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直播平台上線儀式

直播平台上線儀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05:21:30

羅振宇、吳曉波的知識跨年,張小龍的微信公開課,YY2018水立方年度盛典,随着媒介的變遷,年終盛典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

直播平台上線儀式(直播盛典IP養成記)1

01

互聯網企業在豐富用戶年終盤點的姿勢上是不遺餘力的。

以前一到歲末年初,我們隻有幾大衛視跨年晚會可看。現在,羅振宇、吳曉波把知識跨年做成了常規性動作,張小龍的微信公開課是互聯網人年度大餐,YY把2018年度盛典開到了水立方……

以往能夠登上水立方這樣國家級舞台的,更多是明星或者拿過世界冠軍的運動員。這一次,是主播。

YY年度盛典其實是一個擁有7年曆史的IP。如果說2016年是移動直播元年,也就是說YY年度盛典在這個元年到來的4年前就已經開始舉辦了。這也意味着,穿越了PC直播、移動直播兩個世代和周期的YY,多年來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讓主播走向更大更專業化的舞台。

這種做法也成了一種典範,後來直播界的年度盛典很多,花椒直播的花椒之夜、陌陌驚喜夜、映客的櫻花女神和映客先生等等,可以說都是受到了YY年度盛典的啟發和影響。

伴随媒介變遷,年終盛典的形式也漸趨多元。從傳統電視的晚會,到思想跨年,再到直播界的主播與明星同台,是傳者和載體的沿革,從觀衆到用戶再到粉絲,是受者角色的變化。沿革和變化之中,年輕人情感的碰撞,也在此間有了代際的更疊。

02

從話題熱度、現場的聲勢以及觀賞性來看,YY年度盛典可以稱得上是直播界的春晚,台上明星與主播合作表演,台下各家粉絲應援,主播們享受的待遇和TFBOYS、蔡徐坤們并無二緻。

從直播間走上水立方,從直播平台走進大衆視野,主播已然成為一種越來越被人熱愛,擁有龐大用戶基數的職業。

這一次的YY年度盛典主播均是通過曆時16天激烈“厮殺”脫穎而出的當紅人氣主播。這一屆線上比賽期間不斷打破多項紀錄,創造了單場PK和單日票數最高紀錄,總票數近4.8億,主播個人賽票數約4.14億,較去年增長14.1%。

盛典現場,年度TOP5主播與人氣明星同台合唱。崔阿紮與金志文合唱歌曲《遠走高飛》,沈曼聯手曹格同台表演《梁山伯與茱麗葉》,田子晴與品冠重組男女版“無印良品”對唱《明明很愛你》,蘇姗姗與陸虎合唱《看月亮爬上來》……

直播平台這幾年不斷推動直播造星,幫助主播出單曲、上綜藝、拍網劇,主播知名度突破直播圈層,被大衆熟知,年度盛典最後水到渠成,成了造星機制的集中體現。主播和明星的同台演出的模式也變成了年度盛典的新标配。

03

通過自身才藝和能力做主播,受到大量粉絲喜愛,還能與明星在國家級舞台上同台演出,在一線城市各大商圈地标擁有專屬廣告牌,這都是盛典效應帶來的主播身份的重新認知。

經過各大直播盛典和直播平台的大力推動,主播明星化成為行業潮流趨勢。當然,整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但是,事實證明,主播必須走出進軍大衆市場的關鍵一步,才能收獲更多粉絲的理解和喜愛。

歡聚時代董事長兼代理CEO李學淩在接受采訪時提到說:

“過去,網上的作家不叫作家,網上拍網劇的人不算電影人,做直播的人也不算真正的藝人。随着時間推移,其實這些事情慢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網文平台以及視頻平台的發展,給了這些人正名的機會。比如,流潋紫的作品被知名導演鄭曉龍看中,改編成《甄嬛傳》,至今仍是宮廷劇的頭部IP。《餘罪》和《白夜追兇》這樣的網劇,制作水平和傳統意義上的電視劇不相上下,甚至在觸達新時代用戶的互動上遠超後者。

傳統媒體的焦點效應正在被解構,大家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少,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移動直播,讓在屏幕前生産優秀内容的主播,有了更受人尊敬的身份和地位。比如YY主播劉宇甯曾在江蘇衛視跨年晚會和林志玲同台表演,崔阿紮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等等。

而明星化的主播也為平台帶來更多新用戶,摩登兄弟走紅後吸引大量站外流量湧入YY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正如我們談到楊超越就會想起創造101,談起創造101就會想起楊超越一樣,當我們談到崔阿紮、劉宇甯等多栖發展的主播時,會想起YY和YY年度盛典,談起YY,就會想起這些主播。這是平台與主播互相賦能的過程,也是相輔相成的IP共生效應。

04

一定程度上,主播在屏幕與粉絲互動,其實也是生産内容的過程。而打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内容的付費。李學淩認為,直播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且比廣告模式更先進,對用戶的打擾相對來講是最少的。

直播模式本身,是一種可持續化的商業模式。新主播、新玩法、新技術不斷激發直播新内容,優秀的内容推動優秀的平台成長,依次循環,形成如同齒輪齧合的力量。

拿YY來說,打造頭部主播同時,也通過創新的玩法,借助平台級運營活動,提升生态的整體活躍度,為更多中腰部主播提供了展現自己的機會。2018年YY年度盛典上,Top10主播中除了崔阿紮、沈曼,其他8位為新面孔,各賽道TOP3主播總數42人,其中新面孔21人,占比50%。

盛典以及盛典前期的主播對戰賽,給了中腰部主播崛起機會,為平台輸出新鮮血液,也讓老主播更有危機感,走出舒适區,在競争中成長。

綜藝和影視劇年年都有爆款,主播圈每年同樣會有新人主播,通過年度盛典被大衆熟知,塑造個人IP。

主播能夠充分釋放個人才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比如,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就在幫助直播平台提高運營效率。

李學淩談到,歡聚時代接下來将專注人工智能和全球化。他認為,未來人工智能會把虛拟世界和現實世界重新彌補起來 ,每一個互聯網公司都應該重新思考自己,如何拿到人工智能時代的門票,這個門票要比以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更珍貴,更有價值。

05

從根本上看,YY年度盛典效應之所以形成,在于主播的明星化、新技術的運用,也在于中國的年輕人在直播這個空間裡完成了對生活的重新定義、調整和組合。

不管是主播還是用戶,他們往往需要在社會有機體之中,完成關于自我、他者及其圍繞他們所産生的所有關系與意義,以及社會角色扮演所需要的話語、技巧、能力等的理解和掌握。

直播将年輕人置于一種交互場景之中,催生出他們歸屬于不同社群的社交感與身份感。他們會在不同直播間follow喜歡的主播,同時也結交朋友。

主播們依靠他們的生存技能,比如人格魅力、處事方式、價值觀念、人生經驗等,在直播生态中,活出了屬于他們節奏的生活方式。

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認為,日常生活即是一個巨大的舞台,人們的種種行為,都是根據舞台的情境定義進行有意識的表演。在他人注視和自我期待中,個體有目的有意識地按照某種方式表達自己,塑造出個人在前台的形象。

從這個意義上說,直播間和現實生活其實是同宗同源。從線上直播,到年度盛典的表演和應援,本質都是一種情感交流和投射。正如中國人三十多年來對春晚抱有一種情結一樣,各個領域都有屬于當下年輕人的“春晚”,而主播就是其中最有趣的變量。

#專欄作家#

吳怼怼,吳怼怼(esnql520),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内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