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南方日報.高州視窗》4版
挂着一米多高圍幕的小戲台上,八個惟妙惟肖的木偶正在上演《夢回太湖》。隻見木偶時而眨動雙眼,時而揮舞衣袖,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約莫過了幾分鐘,八位雙手牽動操作線的藝人從圍幕後走出來,揭開木偶表演的神秘面紗。藝人熟練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藝唱腔、激昂的鑼鼓點擊,令人贊歎不絕。
高州木偶戲《夢回太湖》。木偶時而眨動雙眼,時而揮舞衣袖,活靈活現。鄧美芸 攝
這場戲出自高州市木偶戲傳習所,一群藝人懷揣樸素之心,以自己的信念與執着,堅守着他們引以為豪的技藝,讓高州木偶戲在傳承與發展中,向新而生。
一口叙說千古事
雙手對舞百萬兵
高州木偶戲,俗稱“傀戲”“傀仔戲”,始于明朝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的曆史。木偶戲一年四季均可演出,但以春季為最盛,特别是元宵、做年例之時以及一些喜慶節日。
高州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個個栩栩如生,形神兼備。受訪者 供圖
這是一門融彙了雕刻、服裝、表演、劇本、音樂諸多元素的民間戲曲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瑰寶,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木偶戲在表演的時候,變化多端,飛天遁地。既能人之所能,又能人之所不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木偶戲傳承人曹章玲告訴筆者,木偶戲内容多取自曆史演義、公案小說、民間傳奇、神話故事,傳統劇目不下數百種。而人物角色忠奸、善惡分明。木偶戲演出對藝人要求極高,需要集唱、做、念、打和奏樂于一身。
作為從事木偶戲創作40多年的藝人,曹章玲擅長花旦、夫人等角色,粵曲演唱聲情并茂、字正腔圓,木偶操縱随心所欲、得心應手。曹章玲是國家二級演員,原是高州市木偶戲傳習所所長,曾多次應邀率團赴省以及港澳台等地進行木偶藝術交流演出。如今,她退而不休,還經常參加重要演出,心裡依然牽挂着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木偶戲傳承人曹章玲在表演高州木偶戲。 受訪者 供圖
在高州民間,木偶戲多以單人表演為主,全部道具用一擔木偶箱就能全部裝下。逢年過節或農閑時,木偶藝人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廳中央,擺放一張方桌,就可以架設木偶表演舞台。
高州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堅韌的木料加工成型,彩繪、裝潢時又多用變形誇張的手法。木偶藝人不僅能使木偶的頭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靈活自如,還可令其眨眼、張口、開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書、寫字、開弓射箭等,生動逼真。
随着群衆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高州木偶戲在單人木偶的基礎上,又發展成四人班和八人班。目前全市木偶班共有150多個,木偶藝人達500多人。
“我們的多人木偶戲《孫悟空三調芭蕉扇》,木偶在舞台上不斷變化角色,時而變成一隻雞,時而變成一隻老虎,吸引無數小朋友的眼球。這部劇經久不衰,越演越精彩。”曹章玲說到這裡,神采飛揚。《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作為一部優秀的曆史名劇,迄今已表演了十幾年,曾在香港、澳門、台灣等地上演。
在創作與探索藝術表演的過程中,古老的木偶表演藝術在高州不斷推陳出新。為順應時代潮流,高州木偶戲由單人表演發展為多人表演,又吸納現代音樂歌舞、古裝戲與現代戲、神話劇與童話劇等劇種特色。
從“後繼乏人”到“堅定自信”
“今年‘五一’期間,我和孩子們觀看了一場木偶戲,不知為什麼,竟然有些心疼。大戲班的演員們都已年過半百,單人木偶的師傅差不多是八九十歲高齡,徒弟也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伴随我們祖祖輩輩的木偶戲,除了村裡的老人和看熱鬧的遊人,它的出路在哪兒?我們又能為此做些什麼?”談到木偶戲的生存現狀,市民李先生十分擔憂。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54年,當時高州成立了木偶戲劇團,組織木偶戲老藝人整理傳統劇目,并開展拜師授徒,培養木偶戲新人。20世紀七八十年代,高州木偶戲進入了鼎盛時期,木偶戲班發展到2000多班,年演出1萬多場,成為廣東演出單位中演出劇種最多的文藝團體,盛極一時。
然而,随着社會轉型與經濟沖擊,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高州木偶戲獨領風騷的輝煌一去不複返,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
藝人們在台上表演。鄧美芸 攝
“以前逢年過節或者婚慶嫁娶,村民們都會請一個木偶戲班來表演助興。由于時代的變化,青年人娛樂取向轉變,木偶戲觀衆劇減,加之木偶藝術後繼乏人,高州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困難重重。”曹章玲說。
為了改變瀕臨“斷線”的局面,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劇團新招收了一批年輕學員,已經退休的曹章玲重新返回劇團帶新團員。
“我從十幾歲就開始師從父輩學習木偶戲了。”高州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陳文琰告訴筆者,他從小就在木偶戲技藝的熏陶下長大,不僅熟練掌握木偶戲的表演技巧,而且能雕琢出精美的木偶道具。作為80後的青年藝人,陳文琰是高州木偶制作的能工巧匠,集制作、表演、研發于一身。
像陳文琰一樣的青年藝人,在高州市木偶戲傳習所不在少數。2012年,文藝院團改制,由差額撥款單位改為全額撥款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由于财政加持,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為高州木偶戲發展注入新活力。據了解,今年該傳習所又計劃招聘3名學員。
高州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在給木偶進行彩繪。受訪者 供圖
以上種種措施旨在借高州市木偶戲傳習所這一龍頭,帶動鄉村的木偶戲班百花齊放。此外,高州當地積極推進木偶戲進校園、社區和鄉村,豐富群衆文化生活,實現文化惠民,傳承地方特色文化。
“我覺得整個木偶戲界變化最大的,就是國家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後,加強了對傳統藝術的重視和傳承。”曹章玲說,在木偶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之後,各個級别的傳承人每年都會得到一定的經濟扶持。直到那時,她又找回了木偶傳統藝術的那份自信。
傳承不守舊 創新不離根
培養人才僅是第一步,如何赢回觀衆,是該傳習所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始了。
1992年,劇團進京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彙演,演出傳統木偶粵劇《柳毅傳書》,獲劇目、導演、音樂和優秀表演四項大獎。2001年9月,應邀參加香港“中國傳奇”藝術節展演。先後5次應香港特區政府和市政局邀請參加香港“中國傳奇”藝術節展演。2016年,受省文化和旅遊廳委托,應邀參加台灣“亞太傳統藝術節”展演,獲得台灣同胞的高度贊揚;2021年,在上海舉行的“山海并茂 好心聞名”為主題的茂名文旅康美推介活動中,高州木偶戲劇團進行宣傳展演……
高州木偶戲走進校園,吸引無數學生眼球。受訪者 供圖
同為80後的青年藝人林雲鋒告訴筆者,他參與排演的兒童卡通劇《鬥雞》,是木偶劇适應市場的一個有益探索。
《鬥雞》講述了兩隻“大公雞”由初次見面就開始撕打而最後握手言和成為好朋友的故事,通俗易懂的劇情、出神入化的表演,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學會人生道理。該劇于2020年在雲浮市中小學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巡演,收獲無數好評。
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為助力茂名鄉村振興宣傳展演,高州市木偶戲傳習所創作排練節目“分界打擂展風采”;為迎建黨100周年,創作排練了獻禮展演節目《高歌齊頌黨華誕》,獲得觀衆的高度贊揚和好評。
曹章玲介紹,時下正值高州荔枝成熟上市,目前,劇團正計劃創排木偶劇《摘荔枝》,在根子貢園等地進行表演,在傳承堅守之中,推動高州木偶戲向新而生。
【撰文】鄧美芸
【作者】 鄧美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