫人在晉國的影響力,也正在慢慢的淡化。

要不然,那女叔侯又怎麼敢在自己面前如此放肆?

晉悼夫人沒有再說什麼,而是默默地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賞賜給了那些幫助杞國修繕城池的民夫。也隻有這樣,才能平衡一下自己身為一名杞國人的愧疚之情。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8

杞國故址

三 第二隻鞋子落地的聲音

有一個笑話,說是一個老年人住在一樓,而樓上的鄰居每天晚上睡得很晚,臨睡覺前總喜歡把拖鞋重重地往地上一扔,發出“咚”地一聲響,每次都把老人吵醒。為此,老人每天晚上都得等兩聲“咚”響過之後才能入睡。

直到有一天晚上,樓上的鄰居在扔完第一隻鞋後,突然良心發現,就沒有扔第二隻鞋,而是輕輕地放在了地闆上。

他以為這樣就不會打擾樓下的老人休息了。可他哪裡知道,樓下的老人為了等第二隻鞋子扔下,硬是整個晚上都沒睡着。

整整一千多年,杞國人一直在等“第二隻鞋子”落地的聲音。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9

鞋子落地,圖片來自網絡

天是什麼?杞人并不知道,杞人隻知道“天子”。

夏天子、商天子、周天子。

但這些高高在上、宛如神明一樣的天子,結果還不是一個個身死國滅,淪為了曆史的塵土。

一個國家,經曆了一次亡國之痛也就足以刻骨銘心了,而杞國,經曆了三次。

每一次王朝更疊,江山易主,對杞國人來說,無疑是“天塌了”。

這片天,足足塌了三次。

杞國人開始懷疑頭上這片天宇的穩定性。

似乎腳下的這片大地,說不定哪天也會崩潰掉吧?

所以杞人的精神開始有些恍惚,神智也不大清醒,成天嘴裡念叨着“天塌了怎麼辦?天塌了怎麼辦?”

有好事者,見而憐之,于是就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團充盈的氣體,就是掉下來也砸不死你,而腳下的大地是一望無際的塊壘,無處不在,地又怎麼會崩潰呢?你呀,不要太擔心了。”

于是杞人釋然了,從此不再擔心天地會崩潰的事情。

而這種釋然,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10

公元前532年,晉平公去世。自此之後,杞國就很少在春秋的國際舞台上露面了。靠山沒有了,為人還是低調些比較好。

除了外部的憂患外,杞國内部雖然不像大國那樣多事,但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杞國雖小,但也是一個國家,五髒俱全,該有的都會有。

在失去了晉國這一強力的庇護後,杞國内部仿佛也失去了自我的約束,長期以來還算和睦的杞國貴族之間也上演了謀朝篡位的戲碼。

《史記·陳杞世家》:悼公十二年卒,子隐公乞立。七月,隐公弟遂弑隐公自立,是為釐公。釐公十九年卒,子湣公維立。湣公十五年,楚惠王滅陳。十六年,湣公弟阏路弑湣公代立,是為哀公。

公元前506年,杞隐公的弟弟公子過就殺了哥哥,自立為君,是為杞釐公。杞釐公在位十九年,傳位給兒子杞闵公,十六年後,杞闵公的弟弟公子阏路也殺了自己的哥哥,自立為君,是為杞哀公。

關于杞人憂天的成語(一個成語背後的辛酸與苦難)11

宋襄公的“仁義之師”,圖片來自網絡

又過了23年,杞簡公在位的時候,楚惠王伐杞,滅之。

這個時候,中原大國自顧不暇,誰也沒有閑工夫再過問杞國的事情了。

至此,杞國人所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頭上的這片天宇,到底還是塌了下來。

在春秋時期,像杞國這樣的悲劇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而杞國似乎屬于最晚被滅國的那一批小國。跟其他小國相比,杞國人還算是幸運的,當然,這跟杞國人擅長抱大腿有關系。

比如距離杞國不遠的鄫國,它的一位國君就在會盟的時候,被一向标榜“仁義”的宋襄公給殺了,理由是為了祭祀當地的神靈。

堂堂一名國君,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送了命。

相比鄫子那個倒黴鬼,杞國能撐到最後,也算是悲劇中的喜劇了。

畢竟,它等到了“第二隻鞋子”落地的聲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