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又稱石刁柏,龍須菜,土名山苞米,為百合科多年生植物,蘆筍幼莖出土見光後呈綠色,稱綠蘆筍,主要供鮮食,培土軟化則呈白色,稱白蘆筍,多作罐頭食品原料.蘆筍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鐵和多種維生素,是名貴蔬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降血壓,防治心血管、泌尿、淋巴等系統的疾病,具有獨特的抗癌作用,是馳名世界的名菜良藥,産品暢銷國内外.蘆筍易于栽培,便于管理。同時,蘆筍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獲10~15年,在南方全年生長,北方地區冬季進入休眠狀态。第二年會繼續生長,蘆筍适應性強,易栽培,對氣溫要求不嚴,冬季地下部分在土壤中能耐-20℃低溫,生長期能耐35~37℃高溫,在栽培中還有用工少、管理方便、産量高等優點。
蘆筍種子處理
播前用25℃~30℃的溫水浸泡3~5天,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吸足水分撈出,拌細沙或者蛭石,裝于容器内,蓋濕毛巾,置于25~30℃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2次,經5~8天露白後即可播種。
蘆筍育苗技術
家庭盆栽,小花園種植的朋友,可以用泥炭土或者育苗土加育苗盤,育苗塊加育苗箱的方法育苗,覆土厚度是2-3厘米左右。在溫度25-30度育苗最佳。在農業生産上,用下面的方法:
1、苗床準備:苗床宜選擇肥沃疏松的沙質壤土,每畝苗床施腐熟的農家肥2500~3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鉀肥15公斤,耕翻入土精細整地後作畦,畦寬1.3~1.5米.播種采用縱畦橫開溝,行距20~30厘米,株距7~10厘米,用紮眼器紮眼,每眼播一粒種子,覆土2.5厘米,然後蓋上薄草以增溫保溫.播種時間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溫穩定通過10℃為宜)。
2、大棚育苗
①營養土配制,腐熟農家肥30%,草炭30%,陳爐灰20%,農田土20%(無農藥殘留)每公斤營養土中加磷酸二铵50克。
②營養缽(8×12厘米)育苗,每個缽體内播一粒種子,播深2厘米,覆土2厘米,澆透水。
③溫濕度管理,蘆筍發芽适宜的溫度25℃~28℃,出苗後25℃,最高不超過30℃,最低溫度不低于8℃,土壤保持濕潤狀态為宜.出苗後幼苗根系弱小,旱時及時澆水,及時除草,定植前7~10天,開始大通風煉苗,使其适應外界自然環境,達到健苗标準,有地上莖3條以上,地下貯藏根5~7條。
蘆筍定植方法
1、選地:選擇土質疏松透氣性好,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PH值5.8~6.7為宜,前茬不宜種胡蘿蔔、甜菜。
2、整地與施肥:深翻20~25厘米起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加三元複合肥25公斤做底肥.壟寬1.2~1.4米.3、定植方法。株距30~40厘米,用鐵鍬挖定植溝,深30厘米,寬30~40厘米,溝内畝施三元複合肥25公斤加有機肥1500公斤,施入溝内混合均勻,再撒入10厘米厚的表土,溝中心微高,把分級的筍苗放入溝内,大壯苗每穴一株,弱小苗每穴兩株.将根系伸向四周,芽眼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直線,便于管理培土和采收.一手扶住苗身,先蓋少量土并壓實,然後再蓋細土4~5厘米,澆透水,水滲下後的再蓋土1~2厘米,防止闆結和水分蒸發,移栽後3~4天及時查苗補栽,防止缺苗。
蘆筍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15天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疏松土壤,通氣保墒,土壤水分保持60%~70%,過旱應适量澆水,雨季應挖排澇溝,防止存水爛根。
蘆筍定植第二年及以後采筍年
1、莖枯病
【發病症狀】發病期,在距地面30厘米處的主莖上,出現浸潤性褐色小斑,而後變成淡青至灰褐色,同時擴大成棱形,也可多數病斑相連成條狀。病斑邊緣紅褐色,中問稍凹陷呈灰褐色,上面密生針尖狀黑色小點。如空氣幹旱病斑邊緣清晰,不再擴大成為慢性型病斑。若于氣陰雨多濕,病斑可迅速擴大蔓延,緻使上部的枝莖枯死。在小枝梗和拟葉上發病,則先呈褪色小斑點,而後邊緣變成紫紅色中間灰白色并着生小黑點。由于迅速擴大包圍小枝易折斷或倒伏,莖内部灰白色、粗糙,以緻枯死。
【發病條件】 該病由真菌緻病。在多雨有風的條件下傳染迅速,雨水濺沾也可傳染。空氣傳染是大面積發病的主要原因.田間蔓延的方向和發病迅速常受風的影響。此外,地勢低窪,土質黏重,氮肥過多等,均易加重該病發作。
【防治方法】①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②清潔田園,割除病莖,澆毀或深埋。③田間覆蓋地膜,控制氮肥,防止生長過旺。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1:240波爾多液;50%代森铵的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
2、褐斑病
【發病症狀】在枝莖和拟葉上發病為大量赤褐色小型病斑;随着病斑的逐漸擴大在中央部位先變成淡褐色,再轉為灰色,後期生黴層,并生有紫褐色輪紋,病斑外緣有黃色輪暈。多數橢圓形病斑擴大相連成不規則病斑。病斑繞莖合圍,則上方枝莖幹枯。天氣潮濕時,可生出白黴,以緻拟葉早期脫落,植株長勢急速衰降。
【發病條件】該病由真菌引起,靠空氣傳播,在高溫條件下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同莖枯病。
3、菌核病
【發病症狀】幼莖多在靠近地面處發病,先褪色而後變褐,繼而生出黑色鼠糞菌核。
【發病條件】該病由真菌引起。
【防治方法】同莖枯病。
4、根腐病
【發病症狀】發病後莖基部的皮層腐爛,吸收根也受到破壞而導緻主莖變黃,植株衰變。
【發病條件】該病由真菌引起,是由多種病原菌緻病的病害。主要由土壤傳染。
【防治方法】 幼苗定植時用苯菌靈或苯菌丹按有效成分的400~500倍液,浸根15分鐘防治。
5、立枯病
【發病症狀】苗期從地面稍上處形成發紅而略帶紫色的病斑,以緻全株枯死。采筍時傷口亦可侵染,嚴重時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同根腐病。
6、鏽病
【發病症狀】 危害莖部及拟葉。夏季為橙色鏽斑,表皮破裂後散出橙色粉末。秋季為暗褐色病斑。拟葉會因此而早期脫落,嚴重時整株變色枯死。
【發病條件】 該病由真菌引起。空氣潮濕、通風不良易發生該病。
【防治方法】①采用抗病品種,如瑪麗華盛頓等。②清潔田園,做好通風、排水工作。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的800倍液;50%滅菌丹800倍液噴布。
7、蟲害
蘆筍蟲害主要有蛴螬、蝼蛄、種蠅、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危害。可在田間撒25%敵百蟲粉加5倍細土做成的毒土;或用90%敵百蟲的30倍液拌在麥款或豆餅上,撤在田間做毒餌;施肥時噴80%敵敵畏乳劑的800倍液等方法防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