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22 13:37:33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

【課文内容】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2

【文章分析】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将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曆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3

【背景介紹】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後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學習目标】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同步練習】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4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5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6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7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8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9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0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1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2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3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4

【字詞積累】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5

誡:警告,勸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養德:培養品德。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甯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緻遠:實現遠大目标。

才:才幹。

廣才:增長才幹。

成:達成,成就。

勵精:盡心,專心,奮勉,振奮。

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甯靜"相對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與:跟随。

馳:疾行,這裡是增長的意思。

日:時間。去:離開。這裡指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窮廬:破房子。

将複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6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7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8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19

【知識鍊接】

古代家訓

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曆、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内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寫 信

一般由稱謂、問候語、正文、結尾、署名、日期所構成。稱謂,在首行頂格的位置寫稱謂,後加冒号。為了表示尊敬、親切,可在稱謂前加上"尊敬的"或"親愛的"等詞。這由寫信人與收信人關系的親疏遠近而定。問候語,第二行開頭空兩格寫問候語。運用禮貌語言,使收信人感到親切、受尊敬。

長者多問候身體,中年人多問候事業和家庭,青年人多問候愛情和學業,少年兒童多祝願健康成長。

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層次叙述清楚,簡潔清晰,語言要求準确通俗,明白如話,不要做過多、過深的修飾,已免造成對方難于理解。結尾,要根據收信人的身份,寫表示祝願的話,以示禮貌。一般性的祝詞"此緻"

"敬禮",格式是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此緻",下一行頂格寫"敬禮"。給長者的信往往寫"祝您健康長壽",給朋友寫"祝工作順利",給晚輩寫"祝你學習進步"。署名和日期,最後兩行靠右寫寫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寫寫信日期。根據寫信人與收信人的關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學生××"、"兒××"等。

對聯是傳統文化中很有趣的語言形式,講究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境相近或相反。

如: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粗茶淡飯——山珍海味。你也來對一對。

山清水秀—— 花好月圓(花紅柳綠;月明風清) 井然有序——雜亂無章

【作者介紹】

諸葛亮(181—234):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卧龍先生。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水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作為一代曆史偉人,他最大的功績是輔佐劉備開創蜀國基業,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他更以淡泊明志,甯靜緻遠的高風亮節及道德文章,言傳身教,惠及子女,為後世楷模。

為避漢末之亂,大約于漢獻帝興平二年(195)15歲時随叔父諸葛玄由山東遷居豫章,後輾轉至荊州,隐居于南陽隆中,故号卧龍先生。西晉陳壽《三國志》有《諸葛亮傳》,并整理其詩文《諸葛亮集》傳世。

作為一代曆史偉人,諸葛亮最大的功績是輔佐劉備開創蜀國基業。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問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諸葛亮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最後促使孫劉聯合,共抗曹操,并經赤壁一戰奠定三國鼎立局面,而後為劉蜀集團運籌策劃,東征西讨,開疆拓土,富國強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軍旅之中。他有濟世愛民之心,經天緯地之才,"智絕千古",特别是隆中決策,高瞻遠矚,不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引後世無數英雄競折腰,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

諸葛亮在政治、軍事上計謀超群,對後代的教育問題也十分重視。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中的前夕,還寫信給諸葛瑾:"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同時寫下了流傳百世的《誡子書》。他在《誡子書》中告誡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甯靜緻遠,學以廣才,勵精治性,珍惜光陰,務求"接世"。30年後,鄧艾率魏軍攻蜀,兵至綿竹,諸葛瞻拒不接受鄧艾的高官誘降,英勇戰死,時年37歲。其子諸葛尚一同戰死,時年16歲。《誡子書》中關于道德、修養、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響着近二千年來諸葛家後裔的持續發展和我國有志青年積極進取。

【結構梳理】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20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21

【句子分析】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有道德有修養的人的品行,依靠摒除雜念和幹擾來修養身的,依靠節儉的作風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标。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源于學習,所以不學習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年紀随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歲月而喪失,最終枯敗零落,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等到那時悲哀地坐守着那窮困的屋舍,(後悔)又怎麼來得及!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22

【中心思想】

【寫作練筆】

仔細閱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并說一說學習了這課之後有什麼啟發。

【内容梳理】

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以此培養自己的品德。要從淡泊甯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道理或事實均可)嗎?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麼?

志:以儉養德 學:以靜求學 才:以學廣才

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這就是諸葛亮的治學之道。

諸葛亮寫這封信以"君子"做榜樣,用意是什麼?

因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學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學習效仿的榜樣。諸葛亮希望兒子也能成為一名君子。

"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内心世界始終保持甯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作者認為"靜"與"學"之間的關系是什麼?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 

要想有才學必須通過學習,而求學的過程之中又必須有"靜"心,如果一個人"淫慢""險躁",無靜心,無恒心,則是求學與修身之所忌。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這句話有什麼含義,作者是從什麼角度闡述的?

這句話的含義是年華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時光,必将碌碌無為,老大徒傷悲,到那時就悔之晚矣。作者從反面闡述,勸誡兒子。

誡子書的内涵是什麼?結合實際談一談。

第一課:甯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 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

  他忠告孩子,甯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 是有安甯的環境。

現代人多數終日忙碌,你是否應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課: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

他告知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

在鼓勵消費的文明社會,你是否想過節儉的好處呢?   

第三課:計劃的力量。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甯靜無以緻遠"   

告訴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靜下來,才能夠把細心計劃将來。

面對未來,你有理想嗎?你有使命感嗎?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嗎?

第四課:學習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告訴孩子甯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益處,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信天才論,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學習?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課:增值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資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幹。但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決心和毅力就會半途而廢。

你是否想過:一鼓作氣的人多,堅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六課: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 快人一步,不但容易達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去修正與改善!

你在學習、生活中是否有過懶惰、拖延的現象呢?

第七課: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治性"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嗎?   

第八課: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 ,意與歲去"   

他警告孩子時光飛逝如梭,意志力又會被時間消磨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靜心想一想,你有蹉跎歲月嗎?

【積累拓展】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23

語文七年級上冊誡子書學習ppt(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内容全解)24

【練習提高】

諸葛亮還有一篇《誡子書》,讀完後請總結一下這篇《誡子書》談的是什麼問題。

夫酒之設(安排),合禮緻情(合乎禮節,表達情意),适體歸性(适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意未殚(盡),賓有餘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飲到酒醉),無緻迷亂(喪失理智胡來)。

談了飲酒問題。待人接物,飲酒要控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禮。

【寫作參考】

1.觀點鮮明,層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觀點,分析了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方面的關系,觀點鮮明,說服力強。再如,從"靜"的重要性上看,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内心世界始終保持甯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文章層次十分清晰。

2.正反闡述,對比鮮明。

文章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了治學、修身的條件,勸誡兒子惜時并有所為。同時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閱讀擴展】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于鵝毛扇,民間流傳着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并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衆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于名師。

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并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将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不釋手,形影不離。他這樣做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并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