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電影《斷網》已經發布定檔消息。
而電影《風再起時》據聞,已經找鄭丹瑞偕同郭富城和梁朝偉一起,完成了首度正式專訪。
去年12月殺青的另外一部新電影《臨時劫案》,已經在第75屆戛納電影節上亮相。
于戛納場刊《銀幕》發布了最新劇照。
再加上此前透露正在做後期的《六月的秘密》、殺青後暫未定檔的《老爸是旺财》和《掃毒3》,以及已經開機的英皇電影《内幕》。
六部影片待映,一部新片開機,據傳還有另外一部全新電影正在蓄勢待發。
這種頻率和節奏,在他超過三十年的銀幕生涯裡太過少見。
如果實在要做對比。
或許要追溯到九十年代初期。
那個時候的郭富城,一年可以上映六部電影之多。
但此一時彼一時。
郭富城的“入戲”一向為業内稱道。
比如拍《父子》,他一到馬來西亞就鑽入大街小巷,體察當地的風土人情;拍《殺人犯》,回家吃飯時都“目露兇光”,海報上捕捉到的是他拍戲三天三夜不睡覺而換來的殘樣;拍《最愛》,其情緒爆發能令對手戲的章子怡和坐在監視器背後的導演潸然淚下。
還有此前拍小衆題材電影《麥路人》,因為角色需要,情緒極度壓抑,拍戲時成天不吃飯,甚至抽煙抽到懷疑自己患病。
這種種表現的背後,是一種對電影超乎尋常的熱愛與尊重。
翁子光在與他合作完《踏血尋梅》之後,說「還真的要再說一次,沒有郭富城,沒有《踏血尋梅》,籌備這部電影的三年裡,我受盡冷言冷語冷眼光,隻有郭富城及極少量朋友一直支持,郭富城的熱心和愛電影之心,是我接觸過所有大明星之中沒見過的,鞠躬緻謝!」
這種态度值得任何人借鑒。
也見過這樣一句話。
很多人說,郭富城突然就打通了“任督二脈”。
絕大多數人的感覺,是他從《三岔口》開始,就像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并将之形容為“開竅”。
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就像一個少年的突然懂事,或者是枝頭一夜之間探出嫩芽,又或者是浪子回頭,這些東西都未必會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去回溯,但會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現實。
但就演員職業而言,這個問題是可追溯的。
在《三岔口》之前,郭富城并沒有以“演技”知名,這個觀點成立。
但這并不能等于,他“沒有”演技。
問題很容易闡述清楚。
沒有任何演員,是用一部電影來定義演技的。
比如一個演員的标簽是“爛片”,也肯定不是因為他拍過一部“爛片”,而一定會是很多部。
而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和探索的階段。
回溯郭富城的電影作品,其實可以說這麼一句,即便在其出道第一個十年裡,把22部作品一字排開,掰開揉碎,也絕難找到一部電影,能說他沒有“演技”。
甚至包括群戲、客串和配角戲。
而如果從表演的不可替代性角度來講,《九一神雕俠侶》的銀狐、《赤腳小子》的關豐曜、《浪漫風暴》的王學勤和《風雲之雄霸天下》的步驚雲,這四個角色,整個香港影壇則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替代。
他真正表現出退步甚至不及格的,反而是當年的人氣的巅峰期。
在2000年,郭富城第三次奪得TVB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同年度拍攝了兩部商業大制作電影,一部是與唐季禮合作的《雷霆戰警》,另一部是陳嘉上的《公元2000》,而他與嘉禾電影公司之間的不愉快也已抛諸腦後,嘉禾連續投資了他的小清新文藝電影《小親親》和次年的歌舞劇《浪漫櫻花》。
但這幾部電影的表現,皆不盡如人意。
甚至連眼神都開始不穩。
幸好這個階段很短暫。
也見到過另外一種說法。
有人說,郭富城的演技是熬出來的,熬到同時代的人都偃旗息鼓了,所以自然就顯得出色。
有沒有邏輯?
表面上看,是有這麼點意思。
俗話說“拳怕少壯”,當周潤發、大小梁、劉德華、劉青雲、吳鎮宇和曾志偉都逐一老去,放眼整個港影江湖,還有多少人适合做他的對手?
起碼來講,以其保持完好的外形和體能條件,與衰老明顯的上述諸位演員對陣,似乎真的有那麼一絲“勝之不武”的意味,不說外形,就拿體能來講,已屆57歲的郭富城,空翻倒地和過肩摔這種高難動作手到擒來,就顯得非常可怕。
但演技能力,并不是你有足夠的堅持,就能夠登堂入室的。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這個世上就沒有“爛”演技,人人皆是戲骨。
而什麼是演技?
讀懂一個角色。
在腦中形成一個劇情世界。
完全沉落其中,用角色替代自我,活在其内。
這就是一個好演員的基本法。
但還不夠。
真正的好演員,還需要在腦子裡去百轉千回,既要像一台精密運轉的機器,在技法和自然度上不出任何纰漏,更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要能夠創造性地将情緒有層次地釋放,令諸如歡欣、淡定、悲痛乃及心傷、絕望等種種心緒,噴薄并撞入觀衆的心房,以之令電影升華。
這才是頂層演員的标志。
放眼整個香港影壇,或不過一掌之數。
郭富城絕對會是其中之一。
而更進一步來講,能在商業電影中應用文藝表演手段的演員,又或僅有梁朝偉和郭富城兩人。
這些東西都有作品為證,《最愛》和《無雙》,《花樣年華》和《無間道》,這其中的高度、深度與表演上的商業和文藝交雜,都非常人能及。
郭富城的成長,卻一直未歇。
他在2013年,疑惑于《寒戰》表演不得金像評審的提名。
在2016年,認為自己可能還需要“努力一點點”的時候,終于首封金像獎影帝。
其實對于郭富城來講,在零零年代連莊金馬影帝,已經是一個石破天驚的成績。
所以金像獎的肯定,更大程度是一種“心障”的破除。
他的路其實走得特别穩。
以商業大制作豪奪票房,比如2.54億的《寒戰》、6.78億的《寒戰2》和12.74億的《無雙》,皆刷新了香港電影在内地的警匪電影票房紀錄,再加上三部“西遊記”題材電影票房,這些成績毫無疑問能令絕大多數演員俯首。
又以小衆文藝電影探尋表演極限,諸如《父子》、《殺人犯》、《最愛》、《百年浮城》、《踏血尋梅》和《麥路人》、《秘密訪客》等,這種完全無視票房的接片風格,更奠定其作品品質的根基。
這種“商業與文藝”并行的路線。
毫無疑問就是最好的選擇。
而放眼整個華語影壇,也唯有他一個人在走這條路。
如果不信,可以去翻閱任何一個演員的片單。
再回到開篇所言。
此一時彼一時。
今與昔。
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以品質為利器。
“郭富城年”,或重磅将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