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國家級科技館,中國科技館誕生于1988年,如今已過而立。
2009年9月16日在奧林匹克公園新址建成開放新館,成為其31年發展曆史中的裡程碑,也是向更高水平躍進的新起點。
新館十年,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我期許和勉勵中,雖被外界笑稱科技館界“元老”,卻始終堅持創新、作為保持活力和公衆吸引力的源頭活水。
2018年,按觀衆量計算,中國科技館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博物館中位列第13位。
中國科技館新館外景
中國科技館新館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2萬平方米,建築外觀為單體正方形,呈現出巨大的“魯班鎖”造型,既包含中國古典建築元素,同時也寓意現代科學的探秘與解鎖。
整個場館擁有“兒童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5個常設展廳,設有球幕、IMAX巨幕、動感和4D影院。
小球陣列“升級版”
新館之新,首先體現在孜孜不倦地保持常設展廳常展常新。
10年間,“華夏之光”展廳、“太空探索”和“信息之橋”展廳先後完成更新改造,其中“太空探索”常設展覽榮獲第十六屆(201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優勝獎,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入圍并勝出的科技類展覽;“小球陣列”等公共空間展品全新升級,以“熟悉的陌生感”給公衆帶來新感受;2019年6月1日,封閉改造7個月的“兒童科學樂園”重新開放,以更加符合兒童學習體驗習慣和心理的新展廳,迎接“10後”孩子們的“檢驗”。
“太空探索”常設展覽
兒童科學樂園
新館之新,也體現在經年累月努力尋求短期展覽的多元。
在“中國夢·科技夢”的主題下,“中國互聯網20年展覽”“核科學技術展”“光及光基技術展”“機器人主題展”“心理學主題展”等系列短期展覽先後登場,配合科普講座、科普教育活動,讓公衆既能了解“硬核”科學,也能感知人與社會、人與科學的關系。
瑞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展”、德國馬普學會“科學隧道3.0展”等高水平國際科學展覽陸續引進,讓中國公衆感受科學的另類視角。
短期展覽還善于敏銳抓住科學熱點,2019年是聯合國确定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2019年暑期開幕的“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首次探索将科學内容提升至哲學層面展示,展覽開放 41天,累計服務觀衆26.6萬人次。
2018年“科學之夜”3D結構投影視覺秀
新館之新,還在于勇于突破思維局限,讓科普教育活動規模大型化、場景主題化,讓公衆樂在其中。
2018年9月,中國科技館30年來首開夜場,以科幻為主題的“科學之夜”大型主題活動連辦8場,“3D結構投影視覺秀”“科幻主題探秘”“角色扮演主題巡遊”“密室逃脫”“科學嘉年華”“真人VR絕地求生”六大版塊内容精彩紛呈。
其中,“3D結構投影視覺秀”專為中國科技館獨特的建築結構量身打造,結構投影技術在國内科普場館首次應用,32台31K流明的投影機在挑空30米高、近3000平方米的投影牆上呈現出氣勢磅礴、大氣恢宏的科技史畫卷。
“科學之夜”2019年10月繼續上演,更神秘、好玩、好聽、好看。
限流前的展廳
限流後的展廳
新館之新,在管理方面持續探索提升公衆體驗新方式。
10年新館不斷增長的客流壓力,對場館安全及“用戶體驗”日益構成嚴峻挑戰。經過深入調研和缜密推演,2019年7月1日起正式試行高峰期預警限流措施,全館每日限流3.6萬人次,瞬時最大接待量1.5萬人。
經過暑期兩個月的試運行,有效控制觀衆總量,使客流分布趨于均衡,極大改善了學習參觀環境。
這是中國科技館31年來對場館管理做出的重大變革,承擔了巨大的壓力,集中展現出新館10年創新的勇氣、擔當和智慧。
中國科技館新館夜色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中國科技館新館走過10年,從來不把已有成績或“江湖地位”當成不敢創新的借口,而是将國家館的定位當作使命和責任,以“敢為天下先”的銳氣、“美美與共”的胸襟和不斷革新的品格,在創新的大道上邁向下一個充滿希望的十年。
作者:馬宇罡 中國科技館科研管理部副主任
欄目主持人:齊欣,編輯:劉巍)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