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雙十一”持續進行,快遞收發貨不斷增多,快遞信息安全再次成為焦點。你是否接到過這樣的電話:網購之後,你的姓名、地址、快遞單号、消費記錄被說得清清楚楚,對方以快遞丢失為由,一步步誘騙你向指定賬号轉賬……這很可能是倒賣快遞面單信息惹的禍。
誰在買賣?
“出料方-料商-詐騙分子”産業鍊
近日,快遞面單被批量售賣的消息引發熱議。快遞面單是快遞包裹上記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貨物種類等相關信息的單據。“出料方-料商-詐騙分子”形成了一條黑色産業鍊,以倒賣“快遞料”為核心,通過隐蔽渠道交易。
為了逃避打擊,這些快遞信息通常用“料”“菜”等暗語代替。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一張快遞面單,包含了姓名、電話号碼、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甚至可以借此找到你的微信、支付寶賬号,洩露你的消費習慣和經濟能力。
有可能洩露快遞面單的環節很多,如店鋪發貨時、中轉倉攬件時、快遞員派送時,還有不法分子利用快遞公司前員工的身份,通過内部系統竊取信息。此外,我們随手一扔的快遞面單也可能被“再次回購”。
有報道稱蝙蝠app被用于溝通“快遞料”情況,能夠雙向撤回聊天記錄。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據報道,這條“黑産鍊”環環相扣,“料商”在社交平台發布收購面單需求,有些人會在加密通訊工具上溝通情況、利用虛拟貨币手段進行交易,最終這些信息落入詐騙分子手中。
獲取個人快遞信息後,詐騙分子會冒充客服或快遞員“釣魚”,常見的說法是“發送退款鍊接、騙取銀行賬号”“快遞遺失、聯系退款”等。還有少量信息被用于定向營銷、寄送空包裹刷單等。
危害多大?
3.5元一張,母嬰類面單“最搶手”
曆史面單收購價格。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有調查顯示,快遞面單價格不一,實時面單開價相對較高,超過1000張每張價格3.5元,精品面單每張4元;曆史面單收購車載、童裝童鞋、化妝品等類型,每張1.5元。母嬰類面單最“搶手”,據稱其“轉化率”最高。
為了避免快遞信息在運輸途中洩露,從2017年開始,各大快遞公司推出隐私面單,能夠遮擋部分電話号碼、地址等信息。然而,隐私面單推出4年來,利用率不升反降。
許多快遞平台上,隐去個人信息不是默認選項。圖片來源:中通快遞微信小程序
多數快遞平台上,隐私面單并非默認選項,而是增值服務。究其原因,主要是影響配送效率、增加設備成本。有快遞員說,“如果全用隐私面單,每個包裹都拿出來掃一遍,每天估計會少送50件左右。”且如果出現快遞代收點等第三方,隐私面單的保護作用十分有限。
如何治理?
别讓快遞面單成為隐私黑洞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了800億件,快遞信息保護越發關鍵。快遞塗碼筆、熱敏紙塗改液等商品熱銷,足以反映出消費者對快遞信息安全的重視。
除了自身加強隐私保護外,應對快遞面單倒賣問題,監管部門、電商平台及商家、快遞公司、代收點等多個主體也需要共同努力,懲防并堵。
11月1日起,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明确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對情節嚴重的犯罪行為,将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五千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罰款、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處罰相關人員等措施。有網民說,“長了牙齒”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讓監管行之有據,倒逼企業遵紀守法。
隐私保護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需要切斷信息洩露的“水源”。互聯網平台、商家要加大保護快遞信息的投入,加大對隐私洩露的懲處力度,提高商家保護消費者隐私的自覺性。快遞公司能否将“隐私面單”從“增值服務”變為“基本服務”,強化人員管理,減少快遞信息洩露的風險?對于快遞代收點等第三方平台,是否可以嚴格準入制度與日常監管,堵住快遞面單洩露“最後一公裡”的漏洞?
防範快遞信息洩露事關公衆利益,别讓快遞面單成為隐私黑洞!
策劃:劉娟
監制:唐心怡 湯輝
作者:解轶鵬 王鑫蓉
設計:趙薇
編輯:黃潔心
校對:宋敏榕
聯合出品: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