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悲秋,劉禹錫是喜秋。
劉禹錫開篇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财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幾乎都是在貧困和漂泊流浪的狀況中度過。《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當年他大約五十六歲,漂泊到夔洲一帶,重陽登高,面對肅殺秋景,有感于懷,遂提筆寫下這一首七律。這一首詩曆來被推為律詩中的傑作,千百年來為世人傳誦。首聯寫景,風急天高,猿聲凄涼,這就開門見山地表明詩的感情基調:沉郁悲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