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數學定義還是概念

數學定義還是概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04:24:07

數學定義還是概念(數學中的直觀定義與表達)1

在數學教程中如何給出定義,經常是值得研究的。好的定義應當揭示概念的本質,是“what”層面的,而不是“how”層面的。

撰文 | 姜樹生

本文所讨論的數學問題,主要與數學教育有關。

對于一個數學概念的理解,直觀、定義與表達這三個方面都是需要的,但有各不相同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的初級教程(具體說就是自然數的認識)中,這三個方面是混合在一起的,既要有直觀(從扳着手指頭數數開始,實際上要做很多實驗),又要學記數法(進而就可以計算),最終要形成自然數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不适當的做法,甚至走彎路、犯錯誤,但如果最終形成了自然數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有些缺點出些錯誤都無可非議。就如孩子學走路,難免跌跌爬爬,磕磕碰碰,甚至受點傷,但隻要最終學會走路就行。

然而近年來,有些自以為高明的教學法,從很小就教孩子學習記數和計算,不重視甚至忽略直觀。其結果可能使得孩子在速算比賽中獲獎,但卻不能自覺地應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更沒有培養創新能力。其實隻是一種虛榮而已。

到了中學數學教程中,上述三個方面逐漸分開,教學法與小學有顯著的不同。

首先來看無理數的概念。在早年的大多數教科書以及當今的一些教科書中基本上是這樣講的: 首先以例子說明無理數存在,具體說就是有的“數”不等于兩個整數的比,最常見的是邊長為 1 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度(有的教科書中給出其無理性的證明)。認識到無理數的存在,就可以進一步形成實數的概念,即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全體。至于無理數表達為無限不循環小數,很多教科書是不講的,或者僅舉具體的例子讓學生體會。這樣的講法盡管沒有給出實數的定義,卻是适合大多數學生。實際上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沒見過實數的定義,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在工作中使用實數,因為數學的嚴謹性是由數學家保證的,一般人盡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

但是,如果有學生問“什麼是無理數”,準确地說就是不滿足于直觀,希望從根本上搞清楚實數的概念,教師應該怎樣回答呢?這樣的學生是千裡挑一,而能回答這樣問題的中學教師也是千裡挑一。問題僅在于千裡挑一的學生能否遇到千裡挑一的老師。

有的老師會回答說:“無理數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有些教科書或課外書中也看到這樣的“定義”。然而,“無限不循環小數”隻是無理數的一種表達方式,而不能作為定義。從哲學上說,任何一個定義必須是針對一個客觀存在的對象,否則就可能落入邏輯陷阱。(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所有集合的集合”,若引入這個“定義”,整個數學體系就崩潰了。)首先需要明白實數是一種客觀存在,然後才能談它的表達。

有效的實數定義至少有兩個,一是用戴德金分割,一是用基本叙列。兩個定義是相互等價的,但風格迥異,前者幾何味較濃,後者代數味較濃。(從數論的眼光看,實數是整數在“阿基米德位”的局部化。)要想理解實數的實質,最好兩個定義都讀懂(若能從數論的角度理解當然更好)。但這兩個定義都頗不簡單,而且定義後還要建立各種運算、大小關系、極限等。對于一般的中學生甚至大學生,難度都是相當高的。因此,在中學數學教程和大學高等數學教程中不引入實數的定義,是明智的。

但若在中學或大學數學教程中以“無限不循環小數”作為無理數的定義,則是非常不明智的,非但不能使學生明白,反而會使很多學生誤以為懂了。如 [4] 中所說:

“不怕不懂,就怕不懂還自以為懂。”

再來看平面幾何。在幾何教科書中有很多定義,但這些定義都不是“原始”的,原始的概念如點、直線、平面等都是隻有直觀沒有定義的,但它們由公理體系界定。用現代的語言,幾何對象可以定義為滿足一些條件 (公理) 的若幹集合所組成的體系。硬要定義直線、平面等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所幸還沒聽說有這樣的教科書。

不過在現行中學數學統編教科書中,很多幾何概念的定義有嚴重缺陷,例如把直觀當作定義,或語義含混 (詳見 [2])。

回過頭來再看實數的概念。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數軸的直觀。将實數理解為數軸上的點,對于大多數學生是理解實數(包括無理數)的一個有效途徑。有了無理數的例子,再有數軸的直觀,對于普通學生就可以有效地講授實數概念。換言之,幾何直觀是理解實數的一個有效途徑,對于中學生是不可或缺的。

對于多數學生有較高難度的定義還有一些,如概率。對于這類概念,隻講直觀而不講定義,常常是明智的。但常常還需要給出表達方式,并進一步給出“操作”(如計算)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夠運用這些概念,做出有創新性的工作,盡管可能最終也沒有完全搞懂某個概念。此外,通過應用也有可能提升對于概念的理解。

簡言之,如果學生能理解,直接講定義對于建立數學概念最有效;而若大多數學生不能理解,最起碼也不應該講假的定義,或者忽悠學生。

在大學數學教程中也有定義方面的問題。

先來看微積分教程。随便找一本微積分(或數學分析)教科書,就會看到其中積分(黎曼積分)的定義頗不簡單。在數學分析教程中,一元函數的積分定義為一個頗不平凡的極限,判别其存在性還要用到達布和等,相當複雜而費解。在非數學專業的微積分教程中,這部分内容隻是簡化了些(實際上是偷工減料),複雜度基本未變,所以未必比數學分析教科書容易懂;但另一方面,對這些内容都不會布置作業,更不會考試(包括研究生入學考試),徒然浪費時間且讓學生頭疼。

順便指出,各版本中學教科書中的積分概念也是這樣寫的,對于中學生當然就更頭疼了,甚至很多中學教師也看不懂。

學過實變函數論就知道,一元函數黎曼可積等價于幾乎處處連續,直觀地說,其實離連續函數沒多遠。在黎曼積分的應用中實際上主要是針對連續函數,至多是分段連續函數。對于一般的學生,由黎曼積分其實隻是學到面積的一個定義,何況這還不是一般的定義,例如一條一般的約當單閉曲線所圍成的區域的面積,就不能用黎曼積分來定義(在康妥的時代就知道,曲線可能有非零的面積)。所以,花了那麼多的時間那麼大的功夫學黎曼積分,隻是學到一個特殊情形的面積定義而已。然而,一般人都有面積的直觀,并不需要面積的定義。(如果關心面積的定義,可以看勒貝格積分或更一般的定義,如動力系統中對于維數和測度的定義。)因此,為了理解積分的概念,至少對大多數學生,不如局限于連續函數的積分。

如果将連續函數的積分定義為“有向面積”,就很容易理解且不需要花多少功夫。具體說,對于閉區間 [a, b] 上的連續函數 f(x),由直線 x=a,x=b,y=0 和曲線 y=f(x) 圍成的圖形具有面積,将直線 y=0 上方的面積看作正的,下方的面積看作負的,這樣得到的總面積稱為有向面積。将 f(x) 在 [a, b] 上給出的有向面積稱為它的積分,記為

數學定義還是概念(數學中的直觀定義與表達)2

由此定義不難證明牛頓-萊布尼茲公式

數學定義還是概念(數學中的直觀定義與表達)3

而積分的一些其他基本性質如

數學定義還是概念(數學中的直觀定義與表達)4

(r, s為實數),分部積分法、換元法以及一些初等函數的積分等,利用牛頓-萊布尼茲公式都很容易證明 (有些甚至可以作為習題)。利用張景中先生制作的輔助軟件,一堂課就足以講清楚積分的基本概念和牛頓-萊布尼茲公式,這已經超過中學課程标準的要求了。至于黎曼積分的原始思想——分割成豎條作面積和再取極限,可以直觀地講一下,不講也可以,不需要花費很多課時,其實隻有少數學生會關注。

再來看線性代數教程。“向量”是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目前所見到的很多教科書 (其中有些是早年的) 中,向量定義為有序數組。這樣的定義不僅費解 (與解析幾何中的定義相距甚遠),而且向量的運算還要另外定義。一般說來,要直到學了很多内容後才明白向量是什麼。

這樣的定義有明顯的缺陷,沒有揭露向量的本質。詳言之,有序數組是向量在取定的坐标系下的表達,是“how”層面的,而好的定義應該是“what”層面的。

從“what”層面看,向量就是向量空間的元素,脫離向量空間來讨論向量是沒有意義的。向量的運算,都涉及多個向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所以,要明白什麼是向量,歸根結底要明白向量空間。

然而,很多線性代數教科書中根本就沒有向量空間。即使有,很多教師也不講。常見的理由是,向量空間太“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那麼,基于向量空間的很多概念和定理,當然就更不能講了。

其實向量空間的概念并不算很“抽象”,國外一些大學本科代數教科書是先講群論後講線性代數,顯然比我國的線性代數或高等代數教科書更“抽象”。另一方面,我國現在的中學生都要花很多工夫學集合,但從教科書上看不到有什麼用(除了刷題)。若是對于向量空間概念的高明之處有所領悟,至少會覺得集合是有用的。所以,至少有一部分學生理解向量空間并無困難。而對于有困難的學生,需要教育者的耐心,例如可以采取如下的途徑講授。

注意學生在解析幾何中學過平面向量和空間向量,而且知道一些物理應用。在初等的數學和物理教科書中一般會講向量的直觀,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而且較好的教科書中還會指出,這隻是一種直觀,并非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就是向量 (例如電流)。學生通過物理意義可以對向量有正确的理解,盡管還沒有向量空間的概念。那麼,從向量的這些直觀概念推進到一般的向量空間,本質上隻是維數可以不受限制。因此,可以先複習解析幾何中的平面向量和空間向量,包括它們的直觀意義和物理應用,然後系統地複習和整理向量的運算,再複習和整理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表達。然後舉例說明高維的向量也是有數學和物理意義的。由此引導到一般的向量空間,就不很“抽象”和難于理解了。當然這需要多花費一些時間,但對于後面的學習是有利的。

數學定義還是概念(數學中的直觀定義與表達)5

還值得指出,一般不能說定義的對錯(Yuri Zarhin 曾無奈地說: “Well,every definition is correct”),隻能說定義的優劣。一個好的定義能夠揭示客觀存在或自然規律,啟迪思維,引導有意義的研究方向。在極端的情形,甚至一個好的定義就解決了問題。遺憾的是很多定義有缺陷。有的教科書将直觀當作定義,毫無科學嚴謹性可言,有些還頗為費解,或語義含混,或幾乎是同義反複(參看 [2]),這些都是誤人子弟。有些定義雖然嚴謹,但沒有背景,不自然(有人為設置的條件),在極端的情形甚至所定義的東西根本不存在。盡管由這樣的定義可以推導出一些定理,可以寫論文發表,但對科學并無貢獻,也不會有應用,隻是邏輯遊戲而已。還有一類情形,雖然所定義的對象是客觀存在且值得研究的,但定義的條件複雜或費解(如上面所說的将表達作為定義),尤其不利于初學者。其中有些還可能導緻偏見或心理障礙。

由上所述可見,在數學教程中如何給出定義,經常是值得研究的。這是張景中先生所說的“教育數學” (參看 [6]) 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 姜樹生: 談數學教育的特殊性——兼談如何處理數學與教育學的關系. 數學通報 2008 年第 4 期

[2] 姜樹生: 現行統編中學數學教科書有多爛 (2016)

[3] 李克正: 《抽象代數基礎》,研究生數學叢書 6. 清華/Springer 出版社 (2007)

[4] 李克正: 現代社會對于勞動者的數學素質的需求 (2019)

[5] 其故: 得數學者得天下. 返樸網 (2019)

[6] 張景中: 談談教育數學 (202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