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叉小包,一個不穿大牌不是好産品狗的電玩宅。我不評測數碼産品,隻談數字生活方式,為的是你不淪為「數字奴隸」,隻享受它們給你帶來的舒适與效率。今天要評測的是來自聯想的旗艦商務變形本 ThinkPad X1 YOGA。
【閱讀指南】
閱讀指南:本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章:昨日的幸存者
經典傳承:久違的「小黑」
第二章:今日的融合者
1.當「X基因」與「Y基因」相遇
2.X基因:同級筆記本中最好的鍵盤手感,沒有之一
把玩過很多筆記本電腦,隻有兩個名字傳到耳邊會讓我神經立刻興奮:一個是 MacBook,一個是 ThinkPad。這也是我職業生涯用過最久的兩大筆記本家族。曾跟朋友調侃,往國貿或陸家嘴的咖啡館一坐,你就打量過客:擺着銀色蘋果本,不緊不慢喝着拿鐵的大多是打扮文藝範兒的設計獅;而拿着一台小黑,一口三明治一口冰美式的,多是西裝革履的金融狗。兩台機器的個性,由此可見一斑。
本文的主角就是 OLED 屏幕的 ThinkPad X1 YOGA,這裡的每個單詞,都足夠單獨寫幾篇文章娓娓道來。畢竟 ThinkPad 已誕生24個年頭,創下過太多第一次:第一台上太空的筆記本、第一台可以手寫輸入的筆記本、第一台内置 CD-ROM、DVD-ROM 的筆記本、第一款支持指紋識别的筆記本、至今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 ThinkPad TransNote……這些輝煌的遺産,至今仍支撐着 ThinkPad 品牌的靈魂——幫助人類更好地思考未來。
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代神機 ThinkPad TransNote▲
2008年以後的 ThinkPad 高端機種進化方向,始終是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尋找黃金分割點。本篇評測會一邊梳理 ThinkPad 的「X基因」發展脈絡;一邊體驗「Y基因」YOGA 的創新之處,最終來評價融合了這兩大基因的 ThinkPad X1 YOGA 是否把商務移動計算的體驗提升到全新境界。
第二章 今日的融合者
當「X基因」與「Y基因」相遇。
ThinkPad X1 YOGA 正是集聯想這十年來傳承與創新的集大成者。
X基因:TP家族的血脈傳承
2008年:ThinkPad X300
2012 - 2016年:ThinkPad X1 Carbon
2012-2015年:ThinkPad X1 Carbon Touch
Y基因:YOGA變形本的創新軌迹
2012年:IdeaPad Yoga 11/13
2013年:ThinkPad Yoga
2015年:ThinkPad Yoga 260/460
基因融合的結果就是:你第一眼可能都分不出誰是大表哥 Carbon 誰是小表弟 YOGA……
ThinkPad X1 Carbon Gen4(左)和 X1 YOGA(右)
X基因:同級筆記本中最好的鍵盤手感,沒有之一。
把筆記本打開,看看鍵盤為主的C面,你可能還是傻傻分不清:
這恰恰是 X1 Yoga 的強大「X基因」所在——你在 X1 Carbon 上所能享受的一切經典的「小黑本」體驗,都完完全全地被 X1 Yoga 繼承,表面親膚塗層、鎂鋁合金骨架機身,親切又堅韌;鍵程适度、回彈明确的浮島式鍵盤;壓力感應小紅點;三鍵觸控闆;秒開解鎖的按壓式指紋識别……當我把兩隻手放上去的一瞬間,所有使用 X300 時的肌肉記憶幾乎都蘇醒了,兩手本能地快速飛舞了起來。
美國著名程序員兼演講家 Scott Hanselman 有個有趣的說法:「你可以預測自己的壽命和工作時間,所以也可以大緻推斷你這一生還剩多少次擊鍵次數。」換句話說:對你的十指好一點,它們值得享受一副好鍵盤。敲擊是思考的延伸,手指若跟不上大腦的速度,還談何移動生産力。所以我完全贊成 Scott 的觀點,一款商務筆記本鍵盤的重要性,往往比你想得還重要。
X1 YOGA 延續了 ThinkPad 引以為豪的傳統,在14寸商務本上提供了全尺寸鍵盤的優異輸入體驗。海内外幾乎所有關于 X1 Carbon 的評測也都會單獨把鍵盤列為優點強調,這是其他品牌筆記本上極少見到的。
我還要特别稱贊一下這代的按壓式指紋識别。省去了滑動過程之後,真正體會到秒開登錄 Windows 的爽快。可能是沒有過渡動效的緣故,我感覺 X1 YOGA 的登錄解鎖比手上的 iPhone 7 Plus 還順暢。 在可以刷指紋的場合指示燈會自動亮起,簡潔優雅。隻可惜目前還不支持指紋支付。出于商務本的定位,X1 YOGA 内置了 TPM 安全芯片,采用符合 Windows Hello 标準的指紋登錄,而沒有采用 IdeaPad 上常見的「刷臉」登錄。
X基因:略有遺憾的接口配置
X1 YOGA 有平闆模式,所有開關和接口不得不分布在機身兩側。電源開關被挪到了機身右側靠近掌托的位置,旁邊還增加了音量控制鍵。不論是凹下去的電源鍵,還是微微凸起的音量鍵,尺寸都太小,手感也較差。這兩個按鍵跟2013年初代 ThinkPad YOGA 一模一樣,未經重新設計,設計師要拖出來打三十大闆。機身右側接下來的接口: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兩個 USB 3.0 和一個全尺寸 HDMI 接口都沒什麼可說的。
機身左側,靠近掌托位置的首先是一個帶 Always On 功能的 USB 3.0 接口,即關機狀态下也可為其他設備充電。嗯,緊急情況下用這麼個大充電寶也不是不可以。然後是 Mini-DP 接口,外接顯示器安排在左邊,避開右手的鼠标操作區,十分合理。
最值得吐槽的部分來了:聯想升級了專用擴展接口 OneLink ,這意味着用戶隻能購買聯想獨家 OneLink 配件,沒有第三方可選,這些配件也隻能用于聯想産品。前代 OneLink 接口和電源接口二合一,至少沒有多占用機身空間。而這代「升級後」的 OneLink 接口則單獨拿了出來,又大又醜。你說這個地方放什麼不好,USB-C 或标準SD卡接口我都跑去楊元慶家放鞭炮好伐?設計師你别走啊,再讓我打三百大闆。
請您欣賞:要價180美金,百分百差評的專用擴展塢。▲
蘋果這麼任性地砍掉新版 MacBook Pro 一衆接口,但至少把 Thunderbolt 3 設計成了 USB-C 兼容造型,以盡量提升單個接口的可擴展性。獨家接口這種做法早已過時,OneLink 接口可說是 X1 YOGA 設計決策中最大的敗筆。那獨家配件的價格和質量如何呢?要價180美元的 OneLink 接口擴展塢,美國聯想官方商城評論區裡一片鬼哭狼嚎,百分百差評。呵呵。
最後機身背後和 X1 Carbon 一樣有個非常隐蔽的 Micro Sim卡和 Micro SD 卡插槽。可惜我拿到的這款不帶 WWAN 通訊模塊,無法測試。按聯想官方規格說明書,用戶可以選配高通或華為的 4G LTE 無線通訊模塊。對于經常需要使用國際漫遊的商務人士來說,可以不開手機熱點直接上網。
MicroSD 卡插槽支持 UHS-II 規格,理論最高讀寫速度可達 312MB/s,但市面上主流的 MicroSD 卡都隻是 UHS-I 規格,讀寫速度在 80-95MB/s 左右。我的數碼相機都用全尺寸 SD 卡,隻有 GoPro Hero 4 使用 MicroSD。
我常說:「齊備的接口是一台商務筆記本的良心。」ThinkPad X1 Yoga 在我看來離滿分不遠,看在随機贈送了一條 HDMI 轉 VGA 線的份上。如果能把 OneLink 去掉改為 USB-C 或标準 SD 卡插槽,再加上 RJ45 有線以太網接口,就可以給個大大的100分。畢竟在許多公共場所 WiFi 速度慢如蝸牛,能牽上一根網線是莫大的福音。
Y基因:科技與情懷滿載的全新 YOGA 金屬轉軸。
對比2013年初代 ThinkPad YOGA,盡管前文吐槽過電源和音量鍵不思進取,但變形的關鍵 YOGA 金屬轉軸則經過了徹底的重新設計。外觀上,X1 YOGA 的轉軸沒有了之前凹進去的一塊,視覺上更為規整流暢。耐用度上,新轉軸可以承受3萬次以上的開合,即每天開合電腦8次,能用十年以上。
無愧于「全球最輕薄14寸2合1商務筆記本」的名号,X1 YOGA 機身最厚處僅 16.8mm,重量僅 1.27kg,隻比同尺寸不能360度旋轉的 X1 Carbon 厚了0.8mm,重了0.1kg——金屬轉軸與碳纖維鎂鋁合金機身的完美融合,是最大功臣。
2013款 ThinkPad YOGA 備受好評的升降鎖定(Lift 'n' Lock)設計得到了保留。當用戶把顯示屏從190度轉到360度時,鍵盤框架就會升起 2mm 鎖住鍵盤,使鍵盤面成為一個平面,無法下按。這樣就完全避免了誤觸,在平闆模式下持握也更舒适。這一充滿巧思的設計完全不用電,是一種優雅的純機械結構。加裝了升降鎖定的鍵盤和 X1 Carbon 一樣,依然是防滴濺的。
寫道這裡忍不住要為「升降鎖定」叫好。如此靜默又貼心好設計在當下的筆記本中太少見了。大多數筆記本的工業設計隻考慮第一眼如何讓消費者眼前一亮,而不是在長期使用中減少你的煩惱,在關鍵細節上體貼你。而正是這些細節讓 ThinkPad 和其他品牌區别開來。
Y基因:适用場景有限的觸控筆。
要筆,還是不要筆,這是個問題。不久前 Apple Pencil 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喬布斯時代「蘋果絕不會推出觸控筆」的印象。随後 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 也引入了 Surface Pen。似乎在用了多年的十指多點觸摸之後,「筆」又要回來了?
The Verge 在評測了 Apple Pencil 之後松了一口氣:這不是一支合格的觸控筆,但是一支絕妙的繪圖筆。Apple Pencil 的出現,不是為了讓人們重新回到 iPhone 出現前的「智能手機史前時代」用筆代替手指。高精度、低延遲、細膩的壓感,是為了在電子屏幕上實現紙筆一般的書寫、繪畫體驗。在我看來蘋果是對的:隻要是圍繞手寫筆迹和繪畫而設計的觸控筆,就有存在的意義;如果隻是為了用來戳戳屏幕,那這支筆就是多餘。所以我對觸控筆的要求是:壓感細膩、持握舒适,有良好的軟件應用環境。
ThinkPad X1 Tablet 的觸控筆 Pen Pro (source:Engadget)
X1 YOGA 這根觸控筆跟手機上用的差不多,比較纖細。仔細對比,和去年發售的 YOGA 260/460 配備的一樣,不如X1 Tablet 配備的 Pen Pro 來得粗壯。看來聯想認為:對平闆來說,筆更為重要;而對變形本來說,筆的場景要少一些。好處是 YOGA 這支筆可以優雅地收納進機身,不用怕丢。内置的充電模塊可以提供充電15秒使用100分鐘,不用外置電池、不用單獨充電的設計都是好設計。
筆還是又粗又黑又長的好用。
這支筆持握感在我手裡比較差。如果用 S Pen 去操控5.7寸屏的三星 Galaxy Note 7 算是「輕松」,那麼用個頭差不多的這支筆去操作14寸的 X1 YOGA 隻能用「吃力」形容。這支筆的書寫手感比較「滑」,盡管有 2048 級壓感,但在軟件優化上欠缺調教,沒有 Surface Pen 和 Apple Pencil 那種「筆尖在紙張上輕輕摩擦的阻尼感」。做一些簡單的筆記和草圖沒問題,但想長時間創作你還是該買 Wacom 專業工具。
軟件适配方面,這支筆在預裝的微軟 OneNote 和聯想 WRITEit 下都能流暢地工作。如果你安裝了 Windows 10 周年更新版,那麼 Windows Ink 工作區提供了手寫便簽、屏幕批注等更多為觸控筆設計的實用功能。WRITEit 還提供了手寫識别,在輸入框中點擊可以識别筆迹自動轉換成文字。我試下來英文的識别率較高,而中文隻要筆畫稍微連貫一些識别率就很差,所以讀者大人如果是醫生,就不用考慮這款産品了。
總體來說,Windows Ink 和 ThinkPad 自帶軟件目前對觸控筆輸入所做的優化還不夠好,使用場景有限。用戶還不能像 Galaxy Note 手機那樣享受到用筆做智能筆記、截圖、截字、甚至截取動态 Gif 等豐富的操作。
基因突變: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屏幕
前面寫了這麼多X基因和Y基因,感覺 X1 YOGA 基本還是沿着 ThinkPad 和 YOGA 系列過去的輝煌穩步前進,并沒有什麼突飛猛進的進步。那麼這塊 OLED 屏幕,就是前無古人的突破所在。
OLED 和 LED LCD 雖然隻差了幾個字母,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顯示技術。人類曆史上真正大規模流行過的電視機/顯示器顯示技術其實隻有三種:CRT(顯像管)、LCD(液晶)和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等離子、DLP投影等等,都屬于昙花一現。
這裡就不科普 OLED 的原理了,總之這是業界公認的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 具備液晶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各種科幻電影中才有的優越性:自發光無需背光、高對比度、低功耗、可依附于任何表面上,因此可實現透明屏幕、鏡面屏幕、柔性屏幕、兩面屏幕……三星在其旗艦手機上使用 OLED 屏已經多年,而領跑 OLED 黑科技的 LG 也早就開賣各種指标完勝液晶的 OLED 電視了(好吧,除了亮度,這個下面會講到)……
想彎就彎,隻有 OLED 技術可以實現的顯示黑科技。(source:LG Display)
2016年可算是「OLED筆記本元年」,今年年初的 CES 大展上一口氣四家PC廠商公布了 OLED 屏幕的筆記本/平闆電腦産品:
Lenovo ThinkPad X1 YOGA 翻轉本,14寸
Dell Alienware 13 遊戲本,13寸
HP Spectre x360 翻轉本,13寸
三星 Galaxy TabPro S 平闆電腦,12寸
這幾塊 OLED 屏幕分辨率均為2K(2560x1440 像素),最高亮度均為300nit。在小尺寸 OLED 制造領域領先的三星顯然已經開始往更大尺寸發力,以上四款産品之所以技術指标相同是因為都是三星供貨的。三星在今年初表示已經通過全新的像素驅動等技術解決了 OLED 的像素衰減問題。傳說下一代 iPhone 也會使用 OLED 屏幕,同樣由三星供貨。相信2017年會是 OLED 的普及年,而 X1 YOGA 是目前你能買到的最大尺寸 OLED 屏幕筆記本。
OLED 屏幕用于筆記本電腦好處是:更鮮明的色彩、更長的續航、更輕薄的機身。目前的 OLED 屏幕往往會限制最高亮度來延長顯示壽命,避免某些色彩過早衰減而造成色差。OLED 屏每個像素點都是主動發光,所以不存在整塊屏幕的「平均亮度」。液晶屏依賴背光,所以隻有平均亮度,實測亮度差異隻是背光照的不均勻罷了。OLED 單個像素最高 300nit 的實際顯示效果,要比液晶屏「平均亮度」300nit 鮮明亮麗得多。
同等亮度下 ThinkPad X1 Carbon IPS 液晶屏與 Yoga 的 OLED 屏對比
所以說不必糾結 OLED 在最高亮度指标上輸給液晶。對OLED屏幕而言,對比度比亮度更重要。X1 YOGA 規格說明中 OLED 屏幕對比度為 2000000:1,而IPS屏型号的對比度隻有 700:1。Digital Trends 網站的實測結果更為驚人:
最高亮度下,X1 YOGA 的OLED屏幕對比度達到了驚人的353310:1,僅次于三星 TabPro S 那塊 AMOLED 小屏,把同時代的 LCD 液晶屏産品遠遠甩在了身後。對普通用戶來說,第一感受就是「黑,真心黑」,你就會明白原來液晶屏上看到的黑,隻是「很黑的灰」。更純淨的黑色也讓其他色彩更通透、漸變色過度更細膩。如果你設置的桌面壁紙是黑色背景,由于完全沒有背光,黑色背景會與黑色邊框融為一體,造成另一種「無邊屏」的錯覺。這是在液晶屏幕上不會感受到的奇妙效果,文字難以盡表,強烈建議各位讀者去親眼見識。
OLED 屏的黑,才是「真心黑」。
色彩上,X1 YOGA 這塊 OLED 屏實現了98.8%的sRGB覆蓋、71.7%的 Adobe RGB,基本達到廣色域标準,用來處理文件、圖片乃至網絡發布的專業視頻都沒有問題。可視角度更是接近180度,遠超 IPS 屏的同款産品。
X1 YOGA IPS 屏(左)與 OLED 屏(右)可視角度對比。(source: HotHardware)
X1 YOGA 還通過了軍标測試。美國軍标 MIL-STD-810G 是一項嚴苛的産品耐用度測試,包括高溫、低溫、高低溫沖擊、潮濕、摔落等測試項。其中摔落就要求5組機組,從1.2米高度實施26次摔落測試,設備仍可正常工作。為了通過軍标測試,也為了翻轉後的帳篷模式下保持機身的整體平衡,聯想沒有在機身厚度上過度壓榨是正确的選擇。
總體而言這塊 2K OLED 屏幕色彩通透、色域廣,可視角度極大,尤其是 OLED 獨特的「真心黑」顯示效果令人過目難忘。領先 LCD 一個時代的硬件,結合豐富的色彩模式,可以說我們很難得得看見一款商務筆記本的屏幕,做到了筆記本顯示效果中的頂尖水準。
商務辦公體驗:表現行雲流水,絕不拖泥帶水。
首先是續航,這是我最不擔心的部分。小黑本擁有業界最為嚴格、先進的電池管理技術,包括:
1.電池延時技術:通過調整顯示器亮度和CPU性能等延長待機時間
2.飛行電源模式:專為機上設計的模式,可自動檢測并打開
3.智能散熱系統:手持時使機體保持較低的溫度,放置于台面時獲得較高的性能
4.30天待機功能:會讓電腦盡可能進入較低的耗電狀态
5.輕松恢複:合上電腦後15分鐘内重新打開立即恢複
6.電池充電阈值技術:通過限制充電阈值(即每次都不充滿),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X1 YOGA 的OLED型号配備56Wh的四芯電池 ,比IPS液晶屏型号的52Wh電力更強,續航更有保障。結合以上豐富的電池選項,隻要喂飽電出門,小黑不需要我外接電源。記得在 Windows 工具欄用右鍵調出 Lenovo Battery Gauge 界面,你會看到在過去的小黑本上無比熟悉的綠色電池條,精準度可秒殺 Windows 自帶的電源管理軟件。
這次的工作是為合作夥伴的設計概念店做方案評估,并提出陳列建議。打開 X1 YOGA 先進入平闆模式,給主要的幾個陳列主題拍照。然後啟動 Windows Ink 工作區,用觸控筆直接在照片上做批注。
把 X1 YOGA 調回筆記本模式,重新放回桌面,智能感知模式立刻調亮了屏幕。
打開 OneNote 導入批注好的圖片,進行整理,并增加文字說明。這時觸控筆就用不着了,插回機身。轉而用鼠标鍵盤繼續操作。 這時以整理思路為主,需要長時間盯着屏幕,所以把屏幕切換到「适用于辦公的濾藍光模式」保護視力。
用 OneNote 把陳列存在的問題和建議整理清楚後,梳理出了一個提綱。打開 Office 2016 中的 PowerPoint,制作一份《改進建議書》PPT~ 這時把屏幕切換到「自定義」的廣色域模式,好精确設定 PPT 中的色彩,并對照片做潤色處理。
兩個小時過去,PPT 制作完成,這時電量還綽綽有餘剩下 78%。把 X1 YOGA 調整到帳篷模式,屏幕調節到最亮,播放剛才制作的 PPT,現場向合作夥伴講解我方的意見。這一天的工作在 X1 YOGA 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
在大約5個小時的實際工作中,X1 YOGA 的表現可謂行雲流水。雖然不變形的筆記本或平闆也能完成同樣的工作,但 YOGA 切換自如的四種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在不同場景中,配合 ThinkPad 内置的各種設置,可以快速地完成過去更耗時、費勁的工作内容。
第三章 明日的挑戰者
聽見未來的腳步聲:
回顧整個評測,世界首塊用于筆記本電腦的 OLED 屏幕令人印象深刻。聯想選擇在 X1 YOGA 而不是 Carbon 上率先采用 OLED 屏,似是有意強調 YOGA 銳意創新的産品個性。優秀的設計,會像頑固自私的基因那樣,代代傳承。OLED 屏幕的加入是否足夠讓 X1 YOGA 成為一款「基因突變」 的新旗艦呢?
撫今追昔,ThinkPad 的誕生地 IBM 東京大和實驗室在2002年曾這樣定義筆記本電腦的「移動性」:
1.多種移動平台具有一緻性和通用性
2.硬件可用性:可長時間使用、電池壽命、整機重量輕盈
3.耐用性
4.具備寬帶聯網能力
5.不同場景下的軟件可用性
6.保護數據安全的特性
正是在每個年代都不惜代價用最尖端的技術去反複實踐這幾條金科玉律,才造就了 ThinkPad 這個高端商務本品牌。随着超極本百花齊放、微軟 Surface Book 和蘋果 MacBook Pro 産品線的進化,筆記本已是衰退的 PC 市場中競争最為激烈的品類。今天我們對商務旗艦筆記本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性能更強的同時,機身也要愈發輕薄便攜
2.完備的接口與良好的可擴展性
3.高分辨率、更廣色域的顯示屏
4.身份識别與移動支付
5.高速聯網能力
6.觸摸、手寫筆等多樣化的輸入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在 ThinkPad X1 YOGA 身上已經具備了這些跨越到下一代筆記本的基礎架構,但非常遺憾在許多方面,這些基礎架構還沒有能成為标準配置,潛力尚未被完全挖掘出來。
比如在「寬帶聯網能力」方面:X1 YOGA 的 M.2 接口可以選配高通或華為的 WWAN 網卡,實現高速 4G 網絡國際漫遊,在 LTE 模式下可以達到最高 300 Mbps 的下載速度。未來還可選配一塊 Intel Tri-Band Wireless-AC 18260 實現超高速三頻段無線網絡 WiGig Wi-Fi,新增的60 GHz頻段最高可以 7 Gbit/s的速度傳輸數據。
再比如存儲上,M.2 接口的 PCIe NVMe 超高速 SSD 還沒有成為标配。(日本網友還有自行更換 NVMe SSD 的 DIY 視頻,更換後讀寫速度能從 500 Mb/s 飙升到 1Gb/s 以上)甚至年初的宣傳資料上最高可配 1T 的 SSD 在實際售賣時最高隻有 512 GB 可選。
X1 Carbon 作為 ThinkPad 20周年紀念機型已奠定新時代的經典地位。X1 YOGA 則讓我們聽到了些許未來的腳步聲。可惜一些設計和配置上的保守,讓它顯得「傳承多于創新」,似乎還沒來得及領跑,身邊就已是衆多競争者的身影了。畢竟你不是别人,你是 ThinkPad,嚴苛的标準對你來說并不陌生。
就像 IBM 創始人 Thomas J. Watson 在 1911 年所說的:「我們每個人的問題都是一樣的:我們思考的不夠多。」ThinkPad 的旗艦下一步何去何從,相信隻要思考不停,便能進化不止。
我是 @叉小包,一個不穿大牌不是好産品狗的電玩宅。我不評測數碼産品,隻談數字生活方式,為的是你不淪為「數字奴隸」,隻享受它們給你帶來的舒适與效率。我們下次再見~
點擊左上方“極果網”,進入下方【招募牛人】
價值1萬元産品免費體驗機會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